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肺炎细菌耐药性及预后分析
本文关键词: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肺炎细菌耐药性及预后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南方医科大学》 2010年
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肺炎细菌耐药性及预后分析
吴雷
【摘要】: 背景 铜绿假单胞菌是假单胞菌属的代表菌种,其在医院环境中广泛分布,常见于医务人员的手、病室空气中,另外,医疗器械,特别是吸氧管、湿化器、气管插管、呼吸机活瓣与管道中更易检出。铜绿假单胞菌属于条件致病菌,社区感染多见于存在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囊肿等结构性肺疾病的患者,而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则更为常见,是目前医院感染尤其是肺部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目前在革兰阴性菌中分离率为18.3%,居第二位。其多发生于年老体弱或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随着纤支镜检查、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等各种侵入性医疗技术的大量应用,铜绿假单胞菌在重症患者的肺部医院感染中所占比例也一直居高不下。 目前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主要治疗药物为环丙沙星、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舒巴坦、美洛西林舒巴坦、头孢吡肟、氨曲南及碳青霉烯类抗菌素,但由于铜绿假单胞菌的生存能力强,且存在多种耐药机制,故随着以上述抗菌素为代表的药物的广泛应用,其耐药率也越来越高,甚至出现了耐多药及泛耐药的菌珠,导致了铜绿假单胞菌肺炎治疗困难,多数患者感染后无法彻底清除,轻者经有效治疗而转为体内定植菌,重者则因感染加重而导致患者死亡。 目前针对铜绿假单胞菌肺炎的主要治疗方案仍以有效抗菌素的轮替治疗及脉冲治疗为主,准确的病原学检验及药敏结果对治疗铜绿假单胞菌肺炎有着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但受检验方法限制,病原学培养至少需3天时间,且阳性率又受诸多因素影响,故临床尚需要更多指标来评价治疗效果及预后。目的 1.研究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肺炎的细菌耐药情况。 2.分析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肺炎的预后因素,以期对临床工作做出指导。 方法 1、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2006年1月-2009年1月期间发生的136例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肺炎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 2、所有铜绿假单胞菌株均由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检验科微生物室从临床送检的痰液及纤支镜灌洗液的细菌培养标本中分离。细菌分离和鉴定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2版)》进行,采用美国Becton Dickinson公司的自动化细菌鉴定仪PHOEN IX 100系统进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irby-Bauer纸片琼脂扩散法测定菌株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氨曲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10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按照美国国家临床试验室标准委员会(National Commitee for Clinical Laboratory Standards.NCCLS)文件M100-S16版的标准判断结果。根据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将其分为敏感、中介和耐药。 3、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肺炎的诊断:符合我国卫生部制定的2001版《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中关于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 4、全部数据输入电脑,采用SPSS 13.0版统计软件进行汇总分析。采用x2检验(Pearson Chi-Square或Fisher's Exact Test)进行耐药率的比较,以P0.05作为有显著性差异的判定标准。单因素分析:对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方差齐性),或Satterthwaite近似t检验(方差不齐)。对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earsonChi-Square或Fisher's Exact Test),以P0.05作为有显著性差异的判定标准,筛选影响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肺炎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选取P0.05的因素,将单因分析中有显著性差异的变量纳入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基于最大似然估计的前进法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比值比(OR)及95%的可信区间(95%CI),筛选影响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肺炎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 1、3年来我院患者共有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肺炎136例,男90例,女46例。科室分布情况为神经外科43例(31.62%),呼吸内科39例(28.68%),神经内科19例(13.97%),外科ICU14例(10.29%),其他科室21例(15.44%)。 2、铜绿假单胞菌对10种临床常用的抗假单胞菌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以头孢哌酮/舒巴坦最低,为15.48%,其次为:环丙沙星27.66%,美罗培南32.65%,头孢他啶37.12%,头孢吡肟38.21%,阿米卡星38.28%,左氧氟沙星40.68%,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0.94%,亚胺培南44.53%,氨曲南的耐药率最高,为46.32%。多药耐药率为27.2%,泛耐药率为8.1%。 3、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株对常用抗假单胞菌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敏感的铜绿假单胞菌株,耐药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株的多药耐药率及泛耐药率均高于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敏感的铜绿假单胞菌株,耐药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ICU感染菌株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曲南、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均高于非ICU感染铜绿假单胞菌株,耐药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美罗培南的耐药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CU感染菌株的多药耐药率高于与非ICU感染的菌株,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泛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5、预后:出院时存活115例,死亡21例,死亡率15.4%。 6、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CPIS(t=-5.581, P=0.000)、第5天CPIS降低(x2=30.818,P=0.000)、免疫抑制治疗(P=0.008)、机械通气(x2=6.295,P=0.012)、合并呼吸衰竭(x2=7.948,P=0.005)、糖尿病(P=0.043)、多药耐药(x2=11.239,P=0.001)、泛耐药(P=0.002)、适当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x2=12.521,P=0.000)是影响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肺炎患者死亡率的因素,死亡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7、经验性抗菌药物单药治疗中第5天CPIS降低占50.0%(20/40),经验性抗菌药物联合治疗中第5天CPIS降低占68.8%(66/96),经验性抗菌药物单药治疗和经验性抗菌药物联合治疗中第5天CPIS降低的比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70,P=0.039。适当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中第5天CPIS降低占73.0%(54/74),不适当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中第5天CPIS降低占51.6%(32/62),适当经验性抗菌素治疗和不适当经验性抗菌素治疗中第5天CPIS降低的比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x2=6.621,P=0.010。 8、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影响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肺炎患者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有:CPIS (P=0.000, OR=5.010)和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0.029,OR=15.300),第5天CPIS降低(P=0.000,OR=0.001)是保护性因素。 结论 1、神经外科是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发病率最高的科室。 2、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最低,氨曲南的耐药率最高。 3、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株对常用抗假单胞菌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及多药耐药率、泛耐药率均高于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敏感的铜绿假单胞菌株。 4、ICU感染菌株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曲南、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及多药耐药率均高于非ICU感染铜绿假单胞菌株。 5、CPIS、第5天CPIS降低、免疫抑制治疗、机械通气、合并呼吸衰竭、糖尿病、多药耐药、泛耐药、适当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是影响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肺炎患者死亡率的因素。 6、适当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和经验性抗菌药物联合治疗可以提高第5天CPIS降低的比例。 7、CPIS和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是影响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肺炎患者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第5天CPIS降低是保护性因素。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南方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R563.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爱平,陈林珍,茹晃耀;重症监护病房与普通病房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耐药性对比研究[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2 刘辉国;刘瑾;熊盛道;徐永健;;对碳青霉烯耐药或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多药耐药情况与相关因素分析[J];医药导报;2006年12期
3 邵长周,瞿介明,何礼贤,倪才妹,胡必杰;监护病房与普通病房下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临床和耐药性对比研究[J];中华内科杂志;2002年12期
4 李耘,李家泰,王进;中国重症监护病房细菌耐药性监测研究[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4年11期
5 李家泰,李耘,齐慧敏;2002—2003年中国革兰阴性细菌耐药性监测研究[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5年01期
6 李家泰,AllanJ Weinstein,杨敏,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研究组;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01年01期
7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J];中华医学杂志;2001年05期
8 陈民钧,王辉;中国重症监护病房革兰阴性菌耐药性连续7年监测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03年05期
9 王辉,陈民钧;1994~2001年中国重症监护病房非发酵糖细菌的耐药变迁[J];中华医学杂志;2003年05期
10 李家泰,李耘,王进,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研究组;我国医院和社区获得性感染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监测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03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昆明;姚惠霞;刘晓琳;王新卫;;河南部分地区17株禽源大肠杆菌的耐药性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1期
2 魏淑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3 郭子云;;铜陵市妇幼保健院多重耐药菌目标性监测分析[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1年05期
4 吴昊;铜陵地区产ESBLs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的检测及耐药性分析[J];安徽医学;2005年05期
5 林琳;方平;潘晓龙;;铜陵地区葡萄球菌耐药性检测[J];安徽医学;2006年05期
6 豆桂军;金先银;何军;单美侠;;危重患者锁骨下静脉输液过程中常见问题及护理对策[J];安徽医学;2010年02期
7 沈继录;方亚平;徐元宏;王中新;;铜绿假单胞菌在碳青霉烯类治疗过程中由敏感株发展为耐药株的机制研究[J];安徽医学;2011年05期
8 吴同生;多重耐药菌感染及其抗菌药物选择[J];安徽医药;2003年06期
9 陈亮,方平;临床标本分离细菌耐药性监测分析[J];安徽医药;2004年03期
10 宋有良;吴同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治疗进展[J];安徽医药;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庞杏林;陈守义;邓志爱;张欣强;李孝权;胡玉山;;ICU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及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A];2010广东省预防医学会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10年
2 冯琳;袁亮亮;张吉;戴惠珍;陶琳;;2007-2009年长江流域193家医院氟喹诺酮类药物利用评价[A];2010年江苏省药学大会暨第十届江苏省药师周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袁红宇;孟玲;赵迎宾;冯琳;张甜甜;;2007-2009年南京地区23家医院喹诺酮类药物利用分析[A];2010年江苏省药学大会暨第十届江苏省药师周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滕琳;刘婷;吴立平;甄永强;孙开宇;;院内连续5年ESBLs细菌肺部感染状况、耐药性分析[A];山东省药学会第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5年
5 黄支密;糜祖煌;张霖;诸葛青云;仵蕾;秦玲;陈榆;吴晶;单浩;;常见医院感染革兰阴性杆菌耐药基因研究[A];第十届全军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6 范燕;裴斐;梁蓓蓓;童卫杭;刘建行;李鑫;董涛;蔡芸;王睿;;磷霉素与五种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对20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联合药敏研究[A];2006第六届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王巍;莫庆森;黎日海;;综合性医院病原菌感染现状及耐药性分析[A];第二届全国药物性损害与安全用药学术会议——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与临床安全应用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8 尚静;王培昌;李燕;白书媛;张丽丽;王育英;张晓耕;;2187株病原菌耐药性分析[A];第二届全国药物性损害与安全用药学术会议——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与临床安全应用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9 闫巍;;抗菌药致老年住院患者继发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A];第二届全国药物性损害与安全用药学术会议——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与临床安全应用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10 林素珍;张满娥;毛平;赖善城;;我院2009年临床分离主要病原菌耐药预警通报[A];第二届全国药物性损害与安全用药学术会议——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与临床安全应用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猛;扶正解毒化瘀法治疗老年肺炎的理论探讨与临床评价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胡立芬;安徽省临床分离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性变迁及相关耐药机制[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3 余方友;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的筛选及转移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4 姚琦;青蒿琥酯增加大肠埃希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敏感性及相关机制探讨[D];第三军医大学;2011年
5 张春辉;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SBLs的基因检测与耐药性控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6 张庆燕;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临床特点及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7 吴志松;扶正祛邪法治疗老年肺炎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8 廖如燕;广东地区三种医院感染革兰氏阴性菌分子流行病学及耐药性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9 刘丁;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流行病学调查及耐药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2年
10 卓超;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金属β-内酰胺酶的系列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松;抗生素持续静脉泵入与分次静点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对比[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2 汪浙炯;PhoQ/PhoP与外膜蛋白OprH在铜绿假单胞菌对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耐药性中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机制[D];浙江大学;2011年
3 包新光;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的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吴海英;绿原酸对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干预以及对左氧氟沙星增效作用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5 柏巍松;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研究及其泛耐药菌的耐β-内酰胺类抗生素基因探讨[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6 康冬梅;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相关耐药基因的检测与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7 杨艳;分析我院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的耐药性及其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点[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8 高建中;中医辨证治疗ICU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9 王慧;PSB细菌定量培养联合支气管黏膜活检对MV患者下呼吸道耐药菌临床价值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10 伏冉;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大肠埃希菌耐药突变选择窗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家泰,魏瑾;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MRSA)感染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1993年02期
2 魏瑾,,李家泰;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在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检测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1994年01期
3 谢景超;医院内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细菌耐药与抗菌药物治疗[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4年01期
4 王辉,朱家馨,刘勇,陈文昭,谢秀丽,徐英春,陈民钧;1999-2000年中国4所医院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及卡他莫拉菌的耐药现状[J];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1年03期
5 汪复,朱德妹,吴湜,胡付品,张婴元;头孢哌酮-舒巴坦对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的抗菌作用[J];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2年03期
6 陈亚红,姚婉贞,刘振英,赵鸣武;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J];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4年02期
7 朱德妹,汪复,张婴元;2003年上海地区细菌耐药性监测[J];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5年01期
8 杨启文;徐英春;王辉;谢秀丽;陈民钧;;CTX-M酶在北京协和医院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中的流行[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6年01期
9 周东升;潘晓龙;熊自忠;吴祥林;吴志平;富铮;蒋静;;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及基因型研究[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6年05期
10 蒋军红,张险峰,黄建安;多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临床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05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文芳;唐喜军;林壮;;135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谱分析及感染分布[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年05期
2 孙民;吴玲;靳本华;刘冉;;127株铜绿假单胞菌对6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研究[J];海军医学杂志;2006年03期
3 杨凤琴;;铜绿假单胞菌118株药敏结果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0年04期
4 管秀多;;医院感染与临床微生物的关系[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7年05期
5 姚晓艺;陈颖;漆涌;唐少华;;362株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年03期
6 李志波;;400例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0年05期
7 邓星;吴咏梅;李彬;;五家渠市人民医院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分析[J];兵团医学;2011年02期
8 汪广杰;张晓兵;罗阳;府伟灵;;2005-2006年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年03期
9 李玉串;李连青;刘荣臻;戎建荣;宋春梅;;山西运城地区115株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0年04期
10 张鹏鹏;;下呼吸道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建;张艳红;;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分布及体外抗菌活性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8年
2 周乐翔;李智山;杨燕;邓三季;;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的临床概况与耐药性探讨[A];中国微生物学会《第二届全国农业微生物研究及产业化研讨会》和《第十一届全国杀虫微生物学术研讨会》暨《湖北省暨武汉市微生物学会和内蒙古微生物学会2008年会》论文摘要[C];2008年
3 宁波;李一粟;马建珍;魏贤珍;张虎;王新宴;;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分布及耐药变迁[A];第三届重症医学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周乐翔;李智山;杨燕;邓三季;;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的临床概况与耐药性探讨[A];湖北省暨武汉市微生物学会分析微生物专业委员会第十届第五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5 郭泽兴;李红玉;;铜绿假单胞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子流行病学研究[A];第十届全国烧伤创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6 唐爱琴;王小娜;范玲玲;;86株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8年
7 文细毛;任南;吴安华;徐秀华;;864例次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特征分析[A];中国医院协会第十六届全国医院感染管理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09年
8 方严;吴倩;;铜绿假单胞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基因分型研究[A];重庆市预防医学会2005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9 叶忠亮;傅志华;汪国丽;;640株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A];2006年浙江省危重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10 沈丽珍;;重症监护室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分析与预防[A];2007年浙江省医学检验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明霞;[N];中国医药报;2003年
2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史楠;[N];健康报;2009年
3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邢玉斌 索继江 刘运喜;[N];健康报;2009年
4 李天舒;[N];健康报;2007年
5 何进喜;[N];医药经济报;2001年
6 记者 蓝建中;[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7 记者 陈青;[N];文汇报;2008年
8 汪敏 孙莘玮;[N];健康报;2006年
9 记者 王丹 采写;[N];雅安日报;2007年
10 巩玉秀;[N];健康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多双;医院感染流行病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陈媛媛;粘附分子MAdCAM-1/VCAM-1在奶牛乳腺炎作用中的初步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廖如燕;广东地区三种医院感染革兰氏阴性菌分子流行病学及耐药性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4 王杰;中国部分地区碳青霉烯类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魏殿军;临床分离菌株耐药性分析及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的探讨[D];天津医科大学;2004年
6 陈林;铜绿假单胞菌内在耐药性相关基因的筛选及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7 陈一强;绿原酸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的体内外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0年
8 俞莺;常压低温等离子体对小鼠伤口定植绿脓杆菌的作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倪朝辉;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革兰阴性菌分子耐药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王平;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致病特征及Quorum Sensing系统调控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雷;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肺炎细菌耐药性及预后分析[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2 王卉;铜绿假单胞菌临床株产金属β-内酰胺酶及其耐药性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5年
3 金正江;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现状及耐药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4 张少军;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及其耐药影响因素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5 姚兴伟;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仲春红;急性白血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D];山东大学;2010年
7 张俊丽;我国28家医院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性及同源性分析[D];浙江大学;2009年
8 张先玲;2007~2009年ICU医院感染状况调查与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9 陈红平;晋城煤业集团总医院ICU医院感染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10 刘蓉;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分子机理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肺炎细菌耐药性及预后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713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huxijib/171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