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呼吸病论文 >

增加维持和缓解治疗方案的维持剂量对中重度持续性支气管哮喘控制程度改善的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18-10-12 09:17
【摘要】:目的对中重度持续性哮喘采用布地耐德和福莫特罗复合制剂(布地耐德160μg,福莫特罗4.5μg)维持和缓解治疗(SMART)方案,其中的维持剂量分别采用每次2吸、每日2次与每次1吸、每日2次,对比两种方案的治疗效果及副反应。方法纳入符合入选标准的61例中重度持续性哮喘患者,按照维持剂量的不同分为2组。常规剂量组30例,每次1吸、每日2次;高维持剂量组31例,每次2吸、每日2次。两组患者均可根据自觉症状随时增加药物的吸入次数,每日总剂量≤6吸。观察时间为4个月,对比2组患者的以下指标:哮喘控制评分(ACT)、急性发作次数、肺功能指标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诱导痰中嗜酸粒细胞(EOS)比例以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所有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治疗4个月后,高维持剂量组患者ACT评分显著高于常规剂量组,急性发作次数较常规剂量组显著减少(均P0.05),但2组患者FEV1指标、诱导痰中EOS的比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每日药物的使用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2组患者肺功能FEV1改善率与ACT评分的改善率呈正相关。结论对于中重度持续性哮喘,以布地耐德和福莫特罗复合制剂SMART策略对进行治疗时,维持剂量采用每日2吸,每日2次能更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减少急性发作次数,而无显著不良反应。
[Abstract]:Objective to maintain and relieve (SMART) regimen with budesonide and formoterol (160 渭 g, 4. 5 渭 g) for moderate and severe persistent asthma. Two times a day,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and side effects of the two regimens were compared. Methods 61 patients with moderate and severe persistent asthma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maintenance dose. The routine dose group (30 cases) was inhaled twice a day, and the high maintenance dose group (31 cases), 2 times a day (2 times a day). Patients in both groups could increase the number of inhaled drugs at any time according to their conscious symptoms, the daily total dose was less than 6. The observed time was 4 months. The following indexes were compared: asthma control score (ACT),) acute attack times, pulmonary function index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FEV1) in the first second, eosinophil (EOS) ratio in sputum and adverse drug reactions. Results there was no serious adverse drug reaction in all patients. After 4 months of treatment, the ACT score of the patients in the high maintenance dos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routine dose group, and the number of acute seizure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ventional dose group (P0.05), but the FEV1 index of the two group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normal dose group.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ratio of EOS in induced sputum (P0.05), 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daily dosage of drug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 052). There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improvement rate of FEV1 and the improvement rate of ACT score in the two groups. Conclu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moderate and severe persistent asthma, the maintenance dose of budesonide and formoterol combined with SMART can impro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and reduce the number of acute attacks more effectively.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adverse reaction.
【作者单位】: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
【分类号】:R562.2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涂芳芳;曾绮丹;杨芳;;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在小儿支原体感染所致慢性咳嗽的临床应用[J];儿科药学杂志;2014年06期

2 李小娟;封继宏;朱海燕;刘健;;慢性咳嗽患者FENO水平与中医辨证分析[J];辽宁中医杂志;2013年10期

3 梁锦泉;罗亮;;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的长期安全性评估[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4年04期

4 王长征;;改善支气管哮喘控制现状,需要重视患者的长期管理[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13年04期

5 李志伟;马千里;王长征;;支气管哮喘的炎症表型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13年04期

6 刘海霞;金先桥;郑明睿;乔建瓯;;慢性烟曲霉暴露对哮喘大鼠气道嗜酸粒细胞性炎症及气道高反应性的影响[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4年01期

7 李小娟;廉富;朱海燕;;麻芩咳喘合剂对哮喘慢性持续期呼出气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J];吉林中医药;2014年05期

8 陈国峰;黄海燕;;支气管哮喘患者诱导痰和血清C反应蛋白临床意义及相关性的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4年27期

9 任刚;徐珏;罗旭东;兰龙江;李满群;马兵良;王建秋;;转录因子在孟鲁司特钠治疗类固醇激素抵抗型变应性鼻炎中的作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4年26期

10 王法霞;赖克方;陈如冲;罗炜;陈桥丽;钟南山;;哮喘患者吸入表面激素减量后哮喘症状变化与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比例的关系[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14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官静;IL-21与STAT3在哮喘小鼠肺组织的表达及作用[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2 梁振宇;基于哮喘表型和血清细胞因子表达谱的探索性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3 张晓岩;外周血细胞对哮喘气道炎症表型的预测价值及难治性哮喘气道炎症表型和临床特征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熊健;正常人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水平调查及哮喘患者FeNO不同水平与炎症表型的相关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2 于兴梅;学龄期儿童慢性咳嗽病因分布及临床特征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3 周娜娜;FeNO检测在哮喘诊治中的应用及与血浆EDN的相关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4 李想;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痰嗜酸性粒细胞与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反应性的关系[D];延安大学;2014年

5 马英琳;61例哮喘患者5年后肺功能变化及中医辩证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4年

6 黄争光;固本防哮饮对哮喘缓解期模型小鼠中哮喘易感基因ORMDL3及气道炎症的调控作用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春涛;;固定剂量与可调节维持剂量治疗方案的争议[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06年02期

2 唐晓玲;用Koup一点法预测达稳态时所需的维持剂量[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86年08期

3 李玉坤;;双倍维持剂量氯吡格雷短期应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4年09期

4 Jamin C ,Legallicier P ,Brin S ,侯巍;激素替代疗法初始和随后维持剂量选择标准的观察性研究[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妇产科学分册);2005年05期

5 李靖;王乐丰;徐琳;倪祝华;葛永贵;迟永辉;;高维持剂量氯吡格雷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术后血小板聚集率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0年01期

6 代兴斌;蒋楠;魏学礼;马兰;;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观察——附:54例病例报告[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7 郑绮姗;赵立子;曾武涛;岑菡婧;王雪丁;李嘉丽;冷秀玉;黄民;;NR1I2基因多态性对华法林维持剂量个体差异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12年02期

8 陈刚;;一点法预测药物维持剂量的探讨[J];中国药学杂志;1986年04期

9 蒋年新;宋杰;徐标;;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复合体1基因多态性对华法林维持剂量的影响[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年07期

10 黄盛文;陈保林;向道康;黄凌;安邦权;李贵芳;;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华法林维持剂量的相关性(英文)[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季美华;胡彩华;陶健;丁文彬;袁瑞凡;;部分脾栓塞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2005年华东六省一市血液病学学术会议暨浙江省血液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2 谢爽;娄莹;刘红;韩璐璐;黄一玲;边文彦;李一石;;已建立的华法林初始剂量预测模型对中国患者华法林维持剂量的预测价值[A];中国心脏大会(CHC)2011暨北京国际心血管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贾玉琳;姜东炬;;维持剂量地高辛中毒原因分析[A];第十三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熊训斌;;维持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锦鸡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成功治疗肾病综合征一例[A];第28次全国中医儿科学术大会暨2011年名老中医治疗(儿科)疑难病临床经验高级专修班论文汇编[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龚玲;Liddle综合征表型和基因型关系分析及基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药物基因组学的华法林维持剂量公式建立[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路靖;高维持剂量氯吡格雷对冠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围手术期血小板活性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2年

2 葛蓓蕾;VKORC1基因多态性及其他因素与老年患者华法林维持剂量的相关性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2年

3 郭志华;PXR和VKORC1基因多态性对华法林维持剂量的影响[D];中南大学;2010年

4 夏文辉;CYP2C9及VKORC1基因多态性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华法林维持剂量影响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5 高菲;华法林抗凝治疗效果与CYP2C9和VKORC1基因多态性及相关因素的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9年

6 王医成;核受体PXR和OATP1B1基因多态性对华法林剂量的影响[D];中南大学;2009年

7 魏巍;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华法林剂量-INR值相关性研究[D];昆明医学院;2010年

8 皮丹丹;舒芬太尼应用于小儿术后镇痛疗效和安全性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2655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huxijib/22655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d3b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