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呼吸病论文 >

β烯醇化酶基因多态性与COPD骨骼肌萎缩的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6-12-07 15:16

  本文关键词:碳酸酐酶Ⅲ基因多态性与COPD患者骨骼肌萎缩的关系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昆明医科大学》 2014年

β烯醇化酶基因多态性与COPD骨骼肌萎缩的相关性研究

王祝君  

【摘要】:目的: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方法及DNA单向直接测序法,探讨β烯醇化酶基因的两个突变位点:rs121918403(G/A)、rS121918404(G/A)的基因突变率与COPD骨骼肌萎缩的关系。 方法: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2科120例住院COPD患者(COPD骨骼肌萎缩组57例,COPD骨骼肌非萎缩组63例)以及60例年龄匹配的正常对照者的外周静脉血标本。采用PCR及DNA单向直接测序法分析三组样本的β烯醇化酶的2个位点:rs121918403(G/A)、rs121918404(G/A)以及其附近位点。探讨β烯醇化酶基因的以上两个位点与COPD骨骼肌萎缩的关系。 结果:经过实验,扩增出所需目的片段(rs121918403(G/A)所在目的片段编号为R、rs121918404(G/A)所在目的片段编号为e),共成功测序180例。经比对,在COPD患者骨骼肌萎缩组、COPD患者骨骼肌非萎缩组和健康对照组中,rs121918403(G/A)、rs121918404(G/A)两个位点均未发生突变,均为G,提示均为GG型纯合子。所以未对三组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进行比较。在编号R扩增片段中,第10号样本的第59位碱基C突变成A;第9号样本的第108位碱基C缺失;第27、31、67、68、83、84、85、86、89、95、107、117、125、140、154号样本的第75位碱基C缺失,COPD骨骼肌萎缩组突变率3.5%, COPD非骨骼肌萎缩组突变率0%,正常组突变率12.8%, COPD骨骼肌萎缩组与正常组的突变率无差异(0.5P值0.75)。第27、31、86、107、140号样本的第120位碱基A缺失,COPD骨骼肌萎缩组突变率4%,COPD非骨骼肌萎缩组突变率0%,正常组突变率6%,COPD骨骼肌萎缩组与正常组的突变率无差异(0.5P值0.75)。在编号e扩增片段中,第24号样本的第68和69位碱基之间插入一个碱基A;第6号样本的第103位碱基A缺失;以上单样本的变异属个体差异所致,不属基因多态性范畴。 结论:β烯醇化酶的rs121918403(G/A)、rs121918404(G/A)两个突变位点在昆明汉族人群中未发现突变,其基因多态性与昆明地区COPD患者骨骼肌萎缩无相关性,需进一步筛查β烯醇化酶基因的其他突变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COPD患者骨骼肌萎缩的关系。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563.9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漆正堂;卢健;;骨骼肌萎缩的细胞分子机制与抗萎缩运动模式[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年36期

2 何志仙;周华凤;高云芳;;骨骼肌萎缩中药防护的研究进展[J];西北药学杂志;2007年05期

3 段红杰;柴家科;;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抗骨骼肌萎缩研究进展[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4 杨玉;戴路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骨骼肌萎缩的研究进展[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0年11期

5 季传婷;陈新旺;徐平;王静;张潮;虎力;;失重性骨骼肌萎缩的中医药研究现状及思考[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年08期

6 李松;赵芝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骨骼肌萎缩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2012年41期

7 田英平,李星海;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与骨骼肌代谢异常[J];心血管病学进展;1997年04期

8 王嘉琳;袁伟杰;;慢性肾脏病诱导骨骼肌萎缩的治疗现状[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13年05期

9 温煦;王梅;许世全;;骨骼肌减少症研究进展[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8年05期

10 赵理想;陈思曾;;核因子κB与癌症恶病质骨骼肌萎缩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09年2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荣菂;孙洪义;刘玉盛;;低强度运动预防失重性骨骼肌萎缩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2 温煦;王梅;陈严;;增龄过程中骨骼肌量和骨骼肌力量的变化[A];体质研究与健康促进论文集[C];2006年

3 许寿生;王瑞元;马延超;朱荣;周越;;骨骼肌萎缩防治方法综述[A];2011年中国生理学会运动生理学专业委员会会议暨“运动与骨骼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何勇;瞿宁厚;郭英;刘昌乙;李晓勇;李程;王纯;陈洁英;;细胞凋亡与制动所致兔骨骼肌萎缩的实验研究——亚显微结构观察研究[A];2002年第9届全国运动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5 史仍飞;ScottE. Gordon;WilliamThomasMixon;;饮食亮氨酸补充对成年及老龄大鼠超代偿性骨骼肌生长的影响[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C];2011年

6 尹会男;柴家科;张瑾;韩翠华;申传安;吴焱秋;陶白江;刘东兴;;雄激素对骨骼肌萎缩大鼠泛素连接酶的调控作用研究[A];第八届全国烧伤外科学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高丽;;不同运动方式对后肢固定大鼠腓肠肌GDF-8 mRNA的影响[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8 瞿宁厚;金旭红;何勇;王纯;郭英;刘昌乙;李程;韦钊岚;陈洁英;;不同制动时相兔骨骼肌萎缩与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的观察检测[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9 瞿宁厚;金旭红;何勇;郭英;刘昌乙;李晓勇;李程;王纯;;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对不同制动时相兔骨骼肌萎缩与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A];2002年第9届全国运动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10 尹会男;柴家科;;雄激素与烧伤引起的骨骼肌消耗[A];第四届全国烧伤救治专题研讨会烧伤感染救治新进展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文勇;间充质祖细胞源性神经元样细胞体内移植延缓骨骼肌萎缩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2 赵晓萍;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临床、电生理、病理及骨骼肌形成调节基因表达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媛英;短波、静磁场对制动期兔骨骼肌萎缩的预防作用[D];中南大学;2007年

2 张栋益;大鼠失神经骨骼肌血管退化机制及银杏叶提取物对其治疗作用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3 赵文勇;肌肉特异性microRNAs在失神经性萎缩骨骼肌中表达变化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9年

4 王东;肝细胞生长因子对废用性骨骼肌萎缩细胞凋亡与增殖的影响[D];第一军医大学;2006年

5 郭巍;COPD患者外周骨骼肌萎缩相关结构蛋白初步研究[D];昆明医学院;2011年

6 李永平;大鼠去神经骨骼肌MyoD的表达[D];山西医科大学;2007年

7 代软仙;COPD骨骼肌萎缩患者线粒体DNA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4年

8 孔琴会;碳酸酐酶Ⅲ抗体与COPD骨骼肌萎缩的关系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4年

9 李显丽;碳酸酐酶Ⅲ基因多态性与COPD患者骨骼肌萎缩的关系的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4年

10 王祝君;β烯醇化酶基因多态性与COPD骨骼肌萎缩的相关性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碳酸酐酶Ⅲ基因多态性与COPD患者骨骼肌萎缩的关系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074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huxijib/2074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ea9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