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奇霉素与左氧氟沙星治疗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疗效对比观察
本文选题:阿奇霉素 + 左氧氟沙星 ; 参考:《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年16期
【摘要】:目的研究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采用阿奇霉素及左氧氟沙星治疗的临床效果,为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5年5月诊治的176例急性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将其均分为对照组88例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88例采用阿奇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数据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有效率为95.5%、对照组为81.8%,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退热、咳嗽、咳痰、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明显比对照组快;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对照组为20.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采用阿奇霉素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azithromycin and levofloxacin in the patients with community acquired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and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community acquired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Methods 176 patients with acute community-acquired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were selected in May -2015 in May 2013, and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88 of the control group. Cases were treated with levofloxacin. 88 cas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azithromycin, and the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s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The data were analyzed by SPSS 15 softwar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5.5%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81.8%.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fever, cough, expectoration, lung. The disappearance time of the buzzing sound was fas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6.8%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20.5%,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azithromycin treatment in the patients with acute community-acquired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was significant, high safety, and less adverse reaction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Application.
【作者单位】: 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呼吸科;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科;
【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052021)
【分类号】:R5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瑞红,唐艳红;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2年04期
2 陈立荣;174例上下呼吸道感染因素的分析[J];河北医学;2003年08期
3 陈红转,赵文统;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50例[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4年01期
4 朱建中,俞亚丽;97例医院下呼吸道感染调查分析[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2期
5 刘晓芹;;泰能治疗下呼吸道感染50例临床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5年09期
6 姜卫民;住院病人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调查分析[J];实用临床医学;2005年01期
7 刘晓娴;;45例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病例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年02期
8 Ehlken B.;Ihorst G.;Lippert B.;平智广;;德国青少年社区获得性和院内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产生的经济影响[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儿科学分册);2006年03期
9 江延光;;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的跟踪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年09期
10 孙卫东;聂洪玉;;76例老年人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原因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06年1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燕;张丽君;陶祥龄;;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与对策[A];全国医院感染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2 沈国娣;陈海燕;;诱导取痰在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应用体会[A];华东地区第6届中青年呼吸医师论坛暨浙江省第29届呼吸疾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3 黎婉媚;冯宝玲;;肺结核并下呼吸道感染101例临床分析[A];中国防痨协会全国学术会议大会学术报告[C];2001年
4 罗文侗;;下呼吸道感染的诊断和治疗进展[A];中华医学会第六届全国结核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0年
5 彭仙珍;;对200例下呼吸道感染病人常规作结核杆菌培养的临床分析(摘要)[A];中华医学会第六届全国结核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0年
6 方志仙;吕晓东;;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成人下呼吸道感染关系的探讨[A];华东地区第13届中青年呼吸论坛论文集[C];2012年
7 段建明;;淮南矿区下呼吸道感染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监测[A];第三届重症医学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8 崔文玉;闫世明;李俊峰;冯丽娜;孙雪娟;;肺结核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分析[A];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9 杜凤芹;王占国;张瑞芳;齐娅丽;杨晓娅;;颅脑手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A];中国医院协会第十三届全国医院感染管理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10 王燕;杨玉;洪茜萍;陈哲;;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28例分析[A];第七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呼吸病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二)[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于海源;难治性下呼吸道感染治疗有新途径[N];中国医药报;2002年
2 罗刚邋通讯员 黄余红 王继荣;治疗下呼吸道感染:走出中国道路[N];健康报;2007年
3 傅德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下呼吸道感染[N];中国医药报;2003年
4 徐长于;治呼吸道感染:分上下 分内外[N];医药经济报;2011年
5 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 张树才 袁辉 杨新杰 王群;乳酸左氧沙星与头孢呋辛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临床观察[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1年
6 付得;头孢吡肟治疗老年中重度下呼吸道感染[N];中国医药报;2002年
7 佚名;加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随机对照研究[N];农村医药报(汉);2008年
8 张邦升;借CMA寻求合理用药方案[N];医药经济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凌宙贵;下呼吸道感染标本的采集方法优化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子娜;石家庄市大气颗粒物(PM_(2.5)/PM_(10))对下呼吸道感染住院影响的病例交叉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2 杨立男;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3 刘丹丹;下呼吸道感染细菌菌谱及耐药性5年动态变化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16年
4 刘晓群;血清降钙素原在成人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应用的探讨[D];南昌大学;2009年
5 杨锡光;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在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诊断上的应用[D];南昌大学;2008年
6 曾金武;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培养和药敏结果分析[D];昆明医学院;2007年
7 郭剑;重症监护室气管切开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相关因素综合分析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8 吴升;口腔脱污染联合胃肠动力药预防老年人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9 樊慧珍;下呼吸道感染常见致病菌基因诊断的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4年
10 郭勇;大学附属医院秋冬季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调查[D];南昌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9914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huxijib/1991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