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呼吸病论文 >

和肽素对急性肺损伤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

发布时间:2018-03-13 06:04

  本文选题: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 切入点:急性肺损伤 出处:《复旦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背景: 临床上急性肺损伤(ALI)的诊断要求能除外心源性肺水肿(CPE),但有创的血流动力学监测可能导致临床并发症。研究表明和肽素是多种疾病结局的良好的预测因子,它在心衰中的价值甚至优于脑钠肽(BNP),但和肽素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CARDS)/ALI中的价值却很少研究。本文将探讨和肽素和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在ARDS/ALI的诊断和预后中的价值。 方法: 121位入住重症监护室的ARDS/ALI或CPE患者的血液样本在入组和入组后4天被采集,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量血浆和肽素水平和电化学发光法测量NT-proBNP水平。采用Cox回归法分析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子。 结果: 在87位ARDS/ALI和34位CPE患者的研究中,和肽素40.11pmol/L对诊断ARDS/ALI的特异度为88.2%,灵敏度为60.9%;NT-proBNP2813pg/ml诊断ARDS/ALI的特异度为79.4%,灵敏度为65.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和肽素是ARDS/ALI[危险比(HR)=4.72, P0.001]和CPE(HR=3.52, P=0.019)死亡良好的预测因子,并且升高的和肽素水平与ARDS/ALI (HR=2.64, P=0.035)和CPE (HR=1.62, P=0.029)死亡关系密切。 结论: 和肽素40.11pmol/L对诊断ARDS/ALI排除CPE有较高的特异性。与NT-proBNP比较,和肽素对短期死亡率是更好的预测因子。
[Abstract]:Background:. Clinical diagnosis of acute lung injury (ALI) requires the exclusion of cardiogenic pulmonary edema, but invasive hemodynamic monitoring may lead to clinical complications. Its value in heart failure is even better than that in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 but the value of peptide in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CARDS)/ALI) is seldom studied. In this paper, we will explore the value of peptide and NT-proBNPs in the diagnosis and prognosis of ARDS/ALI. Methods:. Blood samples from 121 ARDS/ALI or CPE patients admitted to intensive care unit were collected 4 days after admission. Plasma and peptide levels and NT-proBNP levels were measured by double antibody sandwich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affecting prognosis were analyzed by Cox regression. Results:. In a study of 87 patients with ARDS/ALI and 34 with CPE, The specificity of Peptide 40.11 pmol / L for the diagnosis of ARDS/ALI was 88.2, the sensitivity was 60.9 and the specificity of NT-proBNP2813pg / ml was 79.4 and the sensitivity was 65.5.The multivariate Cox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peptide was a good predictor of the death of ARDS/ALI [the risk ratio was HR4.72, P0.001] and the ARDS/ALI 3.52, P0.019. And the increased level of heopeptide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death of ARDS/ALI, HRN 2.64, P0. 035) and CPE HR1. 62, P0. 029). Conclusion:. And peptide 40.11 pmol / L has higher specificity in diagnosing ARDS/ALI excluding CPE. Compared with NT-proBNP, it is a better predictor of short-term mortality.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563.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和枚,丁日高,阮金秀;急性肺损伤的中性粒细胞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02年06期

2 陈志强,黄宏,刘友生;巨噬细胞在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J];中国急救医学;2002年02期

3 尹文,虎晓岷,袁静,黄杨,宋祖军,张金山;急性肺损伤核因子-κB的活性变化及糖皮质激素的干预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02年09期

4 钱桂生;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2002年09期

5 朱光发;核因子-κB与急性肺损伤关系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2年02期

6 阎锡新,郭丽萍;中性粒细胞在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2年04期

7 罗富荣;中性粒细胞与急性肺损伤[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2002年02期

8 钱桂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急性肺损伤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J];辽宁医学杂志;2002年03期

9 杨毅;核因子κB的活化与急性肺损伤[J];现代医学;2002年02期

10 黄英;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凋亡在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潘鹏飞;于湘友;;侧卧位通气对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肺复张容积的影响[A];第三届重症医学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伍峻松;王沈华;周文;陈金明;张茂;徐少文;干建新;赵小纲;;严重创伤合并急性肺损伤恶化进展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危险因素分析[A];第七届全国创伤学术会议暨2009海峡两岸创伤医学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3 胡宗风;孙海晨;邵旦兵;李百强;聂时南;;急性肺损伤血管内皮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三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孙军;韩忠朝;孟磊;王伟强;秦永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急性肺损伤[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三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大会论文集[C];2010年

5 陈文学;王洵;安晓静;杨冬;陈芬儿;白春学;;基于核磁共振波谱的急性肺损伤代谢组学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0年

6 宋振举;白春学;童朝阳;;急性肺损伤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与展望[A];《中华急诊医学杂志》更名十周年、World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创刊一周年庆典《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第十届组稿会、第三届急诊医学青年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7 刘斌剑;王建民;陈林;;急性肺损伤的基因治疗[A];湖北省暨武汉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第七届第十四次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8 张忠;洪文;钟晓玲;陈生;曲敬来;;痰热清对急性肺损伤患者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A];2006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张畔;刘剑虹;虎盘林;骆宁;;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大鼠急性肺损伤的实验研究[A];2006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陈新;陈荣昌;岑燕遗;刘杰;钟南山;;自主呼吸状态下犬急性肺损伤早期干预呼吸生理机制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呼吸病学术会议暨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熊学莉邋通讯员 曾理;急性肺损伤早诊早治降低病死率[N];健康报;2008年

2 郭姜宁 常亮 王晓静;高海拔地区急性肺损伤防治难题攻克[N];科技日报;2003年

3 郭姜宁 常亮 王晓静;急性肺损伤防治难题攻克[N];医药导报(中药报);2003年

4 ;Calfactant在儿科急性肺损伤中的疗效[N];医药经济报;2005年

5 张国民;首个治疗“非典”新药进入临床研究[N];中国医药报;2003年

6 记者 张晓松;治非典新药首次获批临床试验[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7 邹争春 记者 陈磊;我国学者发现新生儿急性肺损伤新病因[N];科技日报;2013年

8 李山;德发现致命性输血并发症致病机理[N];保健时报;2010年

9 李山;德找到致命性输血并发症致病机理[N];科技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耀斌;部分液体通气技术治疗急性肺损伤的实验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2 刘东;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在内毒素致急性肺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机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3 吴海青;间充质干细胞对内毒素诱导急性肺损伤大鼠肺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4 宋琳;携带缺氧诱导有丝分裂因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急性肺损伤的作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5 李晓锋;肺动脉—左心房无泵肺辅助治疗急性肺损伤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6 李建军;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内毒素诱导大鼠急性肺损伤的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7 李波;小鼠急性肺损伤时期促炎症消退介质脂氧素的变化及调节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8 李强;急性肺损伤肺微血管内皮细胞间隙连接蛋白40与血管通透性的关系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9 李伟栋;完全液体通气技术治疗乳猪急性肺损伤的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孙继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内毒素致大鼠急性肺损伤生物学作用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蕾;一氧化氮对急性肺损伤大鼠白介素-6,环氧合酶-2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2 李宏林;不同原因致大鼠急性肺损伤炎性反应及地塞米松干预效果的差异[D];河北医科大学;2006年

3 雷霆;丹参对急性肺损伤血管生成素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4 任文霞;胆红素对抗急性肺损伤形成作用机制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5年

5 刘辉;外源性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对急性肺损伤治疗效果及量效关系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5年

6 张文涵;不同剂量沐舒坦对内毒素所致大鼠急性肺损伤的阻遏作用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5年

7 高冬娜;急性肺损伤大鼠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表达及意义[D];大连医科大学;2006年

8 秦开秀;乌司他丁对小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D];重庆医科大学;2006年

9 李海宁;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急性肺损伤氧化应激的影响[D];山西医科大学;2012年

10 李超然;内毒素诱导的急性肺损伤早期炎症反应状态变化及其与肺损伤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6051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huxijib/16051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c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