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呼吸病论文 >

细胞膜微粒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作用的研究现状

发布时间:2018-03-20 23:26

  本文选题:重度缺氧 切入点:美国胸科协会 出处:《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5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临床最常见的急性呼吸衰竭,其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为进行性低氧血症和呼吸窘迫,2012年美国胸科协会国际会议上提出ARDS新定义根据轻、中、重度缺氧来分类,缺氧越严重其病死率越高,按照缺氧程度其死亡风险分别为27%(95%CI 24%~30%)、32%(95%CI 29%~34%)以及45%(95%CI 42%~48%)[1]。多种肺内外严重疾病、手术打击(如一些胸外科手术,包括肺移
[Abstract]: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 is the most common clinical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 characterized by sexual hypoxemia and respiratory distress. In 2012, a new definition of ARDS was proposed at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American Thoracic Association. According to the degree of hypoxia, the death risk of severe hypoxia is 27. The risk of death is 27. 95%. The risk of death is 27. 95%. The risk of death is 27. 95%. The risk of death is 27. 95%, 95, 95, CI29. 34, and 45. 5. 95. CI42. 48. [1]. Various serious diseases inside and outside the lungs, surgical operations (such as some chest surgery, including lung migration.) [1].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总医院呼吸内科;
【分类号】:R563.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但小苹;邱倩;杨再兴;焦燕;熊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血小板及内皮细胞微粒变化的探讨[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3年24期

2 焦燕;邱倩;杨再兴;但小苹;熊玮;;淋巴细胞微粒刺激AKT/Foxo1阻滞气道上皮细胞周期的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2年2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成海;胡厚源;;细胞衍生微粒与动脉粥样硬化[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13年05期

2 李倩;辛晓敏;金英玉;;细胞微粒整体特征的研究进展[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年19期

3 吴秋平;闫进;蒋力;张在永;闵家新;;胸部撞击伤对声门紧闭和开放状态大鼠肺微血管VE-cadherin表达的影响[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3年23期

4 但小苹;邱倩;杨再兴;焦燕;熊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血小板及内皮细胞微粒变化的探讨[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3年24期

5 杨再兴;邱倩;焦燕;但小苹;熊玮;;淋巴细胞微粒诱导的小鼠气道炎症模型的建立及评价[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4年07期

6 卓孝福;;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的发病机制[J];中国输血杂志;2014年10期

7 卓孝福;;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和预后[J];中国输血杂志;2014年12期

8 李贤;王德明;;内皮细胞微粒的研究进展[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年04期

9 范晓枝;刘宏;;血小板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J];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2015年02期

10 刘建辉;孙志平;杜月菊;贾敏;白明晨;耿瑞丽;谢霞;郭文潮;;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浆内皮微粒和狼疮抗凝物检测的意义[J];河北医药;2011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孙启铭;张国忠;韩业兴;谷建平;李瑞利;冯国伟;;静脉血栓形成及引发肺栓塞的机制探讨[A];中国法医学理论与实践创新成果精选——全国第九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秀凯;感染性休克致急性肾损伤的血流动力学及机制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2 黄春梅;HBV感染巨噬细胞的可能途径及HBx诱导Grp78与MHC-Ⅰ类分子表达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3 李春君;吸烟诱导水解酶活性微囊泡在粥样斑块薄壁纤维帽进展中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4 张一;李斯特菌感染的巨噬细胞来源的微颗粒在树突状细胞介导的获得性免疫中的作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5 朱涛;穿心莲内酯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对LPS诱导的小鼠ALI/ARDS的保护机制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6 温宗梅;NOD2信号通路在失血性休克/复苏后急性肺损伤中作用机制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3年

7 崔静;血液肿瘤患者微粒血浆水平及其促凝活性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8 田野;神经细胞来源Microparticles在颅脑创伤相关凝血功能障碍发生中的机制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4年

9 杨应忠;高原肺水肿的遗传易感性研究[D];青海大学;2014年

10 龚洁;Maresin 1促进小鼠急性肺损伤炎症消退及其机制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京;冠心病患者血小板活化标志物的变化及临床意义[D];延安大学;2009年

2 刘长营;血管内皮细胞微粒对T淋巴细胞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3 豆吉娟;内皮保护剂治疗川崎病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4 孟祥宇;微粒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对炎症介质/抗炎介质表达的影响[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3年

5 张晓;高糖高脂刺激单核细胞产生微囊泡及初步机制[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6 白庆霞;TLR4在破骨细胞中的生物学作用及其与经典Wnt信号相互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7 李益民;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微粒水平及替罗非班干预的研究[D];扬州大学;2013年

8 张竞丹;低温低氧复合暴露对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D];中南大学;2013年

9 谢娟;内皮微粒及其TF途径在人参皂苷Rb1预防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10 胡新星;缺血性卒中患者急性期血浆中细胞膜微粒水平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正谋,赵云涛,,孙阿成,石湘芸,郎德娟,于松海;急性重度缺氧引起大鼠血浆及多种组织内皮素水平异常[J];上海实验动物科学;1995年04期

2 张敬芳;孙明华;;持续干预对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预后的影响[J];山东医药;2006年23期

3 杨明生,李文军,张进夫;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干预及预后[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2年03期

4 傅垠燕;邵卫娟;陈莉萍;;静滴紫杉醇致重度缺氧1例的救治与护理[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医学版);2006年02期

5 韩志勇;;多巴胺联合纳洛酮对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3年13期

6 杭桂香;不同剂量纳洛酮治疗新生儿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观察与评价[J];江苏医药;2001年12期

7 张向群,景文莉,张志华;纳络酮在新生儿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中的疗效分析[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8 黄水霞;60例新生儿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分析[J];中原医刊;2004年11期

9 王秀云,邓平;纳洛酮治疗新生儿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观察[J];实用医技杂志;2004年17期

10 梁敏;窦洪渠;刘娟;;纳洛酮治疗新生儿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观察[J];西部医学;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张海元;刘鲁川;刘福玉;许蜀闽;刘娜;蒲东全;;缺氧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超微结构影响的实验研究[A];全国第三次牙体牙髓病学临床技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赵玉娟;张红爱;于淑群;;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观察[A];西北五省(区)第六届儿科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8年

3 苏卫东;黄育丹;瞿尔力;张宇;叶雯;包曼华;;安宫牛黄丸佐治新生儿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观察[A];2005年浙江省儿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哪类药物易使老人中毒[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许晓霞;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新生大鼠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2 赵彩霞;新生儿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浆褪黑素水平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6412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huxijib/16412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c24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