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T定量评估的肺气肿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本文选题:计算机体层成像 + 肺气肿 ; 参考:《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7年06期
【摘要】:目的 探讨低剂量CT筛查人群中肺气肿的发生率,并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回归分析。方法 对1175例参与低剂量CT筛查并完成问卷调查的志愿者进行肺气肿CT定量分析,统计肺气肿的检出率。整理问卷资料,并将问卷中各项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 175例志愿者中,共检出肺气肿97例,检出率为8.26%,其中男71例,检出率9.90%,女26例,检出率5.6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吸烟、二手烟暴露及慢性支气管炎病史为肺气肿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吸烟、二手烟暴露及慢性支气管炎病史为肺气肿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对重点人群采取有效检测及干预措施,可以降低肺气肿的发病率及危害程度。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cidence of emphysema in low dose CT screening population and to analyze the related risk factors. Methods CT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emphysema was performed in 1175 volunteers who participated in low dose CT screening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the detection rate of emphysema was counted. The factors in the questionnaire were analyzed by non-conditional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Results 97 cases of emphysema were detected in 1,175 volunteers, the detection rate was 8.260.There were 71 males (9.90%) and 26 females (5.68%).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smoking, secondhand smoke exposure and history of chronic bronchitis were the main risk factors for emphysema. Conclusion smoking, secondhand smoke exposure and history of chronic bronchitis are the main risk factors for emphysema. Effective detection and intervention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and harm of emphysema.
【作者单位】: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影像科;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8123003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37003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81501470;81501618) 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15PJD002)
【分类号】:R56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政光,周建辉,陈秀萍,王忠信;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X线、CT表现 (附46例报告)[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03年02期
2 张振显;刘海和;许超;韩炜;高慧;王剑;常新民;;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在治疗期间出现反常反应的CT表现[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9年04期
3 韩华;王静;范岩明;;X线与CT表现对慢性嗜酸细胞性肺炎的诊断[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年15期
4 刘长柱;程国英;冯元博;刘月;华琳;彭X;;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肺部残留病变CT远期随访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5年12期
5 刘华;;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CT表现及治疗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06年17期
6 王友;;CT及高分辨率CT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价值[J];实用老年医学;2006年06期
7 李凯;龙莉玲;;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肺功能与CT肺功能研究[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7年12期
8 尤小芳;史景云;邵江;孙兮文;;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CT表现[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9年04期
9 赵红梅;聂秀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CT肺功能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年05期
10 杨蕾;相爱华;囤荣耀;解耀锃;邓昆;;CT在隐源性机化性肺炎诊断中的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峰;何健;王高峰;江峰;徐霁;章士正;;隐源性机化性肺炎31例CT征象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16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杨光钊;金莉莉;;原发性肺组织胞浆菌病的CT表现[A];2008年浙江省放射学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3 周先勇;;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活检术并发症难治性气胸新方法[A];2013年浙江省放射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4 路志凯;王冠民;田增莲;张士峰;刘国玉;李捷;乔燕;;CT定量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腰椎骨密度及其相关因素[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5 王辰;詹庆元;徐启霞;庞宝森;李一鸣;;肺泡复张后不同通气策略对油酸所致犬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CT形态测定学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呼吸病学术会议暨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6 姜轶飞;;外周性肺部孤立性结节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42例临床分析[A];2005年浙江省呼吸系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7 谢晓霞;苏保民;;结核性胸膜炎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摘要)[A];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2002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8 朱文科;陆普选;余卫业;刘艳;刘水腾;刘锦清;苏坚;乐晓华;周伯平;;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CT表现及动态变化[A];2007年中国防痨协会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王娇莉;任振义;杨斌;黄晟;王利民;叶健;夏俊波;;支气管哮喘和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患者气道壁厚度的CT比较研究[A];2011年第三十三届浙江省呼吸系病学术年会暨呼吸疾病诊治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1年
10 丁毅;张镭;钱晓军;翟仁友;;肾移植术后肺部真菌感染的CT表现[A];中华医学会第16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尤小芳;CT对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诊断及疗效评价的临床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2年
2 李国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评估新方法及肺气肿表型的CT肺功能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大丽;CT引导下经皮胸部穿刺活检假阴性影响因素分析[D];浙江大学;2015年
2 曹义君;能谱CT在肺磨玻璃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3 杨静;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的CT表现与临床对照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6年
4 李梦琦;CT三维容积分析在肺结节恶性风险度评估中的价值[D];天津医科大学;2016年
5 蒋文芳;CT对肺内、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兔早期诊断价值的探讨[D];江苏大学;2010年
6 张帆;CT定量分析法与单指示剂热稀释法评价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水肿的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江小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T定量测量与肺功能相关性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2年
8 夏国兵;孤立性肺结节的CT计量诊断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9 王莹;实验动物矽肺不同时段CT与病理学表现对比[D];山西医科大学;2008年
10 Asad Ullah Kamran;糖尿病肺结核与非糖尿病肺结核患者在抗结核治疗前后CT征象演变的对照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8806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huxijib/1880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