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介素1β对骨髓中性粒细胞与嗜酸性粒细胞分化的调控及其相关机制
本文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β对骨髓中性粒细胞与嗜酸性粒细胞分化的调控及其相关机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浙江大学》 2014年
白细胞介素1β对骨髓中性粒细胞与嗜酸性粒细胞分化的调控及其相关机制
金嫣
【摘要】: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及细胞组分,包括嗜酸性粒细胞(Eos)、中性粒细胞(Neut)、淋巴细胞、肥大细胞等炎症细胞及炎症介质、细胞因子等所形成的气道内炎症细胞浸润、黏液分泌增多、气道高反应性(AHR)、成纤维细胞及上皮细胞增生、平滑肌细胞肥大及气道重塑,其本质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一直以来,多项研究发现哮喘是以Th2细胞反应为主的嗜酸性粒细胞性气道炎症,对激素治疗效果明显,而临床上发现以中性粒细胞性气道炎症为主的哮喘患者对激素治疗效果不明显,甚至出现恶化的表现,这部分哮喘又称之为中性粒细胞性哮喘,即难治性哮喘、重症哮喘。由此可见,气道嗜酸性粒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在哮喘的病理生理过程及临床症状的发展中起关键作用,阻断气道嗜酸性粒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性炎症对哮喘的治疗有决定性意义。 白细胞介素Iβ (IL-1β)是IL-1家族的成员之一,作为一种重要的前炎症因子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多项研究发现IL-1β在哮喘尤其是重症哮喘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而且与气道内嗜酸性粒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的升高密切相关,尽管其机制并不明确。甚至临床研究认为IL-1β可以作为区别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生物学标记。另外,有文献报道IL-1β干预后可以引起骨髓造血干祖细胞向髓系的分化,由此我们假设IL-1β是否可以直接参与骨髓造血干祖细胞向Neut及Eos分化的调控,从而为IL-1β在哮喘发病机制的探究做铺垫,开拓新的视野,为哮喘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防治靶点。 目的:探讨IL-1p对骨髓造血干祖细胞向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分化的调控及其相关机制,从而为IL-1p在哮喘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理论契机。 方法:健康同周龄WT小鼠与IL-1R敲除(IL-1R-/-)小鼠,分为四组:WT小鼠生理盐水对照组(WT-NS组),WT小鼠LPS模型组(WT-LPS组),IL-1R-/-小鼠生理盐水对照组(IL-1R-/--NS组)及IL-1R-/-小鼠LPS模型组(IL-1R-/--LPS组)。气道滴注脂多糖(LPS)(lmg/kg小鼠)或者生理盐水(NS),24小时内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和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比例;流式细胞术检测和分析骨髓中性粒细胞(Gr-1+CD11b+),并进一步分析原始中性粒细胞(Pro/mye, Gr-1intCD11bint),非成熟中性粒细胞(imNeut, Gr-lhiCD11blo)及成熟中性粒细胞(mNeut, Gr-lhiCD11bhi)这三群细胞的比例。其中原始中性粒细胞(Pro/mye)包括原幼粒细胞和中幼粒细胞,非成熟中性粒细胞(imNeut)包括晚幼粒细胞和杆状粒中性粒细胞,成熟中性粒细胞(mNeut)即分叶核中性粒细胞。利用IL-1-/-小鼠与WT小鼠构建骨髓移植及Neut炎症模型:健康C57BL/6雌鼠作为受体鼠先接受化疗,腹腔注射白消胺(BU),30mg/kg,每日1次,连续4天,腹腔注射环磷酰胺(CTX),50mg/kg,每日1次,连续2天,中间休息1天后,第8天,提取同周龄的供体鼠(IL-1R4-雄鼠与WT雄鼠)的骨髓细胞,按2-4×107cells/小鼠为受体雌鼠进行尾静脉注射,待第21天受体鼠骨髓造血系统基本恢复进行造模,随机分为四组:WT小鼠回输生理盐水对照组(WT-WT-NS组)、WT小鼠回输LPS模型组(WT-WT-LPS组)、敲除小鼠回输生理盐水对照组(IL-1R-/--WT-NS组)、敲除小鼠回输LPS模型组(IL-IR-/--WT-LPS组),气道滴注NS及LPS (1ug/g小鼠)24时内进行模型处理,检测方法同上。体外Neut克隆形成实验检测IL-1p对Neut分化的影响,液态培养诱导骨髓Neut分化并流式检测Neut、Annexin V/PI、E.coli吞噬等进一步研究IL-1β干预对Neut分化、凋亡及功能的影响。实时定量PCR (Q-PCR)检测骨髓Neut分化过程中关键转录因子,包括G-CSFR、C/EBPε、PU.1及C/EBPa的hRNA表达。同时,体外半固态及液态培养检测IL-1β对嗜酸性粒细胞(Eos)分化的影响:Eos半固态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并比较对照组(IL-5)及实验组(IL-5+IL-1β)Eos的克隆形成情况;流式检测液态诱导Eos分化过程中IL-5和或IL-1β干预后Eos的(SiglecF+)水平,并利用BrdU方法检测Eos增殖及凋亡水平;Q-PCR检测Eos分化过程中关键转录因子GATA-1及重要调控分子MBP-1的表达。 结果:在Neut炎症模型中,与WT-LPS组相比,IL-1R-/--LPS组BALF-Neut,总数有下降趋势,尽管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71),外周血Neut比例明显降低(P0.05),骨髓Pro/mye比例无明显变化(P0.05),但是骨髓imNeut比例明显增加(P0.05),mNeut比例明显降低(P0.001)。利用IL-1R-/-小鼠与WT小鼠进行骨髓移植并构建Neut炎症模型,比较IL-IR-/--WT-LPS组与WT-WT-LPS组,前者BALF-Neut比例有下降趋势,尽管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03),外周血Neut炎症明显缓解(P0.01),骨髓Pro/mye比例无明显变化(P0.05),骨髓imNeut比例变化也不明显(P0.05),而mNeut比例明显降低(P0.001)。中性粒细胞体外诱导分化液态培养结果发现,IL-1p单独干预对Neut的分化无明显影响(P0.05),而在G-CSF的协同作用下可以明显促进Neut的分化(P0.001),但对Neut凋亡抑制作用不明显(P0.05),并对Neut吞噬功能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P0.05)。体外半固态培养发现,IL-1β在G-CSF协同的作用下明显促进Neut-CFU的形成(P0.01)。Q-PCR检测Neut分化过程中关键的转录因子,结果发现与WT-NS组相比,WT-LPS组G-CSFR、C/EBPe、PU.1及C/EBPα的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而IL-1R-/-LPS组骨髓G-CSFR、C/EBPs、PU.1及C/EBPα的mRNA表达水平与IL-1R-/--NS组比较则无明显变化(P0.05)。嗜酸性粒细胞体外半固态及液态培养结果:Eos半固态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IL-5)Eo-CFU数量与对照组(IL-5)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Eos液态培养诱导分化,第8-10天收集细胞流式检测Eos分化水平及凋亡情况,结果显示在IL-5的作用下,Eos逐渐分化成熟,但IL-1p干预后并不影响Eos的分化(P0.05),且实验组与对照组中Eos相关转录因子(GATA-1)及重要调控蛋白(MBP-1)的mRNA表达也无明显差别(P0.05)。Eos液态培养第10天进行BrdU流式检测发现,尽管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S期细胞比例无明显差别,但凋亡细胞群却明显减少。结论:IL-1p在G-CSF协同作用下明显促进Neut的分化,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上调G-CSFR、C/EBPε、PU.1及C/EBPα的表达而实现,而单独作用影响不明显。同时,IL-1β还能促进Neut的吞噬功能,但对其凋亡无明显影响。另外,IL-1p不影响骨髓Eos的分化与增殖,但是能抑制Eos的凋亡。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562.25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海丽;霍丽娟;;IL-13、IL-17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表达[J];当代医学;2013年19期
2 刘军;;乙型肝炎、肝硬化和肝癌患者RORγtmRNA表达的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年19期
3 刘艳丽;林荣军;;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IL-17、ECP及IgE的水平测定及临床意义[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3年10期
4 李卓敏;闫惠平;;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T细胞免疫研究进展[J];北京医学;2013年12期
5 Gui-lin Yang;Ying-xia Liu;Mu-tong Fang;Wei-long Liu;Xin-chun Chen;John Nunnari;Jing-jing Xie;Ming-feng Liao;Ming-xia Zhang;Guo-bao Li;Pei-ze Zhang;Yi Guan;Bo-ping Zhou;;Higher Viral Load and Prolonged Viral Shedding Period is Associated with Impaired Th17 Cell Response in Patients with H1N1 Influenza A[J];Infection International(Electronic Edition);2012年03期
6 蒋就喜;康伟芳;王雪雯;孔衍琳;张帅;;人肠道组织中CD3~+CD4~+T淋巴细胞分选方法的建立[J];重庆医学;2014年02期
7 刘艳丽;林荣军;肖翠林;;支气管哮喘病儿血清IL-17、IgE与EOS计数变化及意义[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8 杨馨;黄艺;金荣疆;王素珍;寇洋洋;白新刚;刘旭光;;艾灸对基因干扰类风湿性关节炎家兔血清IL-17影响的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年01期
9 王兰;杨瑞宁;张丽;杨帆;;Th17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与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关系[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年08期
10 戴煜;王宁玲;王敏;王会平;储金华;杨林海;谢志伟;涂松济;谈静;;免疫抑制疗法对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Treg/Th17细胞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4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范胜军;李学军;;Layered signaling regulatory networks analysis of gene expression involved in malignant tumorigenesis of non-resolving ulcerative colitis via integration of cross-study microarray profiles[A];第十一届全国博士生学术年会(生物医药专题)论文集(中册,墙报P1-P24)[C];2013年
2 靳赢;王琳源;林晓萍;吕昌龙;王金岩;;维甲酸激动剂Am80通过调节Treg/Th17平衡改善牙周炎[A];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分13感染、免疫和疫苗论坛论文集[C];2014年
3 周韶虹;屠仁枫;胡明辉;胡令彦;;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不同证候分型Th17/Treg失衡的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届岐黄论坛——血液病中医药防治分论坛论文集[C];2014年
4 程晓蕾;陈宏;;Th17细胞与变态反应性疾病的研究现状[A];第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3年
5 蒋伟峰;高方友;尹浩;;白细胞介素-17及其受体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A];2013年贵州省神经外科年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璐玉;痰湿体质人群炎症相关机制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2 张帆;关节炎小鼠模型中髓系抑制性细胞对Th17细胞分化的调节作用及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3年
3 王得翔;济南市哮喘流行病学调查和Th17细胞在不同亚型哮喘中的状态及其意义[D];山东大学;2013年
4 蒋敏;TH17细胞及其功能状态在中性粒细胞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及相关分子机制[D];广西医科大学;2013年
5 申玲玲;金荞麦抗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理作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6 林婧;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血清IL-17水平及其临床意义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7 王潇;Th17细胞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中的作用及肿节风对其影响的研究[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3年
8 叶志坚;T细胞亚群在淋巴细胞性胸腔积液中的免疫学特征[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9 赵殿元;DC上表达的LSECtin对辅助性T细胞亚群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3年
10 邹颖;黄芩汤对TNBS诱导的结肠炎大鼠Th1/Th2和Th17/Treg细胞平衡的影响[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费良阅;RORC2转录活性与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的相关性及凉血解毒汤的干预作用[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2 王帆;毛细支气管炎153例临床分析[D];郑州大学;2013年
3 姚仁玲;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调节Treg细胞对炎症性肠病发生的影响[D];南京医科大学;2013年
4 臧卫波;Th17细胞与Treg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在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发病机制中的作用[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5 吕微;T细胞来源Exosomes调节妊娠丢失孕鼠母胎界面趋化因子及粘附分子表达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6 辛立建;C57BL/6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模型中SOCS1-JAK2-STAT3信号通路作用机制的探讨[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7 刘文鹏;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Th17细胞变化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8 杨建旺;乌司他丁在变应性鼻炎中的治疗作用及其与HO-1关系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9 赵轶;白介素-6、23、17在鼻息肉中的相关性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3年
10 许美;昆布多糖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及重塑影响的研究[D];青岛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秋萍;谢敏;熊盛道;刘先胜;朱晶;;嗜酸性粒细胞肺炎1例并文献复习[J];临床肺科杂志;2011年03期
2 张明菖;;嗜酸性粒细胞型白血病附一例报告[J];山西医学杂志;1963年02期
3 林炳炎 ,曾广培 ,李恩惕;外周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生理性波动观察[J];解放军医学杂志;1965年04期
4 徐元章;嗜酸性粒细胞与免疫调节[J];山东医药;1981年12期
5 舒荣华;;抗嗜酸性粒细胞血清的制备[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1981年02期
6 傅梅;孕激素对脾脏嗜酸性粒细胞的影响[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1983年03期
7 张北川;秦士德;;嗜酸性粒细胞和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J];国外医学.皮肤病学分册;1988年02期
8 农乐跟;蒋少艾;;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出现嗜酸性粒细胞的临床意义[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1992年01期
9 纪玲;嗜酸性粒细胞的分离和纯化[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1998年04期
10 张勇,杨冬梅,张盛忠,刘红刚;标记嗜酸性粒细胞的组化染色方法[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成焕吉;杨清然;尤海龙;张云峰;鲁继荣;;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7例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儿科呼吸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2 王思勤;李英;朱敏;马希涛;张晓菊;;嗜酸性粒细胞肺炎1例并文献复习[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3第十四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3 唐金凤;周道银;陈慧英;李时英;唐古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及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临床价值[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4 佟红艳;钱靖;麦文渊;娄引军;;持续嗜酸性粒细胞增高伴肝脏自发巨大血肿一例[A];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第十三届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暨“血栓栓塞性疾病(血栓与止血)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论文摘要汇编及学习班讲义[C];2011年
5 罗佛全;刘志刚;刘玉琳;龚十妹;严涛;;蛔虫变应原致喘豚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形态测量分析[A];第一届全国变态反应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年
6 李颖能;饶沃明;赵子文;何绿茵;扬一言;黄健;;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急性期血液嗜酸性粒细胞降低[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8年
7 王成彬;;细胞固定在两种细胞联合培养研究中的应用[A];第五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8 王成彬;黄振国;李洛谊;叶伟基;林伟基;丛玉隆;;嗜酸性粒细胞与支气管上皮细胞相互活化诱导细胞表面粘附分子表达及其信号转导通路[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8年
9 雷霏;董震;;变应性疾病中水通道蛋白1在嗜酸性粒细胞迁移趋化中的作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C];2007年
10 林进;徐立勤;徐丹怡;孙德本;;Churg-Strauss综合征患者血清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水平的测定[A];浙江省医学会2008年风湿病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传宝;[N];家庭医生报;2006年
2 王振坤;[N];家庭医生报;2007年
3 武汉大学医学院附属中山医院主任医师 李定国;[N];大众卫生报;2005年
4 许关煜 李敏华;[N];医药经济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鸿鹄;肠道派氏结嗜酸性粒细胞亚群的发现及其黏膜免疫调控功能与机制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2 杨文钰;人类胚胎干细胞/诱导型多潜能干细胞向功能成熟嗜酸性粒细胞分化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3 汪诚;膜连蛋白Ⅰ参与地塞米松上调A549细胞吞噬凋亡的嗜酸性粒细胞[D];安徽医科大学;2007年
4 赵卫东;根除幽门螺杆菌及药物治疗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影响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5 顾红英;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流行病学和发病机制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清然;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7例临床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2 郭君;嗜酸性粒细胞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3 卢会秀;嗜酸性粒细胞及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疾病[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4 巩静;白细胞介素18在卵清蛋白诱发的小鼠哮喘模型中对嗜酸性粒细胞肺内募集作用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5 安方玉;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模型小鼠的抗肿瘤及免疫调节活性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6 伍天爱;三伏穴位敷贴对哮喘模型大鼠嗜酸性粒细胞凋亡影响的实验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6年
7 方文琦;嗜酸性粒细胞在鼻息肉组织中聚集与外周血中百分比的临床观察[D];昆明医科大学;2014年
8 徐文娟;嗜酸性粒细胞阳性AECOPD对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D];遵义医学院;2014年
9 高伟;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抗体的制备及初步应用[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10 田卫花;嗜酸性粒细胞对淋巴细胞、肿瘤细胞活性影响的实验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β对骨髓中性粒细胞与嗜酸性粒细胞分化的调控及其相关机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713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huxijib/171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