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呼吸病论文 >

支气管哮喘患者咽喉部菌群特征分析

发布时间:2018-10-10 18:40
【摘要】:目的探讨研究支气管哮喘患者咽喉部位的菌群特征及其变化规律,为支气管哮喘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5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时选取5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分别对病例组和对照组患者咽喉部菌群进行检测分析,观察2组对象咽喉部菌群的结构、组成以及变化规律。同时,对分离出的病原菌进行抗生素药敏试验。结果病例组患者中需氧菌群和厌氧菌群的密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病例组与对照组咽喉部菌群均以需氧的链球菌、微球菌和奈瑟菌和厌氧的消化球菌、韦荣球菌以及类杆菌为主。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等病原菌的抗生素药敏试验结果表明,病例组的耐药情况高于对照组。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咽喉部菌群较健康人群菌群数量有大范围的增加,且病例组患者的病原菌耐药性高于对照组,但二者的菌群结构组成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bacter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harynx and larynx in patients with bronchial asthma and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bronchial asthma. Methods 56 patients with bronchial asthma were selected as the case group and 50 healthy people as the control group. The pharynx and larynx microflora of the patients in the case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detected and analyzed. The structure, composition and changing regularity of pharynx and larynx flora were observed. At the same time, antibiotic susceptibility test was carried out on the isolated pathogenic bacteria. Results the density of aerobic and anaerobic flora in the cas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meanwhile, the aerobic streptococcus, micrococcus, Neisseria neisseria and anaerobic peptococcus were found in both the case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irong cocci and Bacteroid mainly. The antibiotic susceptibility test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 Pseudomonas aeruginosa and Klebsiella pneumoniae showed that the drug resistance of the case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the microflora of pharynx and larynx in patients with bronchial asthma is increased in a wide range than that in healthy people, and the resistance of pathogens in the case group i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but the composition of the two groups is similar to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作者单位】: 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
【分类号】:R562.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散之;;支气管哮喘治疗过程中的嗜酸性白细胞总数[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76年05期

2 靳林;;颈动脉体切除治疗支气管哮喘[J];河北医药;1980年04期

3 刘顺岭;亚急性哮喘反应的机理及防治[J];中国综合临床;1992年06期

4 刘海军;奈多罗米钠治疗部分可逆性慢性阻塞性气道疾病[J];国际呼吸杂志;1993年02期

5 罗慰慈;支气管哮喘防治研究的进展[J];临床内科杂志;1994年02期

6 文春峰;;五○五神功元气袋治疗支气管的哮喘临床观察[J];健康天地;1995年01期

7 侯书波,杨丽丽;支气管哮喘发生GER186例分析[J];山东医药;1996年10期

8 王昆润;饮酒对支气管哮喘的影响[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1997年01期

9 马桂梅;支气管哮喘的防治体会[J];宁夏科技;1997年03期

10 张安成;饮酒对支气管哮喘的影响[J];临床肺科杂志;199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珍文;刘玉琳;刘志刚;王若源;王华;;IL-4、IL-10与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研究[A];第一届全国变态反应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年

2 黎明全;;支气管哮喘与自身免疫[A];第一届全国变态反应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年

3 孙步策;;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36例临床观察[A];全国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吕祖铭;张晓星;;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探讨[A];《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社》第三届组稿会暨急诊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5 刘春梅;滕琳;徐力;;IL-8、IL-25在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中表达水平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1(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6 许萍;;脉冲振荡在支气管哮喘中的临床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七届全国哮喘学术会议暨中国哮喘联盟第三次大会论文汇编[C];2010年

7 李学军;阿拉塔;;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浆TXB2、6-KPGF1α水平的观察[A];第一届全国变态反应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年

8 李报春;徐兴祥;;呼气峰流速在评价支气管哮喘病情中的作用[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哮喘学术会议暨中国哮喘联盟第一次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9 张晓琳;杨东霞;李娜;黄铭;王琪;;支气管哮喘不同发病阶段IL-18、IL-33等炎性因子水平与肺功能相关性研究[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1(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10 李娜;杨东霞;张晓琳;黄铭;王琪;;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中IL-33、IL-18水平检测的临床价值[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1(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唐语;对支气管哮喘不利的药物[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2 ;支气管哮喘常识[N];上海中医药报;2009年

3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崔红生;支气管哮喘诊治思路与方法[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4 李娜;支气管哮喘的诱发因素[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5 文景;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6 高宝岭;哮喘发作有季节性吗[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9年

7 武汉协和医院呼吸内科 熊亮;吸入剂用对才有效[N];健康报;2009年

8 刘智利 本报记者;钟南山关注呼吸 关注健康[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9 北京朝阳医院药师 冯文利 周虹;哮喘患者如何正确使用吸入剂[N];保健时报;2009年

10 中国执业药师继续教育专家、卫生部药师继续教育委员会常务编委、主任药师 曾供职于北京积水潭医院 张石革 北京积水潭医院主管药师 梁建华;执业药师参与疾病临床治疗之——咳嗽[N];中国医药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江宏;支气管哮喘动态监测和症状感知模型的建立[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2 吴小慧;支气管哮喘相关基因的多态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李开艳;Th17细胞亚群在支气管哮喘中的发病机制及TLR2对Th17细胞分化的调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朱灿红;HO-1基因转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支气管哮喘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5 王雯;IL-4、β_2-AR基因多态性及ECP、IgE与维吾尔族支气管哮喘的关系[D];新疆医科大学;2003年

6 佟万成;热休克蛋白70、90α、90β mRNA在支气管哮喘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7年

7 宫兆华;哮喘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紊乱及补肾益气药对其调节作用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8 胡海洋;平滑肌祖细胞参与哮喘气道重塑的探索性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9年

9 韩军;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支气管哮喘小鼠治疗作用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王桂芳;重组腺相关病毒介导的抑制转录因子ROG对支气管哮喘的防治作用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晓琴;IL-4受体α链基因多态性与支气管哮喘相关性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2 王金东;舍曲林辅助治疗伴有抑郁的青少年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及血清IL-4变化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侯长春;促炎症细胞因子HMGB1在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表达变化和临床意义[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4 王娇;麻黄水提物雾化吸入对支气管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影响[D];泸州医学院;2011年

5 王泽宇;CCL1-CCR8在小鼠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地塞米松对其作用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0年

6 姚彬;IL-8、IL-10和IFN-γ在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及周围血单个核细胞中表达的研究[D];青岛大学;2001年

7 李飞;中国北方汉族人群维生素D与支气管哮喘易感性及其相关表型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8 袁媛;支气管哮喘患者控制现状和疾病认知程度调查[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9 何宝龙;济南地区支气管哮喘患者药物治疗现状[D];山东大学;2010年

10 李燕;白细胞介素(IL)-18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D];山西医科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2628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huxijib/22628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2c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