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呼吸病论文 >

机械通气联合盐酸氨溴索对老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氧合指标和炎性因子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11-26 17:06
【摘要】:目的探讨机械通气与盐酸氨溴索联合治疗老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该院就诊的52例老年ARDS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抗炎、营养、脱水和吸痰等支持治疗,对照组仅采用机械通气治疗,实验组采用机械通气与盐酸氨溴索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 w体内氧合指标及炎性因子浓度。结果两组患者经1 w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血清白细胞介素(IL)-10浓度、动脉血氧饱和度(Sa O2)、脉血氧分压(Pa O2)、氧合指数(Pa O2/Fi O2)均上升,血清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浓度均降低(均P0.05);且实验组以上各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均P0.05)。结论机械通气与盐酸氨溴索联合治疗ARDS可改善患者体内的氧合指标,调节细胞因子水平,增强患者抗炎能力,提高疗效。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combined with ambroxol hydrochloride in the treatment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 Methods from February 2013 to February 2014, 52 elderly patients with ARD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Both groups were treated with anti-inflammatory, nutritional, dehydration and sputum therapy,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mechanical ventilation only.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mechanical ventilation combined with ambroxol hydrochloride. The oxygenation index and inflammatory factor concentration before and 1 week after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1 week of treatment, serum interleukin (IL) 10 concentration, arterial oxygen saturation (Sa O 2), pulse oxygen partial pressure (Pa O 2) and oxygenation index (Pa O2/Fi O 2) were increased in both groups. The concentrations of serum IL-6 and 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伪 were decreased (P0.05). The above indexe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the combination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and ambroxol hydrochloride can improve the oxygenation index, regulate cytokine level, enhance the anti-inflammatory ability and improve the curative effect in patients with ARDS.
【作者单位】: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老年内科;第四军医大学药物研究所;
【基金】: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No.2011ZX09401-308-26)
【分类号】:R563.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志权;磨红;蒙洁英;宁燕虹;徐瑾;;连续性血液净化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血浆炎症介质的影响[J];广西医学;2010年06期

2 王亚妹;陶于洪;;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策略的新进展[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3年06期

3 巢守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J];当代医学;2013年32期

4 吴健远;;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治疗及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分析[J];当代医学;2014年02期

5 郎跃军;;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诊治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年03期

6 马李杰;李王平;金发光;;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13年01期

7 宋艳艳;殷菊芹;渠川铮;杨慧燕;;56例法洛四联症根治术后围术期处理体会[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3年03期

8 李有香;;成人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无创和有创通气治疗新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年14期

9 王斯亮;刘华石;舒健;;呼吸机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3年21期

10 刘新华;;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卫生产业;201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艳;;连续性血液净化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2年01期

2 刘亚丽;陈建政;;呼气末正压在小儿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中的合理应用[J];临床医学;2014年05期

3 何铁牛;刘宝;;连续性血液净化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1年04期

4 王成虎;张新华;刘克战;李海;;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高危因素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4年05期

5 徐盈;张燕芳;陈国兵;钟玲;张凌;;俯卧位机械通气对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动脉氧合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4年12期

6 唐浩伦;马莉;;对临床上急性肺损伤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研究进展综述[J];当代医药论丛;2014年08期

7 张瑞品;韩蕾;辛美云;;高频振荡通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通气及氧合作用的影响[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年08期

8 杜成;孙思庆;王润丰;徐婷;;瑞芬太尼对油酸致家兔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J];现代医学;2014年11期

9 谢健;卢一郡;;连续性血液净化在非肾性危重病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1年04期

10 刘涛;任成山;;炎症介质在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机制中的作用[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13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文明;益气活血中药防治急性肺损伤作用机制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马波;高海拔地区严重胸部创伤血清铁蛋白与急性肺损伤的相关研究[D];宁夏医科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葛树阳;;法洛四联症术后心脏重症监护护理体会[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2 谷建钟;叶菁;张媛;杨民伟;柴可夫;;大承气汤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大鼠血小板及凝血系统的作用[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3 崔志永,李宏森,薛芳,靳红薇,李超英,楚立;血府逐淤汤治疗实验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实验研究[J];中国医药学报;1988年05期

4 李明富;杨明均;李堂圃;杨素珍;李荣成;;中医对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认识[J];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80年01期

5 鲍康身,曾平;严重胸外伤并ARDS的呼吸机治疗[J];创伤外科杂志;2002年02期

6 高见;任名;潘雪冬;;呼吸机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1年19期

7 熊利泽,曾祥龙,王庆德,崔勤,朱正华,孙炎芜;急性重症胰腺炎合并ARDS的治疗[J];肝胆外科杂志;1996年02期

8 郭祥;朱刚;;大剂量乌司他丁联合氨溴索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2年09期

9 耿耘,魏星;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中医发病机理探讨[J];江西中医药;2002年05期

10 张安生;李桂成;阳帆;曾宾;王剑鸣;;丙泊酚镇静对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血液动力学及氧合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6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莲英;杨育燕;唐渊;陈若珊;;盐酸氨溴索对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预防作用[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2 刘新年;冯汉平;;盐酸氨溴索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排痰不畅48例[J];医药导报;2008年02期

3 程琪;;盐酸氨溴索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年33期

4 王彩霞;张国兰;宋业华;鞠红梅;;大剂量氨溴索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0年22期

5 印国强;;盐酸氨溴索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年01期

6 沈焱;刘洋;;氨溴索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J];中国医学创新;2011年19期

7 李燕梅;;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大剂量氨溴索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4期

8 武丽华;向红军;曾蓉;李丹丹;赵淑芳;何群;;盐酸氨溴索防治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34例[J];中国药业;2013年15期

9 马秀娥;许贵书;许贤书;赵会荣;;大剂量氨溴索防治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年07期

10 姚景春;张羽捷;;大剂量氨溴索对胸部术后肺的保护作用[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陆新妹;;产前应用氨溴索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60例临床分析[A];第四届长三角妇产科学术论坛暨浙江省2009年妇产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李德秀;;盐酸氨溴索临床应用进展[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3 崔文艺;;盐酸氨溴索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用途[A];2006第六届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杨华;余加林;;氨溴索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早期黏附及胞外多糖的影响[A];全国围产医学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5 陈莉亚;陈素萍;;氨溴索不同给药方式联用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观察[A];2008年浙江省儿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6 李芳;余加林;杨华;李禄全;陈波曼;;盐酸氨溴索联合环丙沙星抗铜绿假单胞菌成熟生物膜作用研究[A];全国围产医学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宫素岗;刘锦铭;孙波;;氨溴索对大鼠在体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呼吸病学术会议暨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8 何杰;高永良;;盐酸氨溴索制剂学研究与新进展[A];2009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九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9年

9 何杰;高永良;;盐酸氨溴索制剂学研究与新进展[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10 文文;范励征;柳德灵;赖国祥;;氨溴索对气管内注入阿米卡星大鼠支气管黏膜纤毛和病理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3第十四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魏开敏;氨溴索在儿科肺病中的应用[N];中国医药报;2004年

2 孙人杰邋韩晖;37项专利托起“制药大王”[N];常州日报;2008年

3 广东省连州市北湖医院 陈金伟;注射用盐酸氨溴索导致谵妄一例[N];医药经济报;2009年

4 许关煜 李敏华 编译;欧盟审查氨溴索溴己新安全性[N];医药经济报;2014年

5 安力;氨溴索片致腹泻[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6年

6 翔实;2006年呼吸系统疾病治疗药物 市场规模增长二成 氨溴索表现不俗[N];中国医药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陈雅琼;多家上市药企应对“不良反应”风波 国药股份称过敏为临床使用问题[N];证券日报;2012年

8 本报记者 胡磊;多家上市药企身陷“过敏门”[N];济南日报;2012年

9 上海华东医院呼吸科 张月莉 等;盐酸氨溴索治疗老年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有效[N];医药经济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芳;氨溴索对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干预作用及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华;氨溴索抗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机制的初步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7年

2 吴玉华;氨溴索对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干预作用的研究[D];宁夏医科大学;2011年

3 谭杰;盐酸氨溴索对小儿心脏手术体外循环肺损伤作用的临床观察[D];新疆医科大学;2011年

4 陈筱青;氨溴索、糖皮质激素对大鼠胎肺骨形态发生蛋白信号通路的影响[D];南京医科大学;2008年

5 彭宁宁;氨溴索联合万古霉素对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的杀灭作用及调控系统影响[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6 薛美平;盐酸氨溴索对吸烟大鼠肺组织激活蛋白-1、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表达的影响[D];山西医科大学;2007年

7 任亚超;盐酸氨溴索干粉吸入剂的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8年

8 徐晟伟;氨溴索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模型肺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D];青岛大学;2003年

9 张樱子;盐酸氨溴索缓释干混悬剂的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4年

10 孙鹏飞;盐酸氨溴索对体外循环围术期肺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D];青岛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3591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huxijib/23591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35c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