低分子肝素对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疗效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低分子肝素对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疗效的影响 出处:《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5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辅助治疗对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呼吸内科住院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共78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组。两组患者均给予抗感染、对症等治疗,其中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每日1次,7 d为一个疗程。所有患者统计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 d、第3 d和第7 d的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沉的变化,并统计分析两组上述3种指标随病情严重程度的变化。结果与常规治疗组比较,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组C反应蛋白、血沉在治疗后第3 d明显下降,白细胞计数在治疗后第7 d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中、重度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与常规治疗组比较,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组C反应蛋白(治疗后第3 d)和白细胞计数(治疗后第7 d)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常规治疗可明显提高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LMWH) adjuvant therapy on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PAP).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3 to March 2015, we collected the community in the respiratory department of 4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There were 78 cases of acquired pneumonia.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routine treatment group and low-molecular-weight heparin combined treatment group. Both groups were given anti-infection and symptomatic treatment.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combined therapy group was subcutaneously injected with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antibiotic therapy, 7 days a day as a course of treatment. All patients were counted for age, sex and severity of the disease. The changes of C-reactive protein (CRP) and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 were record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on the 1st, 3rd and 7th day after treatment. The changes of the above three indexes with the severity of the disease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routine treatment group, the C-reactive protein (CRP) and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 of the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LMWH) combined treatment group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on the 3rd day after treatment. The white blood cell count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on the 7th day after treatment,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For the moderate and severe patients with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it was compared with the routine treatment group. The C-reactive protein (3 d) and white blood cell count (7 d)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the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LMWH) combined treatment group. Conclusion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combined with routine therapy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作者单位】: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呼吸内科;
【分类号】:R563.1
【正文快照】: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临床最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是社区人群,尤其是儿童、老年人和免疫缺陷人群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也是其经济负担增加的主要原因,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1]。CAP的发病机制除了微生物感染产生的直接毒性外,机体的炎症反应与凝血功能均参与其中。病原微生物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慧;;血浆CRP、WBC在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的价值[J];当代医学;2014年14期
2 周跃钢;;硫酸乙酰肝素/肝素的药用价值研究进展[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14年04期
3 姚光辉;崔旭;许启霞;;高龄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特征及分析[J];安徽医学;2015年03期
4 邓秋明;陈爱和;尚东;秦永新;李素玮;万献尧;;小剂量肝素对脓毒症患者脏器功能及预后的影响[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15年03期
5 张敏;许小玲;孟晓荣;顾利民;;纤维素与透明质酸、肝素、丝素、甲壳素湿纺复合生物纤维的制备与性能研究[J];生物质化学工程;2013年05期
6 郑晓华;许小平;孙旭东;吴海燕;;血清C反应蛋白对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治意义[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4年02期
7 王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与稳定期超敏C反应蛋白测定对比研究[J];临床肺科杂志;2014年07期
8 夏珊;张紫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IL-6、hs-CRP水平与肺功能指标的关系[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4年10期
9 刘毅君;刘占国;吴峰;吴海桂;林惠青;;肺表面活性蛋白A和社区获得性肺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4年10期
10 孙佳凤;蒋婷婷;邱晓东;夏江燕;;肝素抗炎作用的研究进展[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琨;Ti表面构建Ⅳ型胶原/肝素抗凝促内皮双功能层的研究与探索[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2 李贵才;Ti表面共固定肝素和纤连蛋白分子:复合生物功能化的实现[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华丽;肝素雾化吸入对COPD患者痰液粘稠度影响的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3年
2 王海霞;可降解抗凝共混膜的制备、优化及生物相容性评价[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3 李静;AE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HRCT及IL-17、hs-CRP水平的关系[D];河北医科大学;2014年
4 王雪妹;海带褐藻多糖硫酸酯抗肾衰的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4年
5 朱敏锋;血清c-反应蛋白、白介素-6及白介素-10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相关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6 郭旭琼;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应用价值[D];大连医科大学;2014年
7 齐红松;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病原菌特点及其与肺功能的关系[D];郑州大学;2014年
8 牛艳霞;不同氧流量驱动肝素雾化吸入对AECOPD机械通气患者呼吸力学的影响[D];石河子大学;2014年
9 沈景昊;COPD患者不同时期血清CRP、IL-8、TNF-α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D];苏州大学;2014年
10 朱建俊;CD64感染指数和降钙素原在老年AECOPD患者细菌感染中的诊断价值[D];浙江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林果;钟玉全;;152例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特征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08年06期
2 梁颖;习昕;刘双;;成人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治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08年11期
3 丁国林;;老年人院外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特点[J];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2008年02期
4 魏风芹;柴文戍;;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治新进展[J];医学综述;2008年16期
5 杨松;张耀亭;谢婷;殷建团;;22例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08年09期
6 杨丹榕;唐洁;张云娇;卢素芳;沈策;;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治疗失败的原因和危险因素[J];上海医学;2008年06期
7 谢雪梅;桑加拉;;社区获得性肺炎153例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8年16期
8 李戈阳;朱蕾;郭志军;;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92例临床分析[J];山东医药;2008年28期
9 陈蕾;;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48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年27期
10 谢代彬;;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68例[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颖;杜娟;;社区获得性肺炎104例住院患者临床分析[A];2011年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专业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2 李光磊;林宪和;黄欣;;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100例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七届全国呼吸道感染学术大会暨第一届多学科抗感染治疗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3 陈宝元;;社区获得性肺炎治疗失败的评价和对略[A];中华医学会第七届全国呼吸道感染学术大会暨第一届多学科抗感染治疗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4 李向阳;黄远东;吴金如;郑玉兰;;208例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呼吸病学术会议暨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5 李光磊;;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100例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1(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6 何敏;;1例社区获得性肺炎伴肺炎旁积液病例分析[A];2013年浙江省医院药学学术年会会议报告与论文汇编[C];2013年
7 何新华;;急诊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治策略[A];《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第八届组稿会暨急诊医学首届青年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8 杨子云;陈哲;陈宝元;;社区获得性肺炎初始抗菌药物治疗现状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七届全国呼吸道感染学术大会暨第一届多学科抗感染治疗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9 陈秋生;;泰能治疗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46例分析[A];2004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10 涂银萍;崔立华;王晶;;院外社区获得性肺炎179例临床特征分析[A];中华医学会全国第九次感染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本报记者 魏平;社区获得性肺炎:常见病更须规范化诊疗[N];医药经济报;2011年
2 陈金伟;中西药合用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N];中国医药报;2006年
3 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 朱华栋;治社区获得性肺炎 病情评估是关键[N];健康报;2014年
4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呼吸科 教授 施毅;社区获得性肺炎[N];家庭医生报;2004年
5 本报记者 钟海静 (实习);社区获得性肺炎:分门别类,重拳出击[N];医药经济报;2011年
6 陈贞;Gatifloxacin可用于社区获得性肺炎[N];医药经济报;2001年
7 本报记者 慕欣;厘清重症肺炎诊断思路[N];医药经济报;2011年
8 ;消除误区提高治疗水平[N];中国医药报;2003年
9 本报记者 王璐 通讯员 周瑾容;症状多变 无特异表现[N];大众卫生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黄海;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学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2 黄海辉;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学调查及抗感染治疗方案评价[D];复旦大学;2003年
3 孙铁英;老年人肺炎临床与病理特点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4 李得民;加味星蒌承气汤治疗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雷琪;影响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预后危险因素的回顾性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1年
2 李运霞;糖皮质激素在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治疗中的临床价值[D];吉林大学;2012年
3 陈怡;基层医院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特征及病原学检测结果分析[D];暨南大学;2012年
4 袁一帆;社区获得性肺炎严重程度评估系统的比较研究[D];汕头大学;2011年
5 高淑连;社区获得性肺炎急性期凝血和纤溶功能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0年
6 杨慧;血清降钙素原在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与病情判断上的价值[D];大连医科大学;2007年
7 罗琼;左氧氟沙星与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随机对照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8 杨爱兰;72例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学调查及细菌耐药性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李宁;血清降钙素原在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D];吉林大学;2012年
10 李新军;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证素特征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4270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huxijib/1427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