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呼吸病论文 >

特发性肺纤维化在病证结合模式指导下的疗效评价体系框架

发布时间:2018-02-22 16:43

  本文关键词: 特发性肺纤维化 病证结合模式 诊疗规范 疗效评价体系 出处:《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4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特发性肺纤维化(IPF)为一种慢性、进展性、纤维化型间质性肺炎的特殊类型,目前尚缺乏有效、安全的治疗手段。近年来,中医药手段治疗IPF的临床试验开展较多,但评价标准、指标的选取却各有不同,缺乏统一的、规范的认识。本文从病证结合诊疗模式的角度,概括和整理目前广泛应用的评价手段,结合最新诊疗规范的要求,提出了该病的疗效评价体系框架,并对框架内重要指标、方法进行阐述。以期由此完善临床试验设计,为今后的循证医学研究提供高质量的"证据链"。
[Abstract]: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IPF) is a special type of chronic, progressive and fibrot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 which is still lack of effective and safe treatment. However, the selection of indicators is different, lacking of a unified and standardized understand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mode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disease and syndrome, this paper summarizes and arranges the widely used means of evaluation and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latest diagnostic and treatment norms. In order to perfect the design of clinical trials and provide a high-quality "chain of evidence" for the future research of evidence-based medicin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framework of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the curative effect of the disease, and expounds the important indexes and methods in the framework.
【作者单位】: 辽宁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学院;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81373579):基于TGF-β1/Smads信号传导通路的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法干预特发性肺纤维化机制研究,负责人:吕晓东 辽宁省科技厅计划项目(2012225018-202):中医治疗优势病种关键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负责人:吕晓东 “十二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络病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负责人:吕晓东 辽宁省卫生厅中医临床重点学(专)科服务能力建设项目(2013-LNZYXZK-2):基于络病理论“内外同治”防治特发性肺纤维化诊疗方案临床疗效研究,负责人:吕晓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青年基金项目(81403290):基于肺络构效和肺热络瘀理论的清络饮协调TH1/TH2细胞因子平衡干预特发性肺纤维化机制研究,负责人:庞立健
【分类号】:R563.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张纾难;孙瑞华;韩春生;韩桂玲;;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生存质量评价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6年04期

2 李建生;余学庆;李素云;;病证结合模式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医学报;2010年06期

3 刘文锋;史利卿;;中医药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疗效指标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12年06期

4 张永玲;王保和;;中医证候临床疗效评价方法研究进展[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5 张伯礼;康立源;项耀祖;;中药新药临床试验中有关疗效评价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7年11期

6 张纾难;孙瑞华;张威;;建立肺纤维化生存质量评价体系方法初探[J];中医杂志;2001年07期

7 刘建平;;循证医学与中医疗效评价[J];中医杂志;2007年01期

8 王阶;熊兴江;张兰凤;;病证结合模式及临床运用探索[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立胜;郑淑美;王伟;李友林;;评价辨证论治疗效的分层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8年02期

2 李建生;余学庆;李素云;;病证结合诊疗模式下实现证候疗效评价价值的可行途径[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年03期

3 李建生;余学庆;;病证结合模式下疗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思考[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年08期

4 李建生;余学庆;王明航;李素云;王至婉;;中医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研究的策略与实践[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年06期

5 张莉;张俊华;郑文科;王保和;商洪才;;上市后中成药个性识别方法的探索[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年05期

6 王明航;李素云;李建生;余学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评价结局指标权重专家问卷调查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年08期

7 许向前;许前磊;武兴伟;谢世平;李真;郭会军;徐立然;符林春;;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疗效评价及效益研究现状与思考[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年12期

8 胡秀华;王如峰;赵丕文;杨向竹;唐炳华;王媛媛;;现代生物学发展对中医药现代化的影响[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年02期

9 王明航;李建生;李素云;余学庆;;基于临床调查研究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疗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筛选[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年04期

10 王明航;李建生;李素云;余学庆;;基于专家问卷调查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疗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孙小慧;刘胜;裴利霞;吴金娜;;怎样建立符合中医学自身发展规律的临床疗效评价体系[A];第十二次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乳房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付莹坤;;中药治疗稳定性心绞痛临床研究方案设计要点[A];2011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学术年会暨北京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高学敏;钟赣生;王淳;张建军;;中药新药研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A];第二届临床中药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刘建平;;临床科研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A];循证医学方法在中西医结合皮肤病临床研究中的应用论文集[C];2012年

5 张莉;张俊华;郑文科;王保和;商洪才;;上市后中成药个性识别方法的探索[A];第四届全国中医药博士生优秀论文专辑[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雪;中医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系统评价[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王丽颖;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的药效学解构与动态演变的多维度诠释[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1年

3 王丹妮;扶正排毒片对无症状HIV感染者免疫功能调节的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刘文锋;益气养阴法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5 李君;古代中医疗效评价的文献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9年

6 葛建忠;中西医结合治疗减少Ⅱ、Ⅲ期结直肠癌复发转移的临床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9年

7 张德翠;中药新药临床试验的风险—效益评价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9年

8 刘华;中医药疗法对小儿急性非细菌性腹泻病的系统评价及随机对照试验[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王建彬;中医综合治疗提高结直肠癌术后根治率的队列研究监查与定性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0年

10 马进;缺血性中风病证候诊断量表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陆丽明;针灸治疗癌痛随机对照试验的报告质量评价及系统评价[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刘羽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医干预疗效评价结构的分析[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胡小燕;润肺合剂治疗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6年

4 程发峰;益气活血法治疗急性脑梗塞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年

5 李梅;艾灸“肺俞”“膏肓俞”对肺纤维化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8年

6 齐保健;以MTX为对照的中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评价[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7 于龙;加味麦门冬汤对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洪伟丽;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指标临床适用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9 潘丽萍;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体质辨识及证侯的相关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10 余威;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证候要素诊断量表的验证及中医疗效评价指标的现代文献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纾难;孙瑞华;韩春生;韩桂玲;;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生存质量评价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6年04期

2 牟新;周旦阳;赵进喜;;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候量表的研制方法探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7年11期

3 杨明会;李绍旦;窦永起;周登峰;张帆;;亚健康中医证候测量量表的研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8年07期

4 李洁;王剑;史美育;赵晓东;张虹;张文彤;邸若虹;;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候量表分析[J];河北中医;2008年11期

5 张纾难;疏欣杨;;对特发性肺纤维化中医临床研究的思考[J];环球中医药;2009年03期

6 陈楠,杨志刚,余建群;特发性肺纤维化的螺旋CT表现特征与肺功能的相关性[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年01期

7 张纾难,李兰群,张洪春,韩春生,杨道文,晁恩祥;益气润肺化瘀解毒法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临床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8 于河;刘建平;葛建忠;;中药制剂治疗肺间质纤维化疗效及安全性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08年03期

9 詹思延;;循证医学和循证药学实践[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08年03期

10 丁旭峰;刘萍;;对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体系建立的多方位思索[J];辽宁中医杂志;2007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周英;加味真武汤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2 王少丽;中医辨证论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与拉米呋定对照的疗效评价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周静威;结肠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2 胡晓玲;益气养阴、搜剔肺络法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3 蔡品均;风湿清合剂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7年

4 冯珊;针灸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疗效评价量表的初步建立[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5 赵义;应用循证医学方法评价活血化瘀方药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的临床疗效[D];长春中医药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逶,徐大华,王茂筠;特发性肺纤维化26例临床分析[J];华西医学;2002年01期

2 李秋根;特发性肺纤维化诊断的新进展[J];实用临床医学;2002年06期

3 李延红,刘丽华,宋卫东;特发性肺纤维化2例误诊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3年02期

4 侯杰;特发性肺纤维化[J];中国厂矿医学;2005年03期

5 钱腊梅;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护理体会[J];临床肺科杂志;2005年06期

6 王志华;特发性肺纤维化35例临床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05年09期

7 徐惠萍;郑秀惠;林庆华;;特发性肺纤维化3例误诊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06年01期

8 于静;林菁;赵本钰;;老年特发性肺纤维化11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师杂志;2006年08期

9 胥韦;李羲;;特发性肺纤维化诊断进展[J];医学综述;2006年16期

10 李林芳;李淑静;王藏海;赵林;刘怀军;;特发性肺纤维化高分辨CT表现[J];临床荟萃;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颖;杨春燕;陈安宝;;特发性肺纤维化药物治疗研究进展[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三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丁辉;周凤秋;蔡后荣;孟凡青;;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肺组织的窖蛋白-1、胶原-Ⅰ、α-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变化及意义[A];中华医学会第三届全国间质性肺病暨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3 李振华;康健;侯显明;于润江;;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生存相关因素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三届全国间质性肺病暨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4 徐艳玲;曲妮妮;;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临床研究[A];全国第六届中西医结合呼吸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2年

5 曹黛茵;陈静瑜;高霏;李智;罗益锋;郭禹标;;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及转化生长因子-β1在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3第十四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6 张纾难;;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生存质量评价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第十二次肺系病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6年

7 李振华;彭守春;康健;于润江;;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死亡预后因素的回顾性队列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三届全国间质性肺病暨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8 崔红生;武维屏;王海彤;;中西医结合诊治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思路与方法[A];全国第六届中西医结合呼吸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2年

9 康健;;特发性肺纤维化诊断和治疗的最新动态[A];呼吸与危重症医学(2010-2011)[C];2011年

10 郑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特发性肺纤维化治疗[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1(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丁香 编译;特发性肺纤维化治疗达到转折点[N];中国医药报;2014年

2 本报记者 魏平;特发性肺纤维化,诊断标准废旧立新[N];医药经济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赵玲;让吹肥皂泡不再成为挑战[N];中国医药报;2014年

4 ;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新疗法[N];中国中医药报;2002年

5 代华平;特发性肺纤维化尚不能根治[N];健康报;2006年

6 春光;什么是“特发性肺纤维化”[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7 闫辛;特发性肺纤维化应早诊治[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8 李勇;吡非尼酮可改善IPF患者的呼吸质量[N];中国医药报;2011年

9 ;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临床特点及治疗[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

10 实习记者 魏帆;综合诊断特发性肺纤维化[N];中国医药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张稷;特发性肺纤维化发病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2 张纾难;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生存质量评价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年

3 彭守春;特发性肺纤维化预后相关因素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8年

4 史可云;IL31与特发性肺纤维化信号转导机制研究[D];江苏大学;2014年

5 刘佳;内质网应激在特发性肺纤维化发病机制中的作用[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6 王艳勋;内质网应激在特发性肺纤维化中的作用[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7 金贝贝;特发性肺纤维化中CDH1及RUNX3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的检测及其意义[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长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多态性与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相关性[D];河北医科大学;2008年

2 张坚;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预后的临床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3 赵靖;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多态性与特发性肺纤维化相关性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4 张鑫;家族性特发性肺纤维化的遗传学分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2年

5 张颖;基质金属蛋白酶-1基因多态性与特发性肺纤维化相关性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2年

6 赵国静;现代中医药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文献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年

7 廖爱华;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血浆环核苷酸和一氧化氮水平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9年

8 张军昌;骨髓来源的纤维细胞在特发性肺纤维化中募集及相关信号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9 程继荣;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肺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D];新疆医科大学;2006年

10 张月丹;可溶性血管粘附蛋白-1在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苏州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5248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huxijib/15248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66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