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呼吸病论文 >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对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气道高反应性和诱导痰炎症介质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12-29 11:57
【摘要】:背景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是以慢性咳嗽(≥8周)为唯一症状且支气管扩张剂治疗有效的一类特殊哮喘。CVA的发病机制与典型哮喘相似,气道炎症与气道高反应性(AHR)是其最典型的病理生理特征。根据国内外的咳嗽指南,CVA的治疗参照哮喘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但与哮喘指南不同,目前国内外对ICS应用于CVA的疗程仍没有明确的定论,对CVA的转归也存在较多争议。本研究通过监测并长期随访ICS治疗的CVA患者的临床症状、诱导痰中IL-5、IL-10水平和嗜酸性粒细胞(EOS)百分比的变化,以及外周气道对磷酸组胺的反应性,并与典型哮喘进行比较,探讨在ICS长期治疗下CVA的气道炎症和AHR的变化规律,以评价ICS的疗效和最佳疗程,为制定CVA的规范治疗提供理论和临床依据。 方法 收集并筛选出确诊的咳嗽变异性哮喘28例(CVA组)、轻度持续的典型哮喘患者23例(哮喘组),并纳入2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治疗前均进行基础肺功能、气道激发试验(BPT)和诱导痰检查,入组后接受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案为布地奈德400μg/天,随访观察12个月。评估治疗前和治疗后3、6、9、12个月BPT的PD20-FEV1值,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3、6、9、12个月诱导痰IL-5、IL-10的含量,用瑞氏染色法计数诱导痰炎症细胞中的嗜酸性粒细胞(EOS)百分比。 结果 (1)治疗前CVA组与典型哮喘组患者的气道激发试验PD20-FEV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ICS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PD20-FEV,逐渐增加,其中短期(3个月)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治疗后CVA患者PD20-FEV1明显改善,且有3例患者转阴,ICS干预12个月后,CVA组有14例BPT转阴(50%),其平均气道反应性也显著低于哮喘组(P0.05)。 (2)治疗前CVA患者与典型哮喘患者诱导痰IL-5含量和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诱导痰IL-10含量显著低于健康组(P0.05),但二者之间无明显差异。各组诱导痰IL-5、IL-10、EOS百分比随治疗时间的变化趋势皆有明显差异(F分别为52.606、34.736、11.794,均P0.05),12个月ICS干预能显著改善CVA和典型哮喘患者诱导痰炎症介质,同一观察时间各组诱导痰炎症介质亦有明显差异(F分别为23.383、11.611、5.540,均P0.05)。(3)CVA组诱导痰IL-5含量在治疗后3个月明显降低(P0.05);哮喘组诱导痰IL-5在ICS干预6个月时开始下降(P0.05);CVA组IL-10在ICS干预后6个月开始上升P0.05),而哮喘组于治疗后9个月开始上升(P0.05);CVA组EOS百分比在治疗后6个月开始下降(P0.05)。哮喘组则在治疗后12个月开始下降(P0.05)。随访12个月,CVA组炎症介质的整体水平与哮喘组比较,气道炎症改善优于哮喘组(P0.05),但与健康组比较仍有明显差异(P0.05)。 结论 ICS治疗可以显著降低CVA患者的AHR和气道炎症,疗效优于轻度持续型哮喘。但CVA治疗12个月也仅有50%(14例)的AHR转阴率,因此CVA的ICS疗程大多数需要12个月以上,提示ICS对CVA的疗程也需要坚持长期的原则。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562.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岩,张同娟;诱导痰方法分析哮喘疾病中的痰细胞[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1年04期

2 白艳玲;李丽;张春兰;杨利;赵丽;顾国忠;孙启玉;;诱导痰法用于呼吸疾病诊治40例安全性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年22期

3 王秀丽;李淑兰;;诱导痰与呼吸系统疾病[J];临床内科杂志;2008年08期

4 曹登瑞;乔钦增;唐石铜;陈志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诱导痰细胞趋化因子受体5表达的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1年01期

5 罗炜;陈桥丽;王慧;陈如冲;;不同年龄段健康人群诱导痰细胞比例的变化[J];热带医学杂志;2011年03期

6 邹外龙;;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用氨溴索诱导痰的安全性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年09期

7 辛晓峰;修清玉;赵明;李子玲;宋勇;施毅;毛广平;;支气管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吸入高渗盐水诱导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观察[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6年07期

8 曾勉;刘凌云;张式鸿;谢灿茂;王辉;黄晓梅;;各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诱导痰细胞成分与肺功能的关系[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7年04期

9 江宏志;邓念强;杨菊妃;陈伟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诱导痰和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3水平相关性研究[J];广西医学;2011年03期

10 赵琳;;连续诱导痰膜式液基超薄细胞学检测对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诊断意义[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炜;王慧;陈如冲;陈桥丽;;不同雾化时间对诱导痰细胞学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七届全国哮喘学术会议暨中国哮喘联盟第三次大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赵明;辛晓峰;李子玲;宋勇;施毅;;支气管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吸入高渗盐水诱导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观察[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呼吸病学术会议暨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3 赵明;辛晓峰;李子玲;宋勇;施毅;;支气管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吸入高渗盐水诱导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观察[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哮喘学术会议暨中国哮喘联盟第一次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4 韩晶;胡兆秋;;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检查与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关系探讨[A];第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呼吸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鲁正荣;艾涛;王次林;罗荣华;冉丛兰;;儿童哮喘患儿诱导痰液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A];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6 许丹媛;赖克方;;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预后观察[A];中华医学会第七届全国哮喘学术会议暨中国哮喘联盟第三次大会论文汇编[C];2010年

7 赵海金;吕燕华;梁振宇;蔡绍曦;;布地耐德-福膜特罗联合治疗可显著提高诱导痰中抗菌肽LL37水平[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1(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8 盛秀梅;王镇山;赵成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住院患者诱导痰细胞计数与肺功能的相关性[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1(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9 李丽;王亚婷;蒋轶文;赵莹;孔灵菲;;长效β_2激动剂合用激素与单用激素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诱导痰白细胞介素10和嗜酸粒细胞数和肺功能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呼吸病学术会议暨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10 李丽;王亚婷;蒋轶文;赵莹;孔灵菲;;长效β_2激动剂合用激素与单用激素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诱导痰白细胞介素10和嗜酸粒细胞数导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哮喘学术会议暨中国哮喘联盟第一次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盛秀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住院患者诱导痰细胞计数与肺功能的相关性[D];大连医科大学;2011年

2 彭亦平;诱导痰中端粒酶活性的检测与肺癌的诊断[D];江西医学院;2005年

3 蒋轶文;哮喘患者诱导痰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及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变化及意义[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4 孙明祥;支气管哮喘患者诱导痰液中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白蛋白的临床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5 张玉伟;哮喘患儿不同时期支气管诱导痰液中炎细胞变化及意义[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6 刘美璇;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对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气道高反应性和诱导痰炎症介质的影响[D];复旦大学;2012年

7 崔冬清;高渗盐水诱导痰评价哮喘气道炎症的意义探讨[D];暨南大学;2000年

8 贾莉;AECOPD与中—重度哮喘诱导痰中细胞分类的临床研究[D];延安大学;2014年

9 叶丽红;支气管哮喘患儿诱导痰液中P物质及炎性细胞变化的临床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3年

10 王艳杰;支气管哮喘患者诱导痰炎症细胞分型的分析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3947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huxijib/23947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69c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