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呼吸病论文 >

高迁移率族蛋白B1对16HBE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和分泌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3-17 19:45

  本文选题:支气管哮喘 切入点:高迁移率族蛋白B 出处:《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和分泌的影响及可能调控机制。方法:16HBE按以下方法分组。1HMGB1不同质量浓度组:0、100、500、2 000μg/L HMGB1刺激16HBE 24 h。2HMGB1不同作用时间组:对照组,2 000μg/L HMGB1分别刺激16HBE 6、12、24h组。MTT检测上述各组干预后16HBE的细胞活力,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16HBE VEGF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VEGF水平。应用P38 MAPK通路特异性抑制剂SB-202190观察其对HMGB1诱导VEGF表达和分泌的影响。结果:随HMGB1作用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VEGF的表达和分泌呈上升趋势(P均0.05),但细胞活力无明显改变(P均0.05)。HMGB1刺激增加了16HBE细胞VEGF的表达和分泌,SB-202190几乎完全抑制了HMGB1诱导的VEGF的表达和分泌(P均0.05)。结论:HMGB1可能通过P38 MAPK通路介导支气管上皮细胞VEGF的表达和分泌。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1 (HMGB1) on human bronchial epithelial cells (16HBE) and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expression and secretion and the possible regulating mechanism. According to the following methods: 16HBE grouping method.1HMGB1 groups: 0100500,2 000 g/L 16HBE 24 h.2HMGB1 HMGB1 stimulation of different time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2000 g/L HMGB1 16HBE 6,12,24h.MTT group were stimulated to detect the group intervention 16HBE cell viability, real-time detection of 16HBE VEGF mRNA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 expression, ELISA detection of cell culture supernatant in VEGF level. The application of P38 MAPK specific inhibitor SB-202190 was observed on HMGB1 induced VEGF expression and secretion effect. Results: with increasing HMGB1 concentration and treatment time, the expression and secretion of VEGF increased (P < 0.05), but no significant changes in cell viability (P 0.05). HMGB1 stimulation increased the expression and secretion of VEGF in 16HBE cells. SB-202190 almost completely inhibited the expression and secretion of VEGF induced by HMGB1 (P all 0.05). Conclusion: HMGB1 may mediate the expression and secretion of VEGF in bronchial epithelial cells through P38 MAPK pathway.

【作者单位】: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疾病研究所;
【基金】: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YCBZ2013014
【分类号】:R562.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海燕;38例支气管哮喘临床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0年11期

2 金爱国,曾宝珠,凡秀云;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72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0年10期

3 刘爱华,姜勇;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对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及机制研究[J];中国微循环;2000年01期

4 谷春华,王卫平,刘囡洁;截断疗法防治支气管哮喘的思路探讨[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0年06期

5 张保荣,苏东奎;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支气管哮喘48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0年06期

6 辛献运,粘芙蓉;定哮平喘方系列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00年04期

7 刘方洲,侯勇谋;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探讨[J];中医研究;2000年04期

8 江萍;阶梯式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观察[J];首都医药;2000年10期

9 邱仪华,施鸿瑞,姜龙祥,张洪熹,杭晶卿;支气管哮喘的社区调查和预防[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0年04期

10 富海霞;;支气管哮喘的治疗[J];黑龙江医药;200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军;姒惠;金桂玲;;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液流变学分析[A];2003年全国微循环与血液流变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2 韩晶;魏春华;;支气管哮喘治疗进展[A];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呼吸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王有奎;;对支气管哮喘的认识及治疗[A];全国中医内科肺系病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李丽;;中西药结合配合脱敏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561例[A];中华医学会第七届全国哮喘学术会议暨中国哮喘联盟第三次大会论文汇编[C];2010年

5 许萍;;脉冲振荡在支气管哮喘中的临床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七届全国哮喘学术会议暨中国哮喘联盟第三次大会论文汇编[C];2010年

6 耿秀娟;徐波;李双拾;郭春莲;;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骨桥蛋白和嗜酸细胞趋化因子表达及临床意义[A];中华医学会第七届全国哮喘学术会议暨中国哮喘联盟第三次大会论文汇编[C];2010年

7 李彬;张贵生;赖雁平;葛庚芝;;37例成人支气管支气管哮喘患者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分析(摘要)[A];第五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8 任禄惠;倪莹莹;;静注硫酸镁治疗支气管哮喘17例报告[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学会第六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6年

9 毕秀芬;;支气管哮喘的预防和治疗[A];全国中医药科研与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10 黎明全;;支气管哮喘与自身免疫[A];第一届全国变态反应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邵其珍;唱歌可预防支气管哮喘[N];兰州日报;2005年

2 陈金伟;支气管哮喘与相似疾病的鉴别[N];中国医药报;2006年

3 李山;支气管哮喘试试这些药[N];医药经济报;2007年

4 唐语;对支气管哮喘不利的药物[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5 李典云;支气管哮喘选药膳[N];大众卫生报;2004年

6 黄绍荣;硫酸镁治疗支气管哮喘[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7 李军祥;支气管哮喘患者的饮食宜忌[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8 ;支气管哮喘常识[N];上海中医药报;2009年

9 晓鱼;支气管哮喘护理[N];医药经济报;2010年

10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崔红生;支气管哮喘诊治思路与方法[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江宏;支气管哮喘动态监测和症状感知模型的建立[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2 李春燕;基于肠道菌群结构与功能分析的支气管哮喘维、西医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3年

3 韩军;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支气管哮喘小鼠治疗作用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苏新明;支气管哮喘小鼠模型气道血管再生与重塑的基础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5 孙培莉;酸性哺乳动物几丁质酶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D];南京医科大学;2008年

6 孙庆华;白介素-5、白介素-8在支气管哮喘和慢性支气管炎中的作用[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6年

7 尹小文;支气管哮喘患者症状、负面情绪及肺功能相关性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年

8 胡斯明;调节性T细胞与Th17细胞在支气管哮喘中失衡表达的实验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9 冯晓凯;我国支气管哮喘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10 彭丽萍;共刺激分子CTLA_4-Ig对支气管哮喘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沈明;吸烟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的影响[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2 郭素娟;雾化吸入灭活草分支杆菌治疗慢性持续性中度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3 刘震天;糖皮质激素受体基因外显子2/1密码子23多态性与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研究[D];江西医学院;2004年

4 徐劲松;应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研究外周血嗜酸细胞支气管哮喘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D];第一军医大学;2004年

5 陈辉龙;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35水平测定及其相关性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6 陈靖;海南省黎族支气管哮喘的流行特征与危险因素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5年

7 柴静;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在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8 傅安安;徐艳玲教授从五脏论治支气管哮喘经验总结[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2年

9 任庆娜;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_3水平及相关因素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3年

10 王月明;热休克蛋白70在支气管哮喘中的研究进展[D];蚌埠医学院;2013年



本文编号:16262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huxijib/16262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da2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