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吸入和静脉注射联合应用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评价
本文选题:抗生素 + 吸入 ; 参考:《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7年03期
【摘要】:目的评价抗生素吸入联合静脉注射对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应用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Joanna Briggs Institute Library、Pub Med、MEDLINE、CINAHL、CBM、CNKI及万方医学网中关于抗生素吸入联合静脉注射治疗VAP的文献。由3名研究者对文献质量进行严格评价和资料提取,对符合质量标准的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项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VAP患者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16,95%CI 1.07~1.56,P=0.000 5);两组死亡率(RR=1.04,95%CI 0.82~1.32,P=0.74)和肾功能损害发生率(RR=0.79,95%CI 0.51~1.22,P=0.2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致病菌清除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38,95%CI 1.09~1.74,P=0.007),试验组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培养致病菌转阴率更高。结论抗生素吸入联合静脉注射可以提高VAP患者的治愈率,有效地清除致病菌,建议临床推广使用。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antibiotic inhalation combined with intravenous inje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VAP). Methods the literatures of Cochrane libraryus Joanna Briggs Institute Library Pub Medus MEDLINE CINAHL CBMN CNKI and Wanfang Medical Network on antibiotic inhalation combined with intravenous injection were searched. The quality of literature was evaluated and extracted by three researchers, and Meta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to meet the quality standard. Results A total of 13 studies were includ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ure rate of VAP patients in the trial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the mortality rate of RRN 1.0495 CI 0.82Cl 1.32P 0.74) and the incidence of renal function impairment (RR0.7995CI 0.51-1.22P0.29).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clearance of pathogenic bacteria between RRX 1.38 and 95% CI 1.09 and 1.74-Pu 0.007, and the negative rate of pathogenic bacteria in respiratory secretion culture of the test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antibiotic inhalation combined with intravenous injection can improve the cure rate of VAP patients and effectively remove pathogenic bacteria.
【作者单位】: 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
【分类号】:R56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红;86例呼吸机相关肺炎分析[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0年09期
2 牟振华,李丰环,周冬梅;呼吸机相关肺炎15例分析[J];山东医药;2001年15期
3 毛毓敏,陈义禄;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病因素及预防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1年09期
4 董荔,胡必杰;“持续质量改善”技术在呼吸机相关肺炎控制和预防中的作用[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1年06期
5 邝敏,尚为民,施云;呼吸机相关肺炎59例分析[J];广西医学;2001年04期
6 周新;呼吸机相关肺炎的诊断防治[J];当代医学;2001年12期
7 徐凤玲;呼吸机相关肺炎的临床分析及护理[J];安徽医学;2002年06期
8 吴斌,郭兰萍,陈衡华;铜绿假单胞菌呼吸机相关肺炎的临床特点与防治对策[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9 陈昌枝;呼吸机相关肺炎11例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10 赵杏香;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病因素及防护进展[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2年S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诸杜明;;对呼吸机相关肺炎几个诊治措施的评价[A];首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重症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姚昆;康健;;关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综述[A];2010全国中西医结合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3 解立新;;呼吸机相关肺炎的诊断和治疗[A];中国重症医学的创新与发展——第二届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暨第九届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病医学专业委员会2010年危重病医学全国会议会刊[C];2010年
4 高晓东;;呼吸机相关肺炎的诊断与预防[A];中国医院协会第十八届全国医院感染管理学术年会论文资料汇编[C];2011年
5 何礼贤;;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呼吸机相关肺炎治疗与防控[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1(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6 康健;姚昆;;关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综述[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六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7 许卫江;刘彬;陈祖君;陈春峰;;心脏术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A];第三届重症医学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8 蒲丹;张卫东;谭成;宗志勇;舒明蓉;刘葆华;杨宝玉;乔甫;;多种干预措施对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的影响[A];中国医院协会第十八届全国医院感染管理学术年会论文资料汇编[C];2011年
9 胡洁云;吴一鸣;;呼吸机相关肺炎16例临床分析[A];2005年浙江省呼吸系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10 左斌;刘朝晖;陈劲龙;谢长江;马洪明;周玉明;;广州地区呼吸机相关肺炎临床流行病学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呼吸病学术会议暨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王选锭;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抗生素治疗(一)[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2 王选锭;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抗生素治疗(二)[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3 王选锭;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抗生素治疗(三)[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庆华;老年人呼吸机相关肺炎综合干预和发病机制的临床和实验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张译文;综合干预措施对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病率的影响[D];复旦大学;2010年
2 陈明军;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肺炎临床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13年
3 左震华;降钙素原对呼吸机相关肺炎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6年
4 郭晶;COPD患者并发呼吸机相关肺炎菌群特征及临床意义[D];福建医科大学;2009年
5 赵娜;ICU呼吸机相关肺炎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率及相关因素调查分析[D];山东大学;2011年
6 招云春;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性受体-1(sTREM-1)在呼吸机相关肺炎诊断中的临床意义[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9年
,本文编号:18808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huxijib/1880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