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N-γ和IL-10作为药物抗结核活性评价指标的可行性考察
本文选题:结核 + 活菌计数 ; 参考:《中国药学杂志》2014年09期
【摘要】:目的探讨细胞因子是否可以作为一项指标评价药物对小鼠结核模型的疗效。方法 75只BALB/c小鼠雾化感染建立小鼠结核模型,分为13组,药物治疗2月以后,取血并做全肺活菌(CFU)计数;ELISA法检测血清中的γ-干扰素(IFN-γ)和白介素10(IL-10)的浓度;以全肺活菌计数作为药物对小鼠结核活性的标准,检验血中的γ-干扰素和白介素10的含量及二者的比值与小鼠肺中全肺活菌的相关性并进行线性回归。结果①全肺活菌计数:除左氧氟沙星(Lfx)和对氨基水杨酸(PAS)组以外,其余各治疗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各治疗组与阳性对照组(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RHZ)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②γ-干扰素:除左氧氟沙星、对氨基水杨酸组以外的各治疗组与空白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各治疗组与阳性对照组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③白介素10:各治疗组与空白对照组、各治疗组之间均没有统计学差异。④γ-干扰素/白介素10:氯法齐明、利奈唑胺+丙硫异烟胺、利奈唑胺+氯法齐明、利奈唑胺+阿米卡星、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各治疗组之间均没有统计学差异。⑤γ-干扰素、白介素10、γ-干扰素/白介素10与全肺活菌呈正相关,确定因子r2分别为0.688、0.237、0.582。结论外周血中γ-干扰素的含量可以用来判断治疗方案是否有效,但不适宜作为生物标记物来预测体内结核菌的数量。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whether cytokines can be used as an index to evaluat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drugs on mice with tuberculosis. Methods Seventy-five BALB/c mice were induced by nebulization and were divided into 13 groups. After 2 months of drug therapy, the serum levels of IFN- 纬 and IL-10 were determined by Elisa. The live bacteria count of whole lung was used as the criteria for the activity of tuberculosis in mice. The contents of interferon 纬 and interleukin 10 in blood and the ratio of 纬-interferon and interleukin 10 in blood were determined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m and the live bacteria in the whole lung of mice was analyzed and linear regression was carried out. Results 1the whole lung viable bacteria count: except levofloxacin Lfx) and p-aminosalicylic acid PAS-group, the other treatment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e blank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each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positive control group (rifampicin isoniazid pyrazinamide RHZ). 2. Interferon 纬: except levofloxacin, p-aminosalicylic acid group and blank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each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positive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each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blank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treatment group.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reatment groups and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interferon 纬 betwee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terleukin-10, interferon- 纬 / interleukin-10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live bacteria in the whole lung, and the determined factor R2 was 0.6880.237 and 0.582respectively. Conclusion the level of interferon 纬 in peripheral blood can be used to judge whether the therapeutic regimen is effective or not, but it is not suitable as a biomarker to predict the number of tuberculous bacteria in the body.
【作者单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药物研究室;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药剂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药剂科学部;
【基金】:十二五“重大新药创新”科技重大专项(2012ZX09303002)
【分类号】:R52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高增艳;苗丽君;张瑞霞;李冰;;外周血T-SPOT.TB预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病情稳定快慢的价值[J];广东医学;2013年17期
2 王庆枫;韩喜琴;陈玉玲;黄学锐;杜亚东;初乃惠;;肺结核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及临床意义[J];北京医学;2013年12期
3 章明徐;陈婉燕;谢小红;张校康;李发科;陈鸣;邓少丽;;转录因子Blimp1在结核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研究[J];重庆医学;2014年09期
4 王爱平;涂平;陈伟;李若瑜;;皮肤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三例[J];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14年01期
5 王怀冲;徐颖颖;张相彩;王翠莲;曹佳薇;何俏军;;中药与免疫调节剂辅助治疗复治肺结核的疗效及经济学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14年06期
6 王怀冲;徐颖颖;张相彩;王翠莲;曹佳薇;;中药与免疫调节剂辅助治疗复治肺结核临床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4年05期
7 邓仪昊;何红云;唐茂丹;;肺结核肺组织干扰素-γ表达与其病理损伤间的关系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4年10期
8 姚亚男;黄宇虹;王娟;陈伊;任亮亮;赖小敏;;结核特异性CD4~+ α/β TCR四聚体细胞株筛选技术的建立和应用[J];中国医药生物技术;2014年02期
9 徐晓萌;李俊明;;中性粒细胞在结核病免疫中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4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叶志坚;T细胞亚群在淋巴细胞性胸腔积液中的免疫学特征[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2 宋其生;IGRA在结核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2年
3 路蝉伊;结核不同感染状态下宿主对结核特异性抗原获得性免疫应答的差异及相关分子标识筛选[D];复旦大学;2011年
4 杨会峰;维生素D在结核杆菌感染条件下对小鼠获得性免疫表型和功能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孙毅凡;细胞因子在BCG感染THP-1源性巨噬细胞中的自噬作用研究[D];暨南大学;2013年
2 邱月琴;结核病人中研究Tim-3调节T细胞的免疫应答作用及细胞因子之间的关系[D];暨南大学;2013年
3 张现松;牛分枝杆菌和卡介苗对树突状细胞及CD4~+T细胞分化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4 王莹莹;耻垢分枝杆菌ligD和ku突变株的构建[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5 周乐亮;T-SPOT.TB联合细胞因子INF-γ、IL-10等检测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D];中南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清璇,杨果诗,杜平;重组人γ-干扰素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纯化研究[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1988年04期
2 吕双凤;介绍一种简便测定γ-干扰素活性的方法[J];现代免疫学;1990年06期
3 胡苏荣,韦国桢,邓民斌,单汉清;γ-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01年01期
4 丁强,沈历宗,华一兵,吴文溪,许德华,刘新垣;人γ-干扰素基因导入人大肠癌细胞中的方法及鉴定[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5 施贵静;;γ-干扰素对肝星状细胞增殖影响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年05期
6 叶志健;季露露;刘伟娟;;尖锐湿疣患者血清IL-4、IFN-γ检测的临床分析[J];放射免疫学杂志;2009年05期
7 沈钰;;激光联合γ-干扰素注射方法治疗尖锐湿疣115例效果观察[J];南通医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8 樊超;;白塞病患者外周血Th细胞和Tc细胞内IFN-γ的表达[J];中国现代医生;2010年19期
9 水长海;张金霞;王芳;段建锋;;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和γ-干扰素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1年16期
10 徐秀鸾,鲍勇,于鸣娟;γ-干扰素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临床观察[J];江苏医药;199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景秋;岳治国;田国华;石耀辉;刘玉琴;;γ-干扰素在结核诊断中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2011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2 王珂;;γ-干扰素抗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A];吉林省预防医学会2003年预防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郑玉姝;赵宏坤;崔治中;;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感染SPF鸡对脾白细胞中IFN-γ产生的影响[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4 郑玉姝;赵朴;王宪文;姚四新;刘兴友;;鸡培养细胞γ-干扰素的诱生[A];河南省畜牧兽医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李瑞芳;秦爱建;许金俊;;抗奶牛γ-干扰素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及其特性[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教学专业委员会第六届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6 吕雪莹;张凤蕴;于伟玲;王丽群;赵育莹;李殿俊;凌秋;;实验性变态反应脑脊髓炎IFN-γ及IL-4检测[A];庆祝黑龙江省免疫学会成立十周年(1993—2003)论文集[C];2003年
7 陈瑞爱;裴仉福;唐秀英;唐满华;温纳相;温志芬;;新兴猪γ-干扰素基因克隆及其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教学专业委员会第六届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8 马红;马雪梅;王宝恩;贾继东;;γ-干扰素对HSC-T6细胞Col-Ⅰ、Col-Ⅲ、TIMP1基因表达的影响(摘要)[A];第十三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9 王珂;;γ-干扰素抗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A];吉林省预防医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白宇;童铁钢;刘光亮;肖一红;王群;徐树兰;张维军;吴东来;;马γ-干扰素成熟蛋白基因在大肠埃希氏菌中表达及其抗病毒活性的鉴定[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第十五次、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生专业委员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金俊;奶牛γ-干扰素基因的表达及其在乳房炎防治中的初步应用[D];扬州大学;2004年
2 侯万秋;树突状细胞调节T细胞免疫应答的分子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4年
3 郭大伟;树突状细胞在肝癌免疫治疗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9年
4 苏敬东;γ-干扰素调变小鼠乳腺癌细胞系MA891转移潜能分子机制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8年
5 郑玉姝;免疫抑制性病毒感染对SPF鸡脾细胞IFN-γ产生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6 侯卫平;IDO在新月体肾炎中的表达、意义及其体内干预的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7年
7 宋庆高;转染γ-干扰素的口腔黏膜细胞片修复裸露硬腭的上颌骨生长发育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8 刘洋;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对IFN-γ转录分泌的调节[D];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2008年
9 张晓姝;CpG ODN对HBV感染者PBMC的刺激作用[D];吉林大学;2005年
10 洪长清;大负荷力量训练中机体细胞和分子免疫变化规律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海学;柱层析法复性重组人γ-干扰素包涵体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2 王凯;γ-干扰素与静脉用丙种球蛋白联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实验与临床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3 许会卿;IL-18在儿童哮喘免疫应答中的作用探讨[D];山西医科大学;2005年
4 施贵静;干扰素-γ对肝星状细胞分泌细胞外基质影响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5 苏慧敏;IFN-γ、CD双顺反子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D];内蒙古大学;2005年
6 郑小龙;广西沼泽型水牛γ-干扰素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D];广西大学;2006年
7 廖晓容;单用伊曲康唑及联和γ-干扰素对小鼠白假丝酵母菌感染抗菌作用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8年
8 冯春燕;γ-干扰素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9 田田;膨体聚四氟乙烯作为创面覆盖材料的实验研究[D];扬州大学;2009年
10 李永平;白色念珠菌系统性感染机体免疫功能变化的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9814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huxijib/1981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