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PAP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
本文选题: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 参考:《山东医药》2015年23期
【摘要】:目的观察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 PAP)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86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控制感染、氧疗、早期使用皮质激素等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Bi PAP行经鼻(面)罩正压机械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气、血流动力学、肺功能变化。结果与同组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2 h血氧分压(Pa O2)、血氧饱合度(Sa O2)水平及治疗后12 h p H、Pa O2、Sa O2水平升高(P均0.05),对照组治疗后12 h Pa O2、Sa O2水平升高(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12 h p H、Pa O2、Sa O2水平升高(P均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3 h中心静脉压、心指数水平降低(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2周FVC%、FEV1%增加,对照组治疗后2周FVC%增加(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2周FVC%、FEV1%增加(P均0.05)。结论 Bi PAP在ARDS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其可有效纠正低氧血症,减少CO2潴留,改善氧合与肺功能,且对血流动力学无负面影响。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BiPAP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 Methods 86 patients with ARD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n = 43) and control group (n = 43).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BiPAP through nasal (facial) mask positive pressur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The changes of arterial blood gas, hemodynamics and pulmonary function were observ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same group before treatment, the blood oxygen partial pressure (Pao _ 2), the degree of blood oxygen saturation (sa _ O _ 2) and the level of Pa _ (2) O _ (2) sa _ (O _ 2) increase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t 2 h after treatment, and the level of Pa _ (2) O _ (2) sa _ (2) O _ (2) increased at 12 h after treatmen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and compared with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levels of Pa O 2 O 2 and sa O 2 increased at 12 h after treatment (P < 0.05). Compared with the same group before treatment, the central venous pressure and cardiac index decreased at 3 h after treatm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P < 0.05). 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 FEV 1% increased 2 weeks after treatm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0.05% increased in the control group 2 weeks after treatment, and 0.05% increase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2 weeks after treatment, and the FEV 1% increased 0.05%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2 weeks after treatment. Conclusion BiPAP is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ARDS. It can effectively correct hypoxemia, reduce CO _ 2 retention, improve oxygenation and pulmonary function, and has no negative effect on hemodynamics.
【作者单位】: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分类号】:R563.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俊慧;王印林;赵志国;;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对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作用[J];河北医药;2008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耿新普;;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12年05期
2 陈超;谷藏言;田惠玉;;乌司他丁对ALI/ARDS患者血清细胞间ICAM-1及TNF-α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2年13期
3 许军;曹赋韬;陆肖娴;;不同肺复张方法在ARDS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年11期
4 李君;;影响经面罩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的因素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2012年14期
5 刘大仁;吴利东;房小薇;;叹气法肺复张预防老年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效果[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年11期
6 黎见乐;;中等吸气峰压下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2013年03期
7 谭九根;;胸腺肽α_1在ICU病房长期机械通气患者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应用价值分析[J];海峡药学;2013年05期
8 曹晓凯;范敏;张立明;;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急性肺损伤29例效果观察[J];临床误诊误治;2013年05期
9 陈勋;;脑出血患者肺复张对颅内压及脑灌注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年13期
10 刘显峰;;机械通气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研究[J];江西医药;2014年05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范新生;徐非凡;曹昊;方晨光;胡小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3例临床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08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雪峰;张成;高广荣;蒋会勇;吕晨光;张宝磊;谢名双;张智丽;余{c;;环境低温对失血性休克猪血流动力学及氧动力学的影响[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3年02期
2 白帆;刘有军;谢进生;丁金立;王枫;赵夕;任晓辰;乔爱科;;血流动力学的医学应用与发展[J];医用生物力学;2013年06期
3 刘大为;;术后存活和未存活患者血流动力学和氧输送状况[J];国外医学.创伤与外科基本问题分册;1986年02期
4 刘战;黄强;巫立新;马建农;;心功能血流动力学微机监测分析系统[J];海军医学;1987年02期
5 黄从新;江洪;向晋涛;;全国首届血流动力学研讨会纪要[J];起搏与心脏;1992年03期
6 王伟,陈占诗,张西洲,邵合德,刘新玉,谢印芝,张东祥,崔建华,马勇,陈秀山;海拔4300m世居藏族与移居汉族青年血流动力学对比观察[J];高原医学杂志;2000年02期
7 唐先南,叶小平,徐世元,萧广钧;影响脑血管血流动力学的因素分析[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0年01期
8 杨锐英,陈树兰;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血流动力学观察[J];宁夏医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9 朱伟,钱燕宁,张国楼;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江苏临床医学杂志;2000年06期
10 张捍平,柴伟,杜洪印;异丙酚复合氯胺酮全麻诱导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海平;;评价血流动力学的一个新指标—波强度[A];第二届长三角超声医学论坛暨2009年浙江省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刘有军;乔爱科;丁金立;;血流动力学及其医学应用[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纪念大会暨2010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学术大会报告论文[C];2010年
3 万千;;血流动力学与眩晕之间的关系[A];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4 严静;;如何正确获取血流动力学压力与容量参数[A];首届西湖重症医学论坛暨2011年浙江省重症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5 许世雄;;血流动力学在医学中作用[A];2000上海科技论坛BIO-X研讨会暨中德医学生物物理和上海流变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6 袁静;杨毅;倪秀琦;李一文;张萍;陈江华;;慢性透析患者容量过负荷与血流动力学稳定性的相关性分析[A];浙江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7 袁丽君;曹铁生;段云友;王臻;邢长洋;;胸压变化对心血管血流动力学影响的超声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8 刘明;周黎丽;宋福臣;侯玉芬;;原发性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血流动力学评价[A];2008年中医外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许建华;丁全林;;鼓胀患者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A];全国基层中医临床应用学术会论文集[C];1996年
10 王家权;于晓军;曾衍钧;伍时桂;徐小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血流动力学的数值模拟研究[A];第七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应重视PCI后的无再流现象[N];中国医药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单华宁;混沌在血流动力学应用中的若干问题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2 刘磊;血流动力学因素在颅内动脉瘤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年
3 丁金立;心血管手术规划的血流动力学数值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3年
4 王利军;颈部动脉伸长扭曲的血流动力学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5 程吉勇;单纯密网孔支架治疗兔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数值模拟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6 袁丽君;胸压变化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的力学原理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
7 姬长金;肾血管性高血压发病机理的血流动力学分析[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8 梁永新;右美托咪定对胸段硬膜外麻醉下冠脉旁路移植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9 张建忠;克鲁佩尔因子2及其上下游通路在血流动力学诱导的动脉瘤生长中的作用[D];第二军医大学;2014年
10 卢海涛;颅内动脉瘤发生与治疗后复发的血流动力学数值模拟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乔晔;血流动力学参数动态预测妊高征及妊高征血流动力学的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1年
2 Misbahul Ferdous;Swan-ganz导管与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对心脏血流动力学测量的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3 钟钦文;吸入低温气体对犬体温及血流动力学影响的实验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4 陈璐璐;血流向量图技术分析左室心腔内血流动力学特点[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5 宋天一;调节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血流动力学波动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3年
6 白帆;血流动力学几何多尺度方法及应用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4年
7 余莉;低温暴露和麻醉对失血性休克血流动力学、氧动力学及中心体温的影响[D];第四军医大学;2012年
8 刘丹;超声粒子图像测速技术检测左室血流动力学的可行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9 周芳;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与氧代谢变化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0年
10 林澄;右美托咪定对老年胃肠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术后睡眠的影响[D];中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9862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huxijib/1986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