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呼吸病论文 >

CTPA间接征象在急性肺栓塞中的诊断价值

发布时间:2018-10-04 22:37
【摘要】:目的分析CTPA间接征象在急性肺栓塞中的诊断价值及其提示意义。方法回顾性搜集1012例临床拟诊肺栓塞患者的CTPA图像,以CTPA作为肺栓塞的确诊依据,对急性肺栓塞和非肺栓塞患者中各种CTPA间接征象进行卡方检验,计算各种间接征象在诊断急性肺栓塞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间接征象在急性肺栓塞和非肺栓塞患者中出现率具有显著性差异的包括:肺实变影、线性肺不张、心包积液、肺门部血管扩张、肺野内血管细小和下腔静脉返流。其中胸膜下楔形影的敏感性为16.8%、特异性为95.3%、阳性预测值为58%、阴性预测值为75.1%;胸膜下线性肺不张分别为17.9%、89.6%、39.7%、74.2%;肺门部血管扩张分别为3.2%、3.2%、60%、72.9%;肺野纹理血管细小分别为6.1%、100%、100%、73.7%;下腔静脉返流分别为21.1%、84.4%、34.1%、73.8%。结论肺实变影、肺不张、胸腔积液是肺栓塞最常见的间接征象。胸膜下楔形实变影、线状肺不张影、肺门部血管扩张、肺野内血管稀少对疑似肺栓塞患者具有提示诊断意义。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indirect signs of CTPA in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 Methods the CTPA images of 1012 patients with clinically suspected pulmonary embolism were collected retrospectively. The indirect signs of CTPA in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 and non-pulmonary embolism were examined by chi-square test with CTPA as the basis for the diagnosis of pulmonary embolism. The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and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of indirect signs in the diagnosis of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 were calculated. Result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indirect signs between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 and non-pulmonary embolism, including pulmonary consolidation, linear atelectasis, pericardial effusion, portal vasodilation, small intrapulmonary vessels and inferior vena cava reflux. The sensitivity of subpleural cuneiform shadow was 16.8, the specificity was 95.3, the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was 58 and the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was 75.1; the subpleural linear atelectasis was 17.989. 6% and 39. 7%, respectively. Venous regurgitation was 21. 1% and 84. 4% and 34. 1% and 73. 8%,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Pulmonary consolidation, atelectasis and pleural effusion are the most common indirect signs of pulmonary embolism. Subpleural wedge-shaped consolidation, linear atelectasis, hilar vasodilation and lack of blood vessels in the lung field may be helpful for the diagnosis of suspected pulmonary embolism.
【作者单位】: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放射科;
【分类号】:R563.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郭佑民,朱力,杨健,王建国,汪军峰,陈敏;肺栓塞后栓塞区肺组织病理学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水平的变化及意义[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4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郑永咏;尹帆;姜明云;;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新进展[J];海南医学;2007年07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韩京旭;实验性兔肺动脉栓塞中osteoglycin及PICP水平的变化及意义[D];河北医科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郭佑民,王建国,吴晓明,杨健,雷晓燕,汪军峰;周围性肺栓塞螺旋CT强化扫描肺密度测量的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德胜;曹保凯;王锦波;;急性肺栓塞猝死一例[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06年03期

2 赵光煊;王辉宇;赵强;;急性肺栓塞误诊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06年10期

3 彭芳;;急性肺栓塞12例临床诊治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06年12期

4 庞韩英;;急性肺栓塞50例临床分析[J];山东医药;2006年19期

5 吕蕾;;急性肺栓塞22例临床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6年06期

6 石冀平;王朝霞;;急性肺栓塞32例诊治分析[J];河北医药;2006年10期

7 李和平;苏国桢;郭耀伟;;急性肺栓塞14例临床分析[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6年10期

8 顾国容;王艳;刘玉峰;宫希涛;;急性肺栓塞误诊为肺结核7例分析[J];山东医药;2006年31期

9 曹茂荣;董鹏飞;赵凌怡;王保中;张雅君;孙志宏;孙大炜;;急性肺栓塞4例报告[J];哈尔滨医药;2006年05期

10 张杰;;急性肺栓塞18例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7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邓跃林;;急性肺栓塞的规范化诊疗——英国最新指南[A];2010全国中西医结合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孟要武;易锦发;张丹;黎建勇;;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测定对急性肺栓塞诊断意义[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呼吸病学术会议暨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3 张劲松;李琳;陈旭峰;丁明;;急性肺栓塞96例临床分析[A];“2008灾害创伤与急救新进展”学术交流会学术论文集[C];2008年

4 张劲松;李琳;陈旭峰;丁明;;急性肺栓塞96例临床分析[A];《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第七届组稿会论文汇编[C];2008年

5 王勇;张洪亮;赵智慧;罗勤;赵青;柳志红;;恶性肿瘤与急性肺栓塞远期死亡风险的关系[A];中国心脏大会(CHC)2011暨北京国际心血管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张心怡;况九龙;;100例不典型急性肺栓塞临床诊治体会[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3第十四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7 梁灵芝;吴巧媚;徐艳;;术后并发急性肺栓塞的临床观察和护理[A];全国中医内科肺系病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王虹;;10例急性肺栓塞病人的护理[A];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9 李圣青;戚好文;张晓君;赵馨;潘刚;吴哲;王宇;阙海萍;刘少君;;急性肺栓塞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A];中国蛋白质组学第三届学术大会论文摘要[C];2005年

10 赵博文;应可净;陈丽英;胡红杰;楼岑;寿金朵;徐海珊;吕江红;汤富刚;;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急性肺栓塞的诊断价值的研究[A];2005年浙江省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孙扬;急诊取栓治疗急性肺栓塞[N];中国医药报;2004年

2 记者 衣晓峰;急性肺栓塞猝死与纵轴突变有关[N];健康报;2001年

3 本报记者 曾令浩;急性肺栓塞:中危患者溶栓的决择[N];医药经济报;2011年

4 上海肺科医院肺循环科教授 荆志成 本报记者 魏平 整理;急性肺栓塞:立即抗凝,充分抗凝[N];医药经济报;2011年

5 衣晓峰 岳金凤;机械旋转疏通急性肺栓塞[N];中国医药报;2005年

6 衣晓峰 孙理;小血栓 大危险[N];医药经济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彭小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性别差异对急性肺栓塞治疗效果的影响及机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2 李圣青;急性肺栓塞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3 刘春萍;急性肺栓塞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变化及药物干预效果实验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4 费建文;急性肺栓塞大鼠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尿激酶的干预作用[D];山东大学;2014年

5 丁筱雪;QT离散度在急性肺栓塞中的临床意义[D];中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媛;手术后急性肺栓塞防治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8年

2 徐术根;两种评分系统对急性肺栓塞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的临床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3 金毅;以晕厥为首发症状的急性肺栓塞6例临床分析[D];浙江大学;2009年

4 褚亚红;老年人与非老年人急性肺栓塞的临床比较[D];新疆医科大学;2011年

5 王洋;不典型急性肺栓塞1例报告及早期诊断线索回顾性分析[D];山东大学;2012年

6 宣向飞;55例急性肺栓塞患者临床分析[D];延安大学;2013年

7 盛丹丹;急性肺栓塞临床病例分析[D];石河子大学;2013年

8 冯宇旋;心电图对急性肺栓塞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临床不良事件的评估[D];河南科技大学;2013年

9 骆伟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急性肺栓塞12例临床分析[D];浙江大学;2010年

10 马君婷;189例急性肺栓塞患者不同发病季节及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2521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huxijib/22521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491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