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17细胞在哮喘发病中作用机制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Th17细胞在哮喘发病中作用机制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南方医科大学》 2009年
Th17细胞在哮喘发病中作用机制的研究
龚雨新
【摘要】: 研究背景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气道高反应性和慢性气道炎症为主要特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较统一的观点认为哮喘是多种细胞如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树突状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引起的慢性气道炎症。支气管痉挛、黏膜水肿、黏液分泌物充满气道是哮喘患者急性发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哮喘炎症中T淋巴细胞发挥着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Th2占优势的Th1/Th2失衡是哮喘发病的一个重要机制,Th2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L-4、IL-13、IL-5和IL-9,其中IL-4和IL-13促使B细胞生产IgE,IL-5促进骨髓嗜酸性粒细胞的分化,IL-9能趋化肥大细胞并引起肥大细胞的分化,这些细胞因子在哮喘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这个理论并不能完全解释哮喘全部的病理生理过程。新近研究发现,机体存在一种新型的不同于1型和2型的效应T细胞—辅助性17细胞(T help 17,Th17)亚群。该细胞是由天然T细胞前体Th0分化而来,具有与Th1和Th2细胞不同的独立的分化和发育调节机制,其在促炎症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细胞亚群能够特异性地产生效应因子白细胞介素(IL)-17,而不产生IFN-γ,和IL-4,因此被称为Th17亚群。由于具有促炎性作用,也被称为炎症性T细胞(inflammatory T cell)。Th17细胞亚群的分化和功能均受Th1和Th2细胞因子的调控。IL-6和转化生长因子B(TGF-β)联合作用能诱导初始T细胞分化成Th17细胞,提示后者在哮喘等炎症性疾病中同样具有一定作用。IL-17A是IL-17家族的一个特殊亚型,由Th17细胞亚群特异性产生,IL-17A由含有一个N-末端信号肽的155个氨基酸组成并由二硫键连接的同型二聚体糖蛋白。作为一种前炎症因子,IL-17A可以诱导气道上皮细胞及成纤维细胞增加表达多种细胞因子,如IL-6,IL-8,G-CSF,GM-CSF及粒细胞趋化蛋白-2(GCP-2),共同催化多种炎症细胞在气道内浸润,这些细胞相互作用又可以分泌多种炎症细胞因子,构成炎症细胞及炎症因子之间的复杂网络,从而形成气道的慢性炎症。但对IL-17A及Th17细胞在哮喘发病中作用机制的了解还不多,本研究拟通过小鼠哮喘模型观察Th17细胞和Th17细胞特异性产生的IL-17A在体内的表达情况,初步探索Th17细胞和IL-17A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第一部分小鼠哮喘模型的建立 目的探讨建立OVA致敏和激发的BALB/c小鼠哮喘模型。 方法SPF级雌性BALB/c小鼠(南方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24只,4-6周龄,体重18~20g,随机分为2组,每组12只,A组为正常对照组,B组为哮喘模型组。B组小鼠于实验流程第0、14d给予腹腔注射含OVA 2mg和乳化的氢氧化铝5mg的生理盐水混悬液200μl致敏;第21d开始先给予1%OVA生理盐水200μl滴鼻激发,随后给予2%OVA生理盐水雾化液40ml经超声雾化器雾化吸入,每天1次,每次持续约40min,连续6d。A组以生理盐水代替致敏液及雾化液,方法同B组。在最后一次激发1h后,摘取小鼠眼球放血后将其颈椎脱臼处死,两组小鼠各随机选取6只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将回收的BALF涂片,固定,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进行细胞总数和分类的计数。细胞分类至少计数400个细胞,求出各类细胞所占百分比。两组小鼠各各随机选取6只行开胸取肺组织,置于10%中性甲醛固定液中固定。常规取材、脱水、石蜡包埋、制备石蜡切片、HE染色。中性树胶封片,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组织形态、气道上皮损伤、气管及血管周围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情况,拍片。 结果 1.激发过程小鼠行为学观察:模型组小鼠出现不同程度的头面部瘙痒,前肢搔鼻,烦躁不安,然后俯伏不动,口唇紫绀,呼吸急促,腹肌抽搐,二便失禁等症状;而正常组小鼠无此症状。 2.BALF中细胞总数和分类比较:①BALF细胞总数:A组BALF细胞总数为(0.62+0.43)×10~5/ml,B组BALF细胞总数为(1.41士0.13)×10~5/ml,B组BALF细胞总数显著高于A组(P<0.01)。②BALF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百分率:A组BALF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百分率分别为0.83%±1.18%和5.67%±1.42%,B组BALF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百分率分别为和25.42%±4.05%和29.63%±4.91%,B组BALF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百分率显著高于A组(P<0.01)。 3.市组织病理观察结果:哮喘模型组支气管及血管周围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肺间质及肺泡腔内可见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浸润,气道上皮损伤,结构紊乱,气道内杯状细胞肥大增生,气道内分泌大量黏液并有粘液栓形成,粘膜下胶原纤维沉积。对照组肺组织气道结构清晰,气道纤毛上皮排列整齐,无明显的炎症改变及胶原纤维沉积。 结论BALB/c小鼠经OVA和乳化的氢氧化铝腹腔注射致敏后,采用滴鼻联合雾化激发的方法成功建立小鼠哮喘模型,更加符合哮喘气道的病理生理改变。 第二部分Th17细胞在哮喘发病中作用机制的研究 目的初步探索Th17细胞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机制。 方法30只SPF级雌性BALB/c小鼠随机均分为2组,每组15只,A组为正常对照组,B组为哮喘模型组。哮喘模型的制作过程同第一部分内容。观察2组小鼠BALF中细胞比例变化和气道病理改变;外周血通过摘眼球采取,肝素化处理,胸腺及肺组织用眼科剪剪成小块后,筛网上研磨成单个细胞,制作单细胞悬液,在外周血、胸腺细胞悬液和肺组织细胞悬液中分别加入适当的莫能菌素液,置于5%的CO_2、37℃孵育箱培养5h,经过红细胞裂解、多聚甲醛固定、皂素破膜等处理后,加入抗小鼠的FITC-CD4和PE-IL-17A抗体行细胞表面及胞内抗原染色,最后加0.5ml染色液重悬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胸腺和肺组织中Th17细胞。 结果哮喘组BALF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百分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病理观察可见哮喘组小鼠的气道炎症以中性粒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而对照组无此变化。哮喘组外周血、脾脏及胸腺中Th17细胞(分别为3.62%±0.58%、4.22%±0.69%、6.96%±1.35%)显著增高,与对照组(分别为0.68%±0.26%、0.76%±0.31%、0.80%±0.30%)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肺组织中Th17细胞很少,哮喘组(0.64%±0.30%)与对照组(0.55%±0.23%)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哮喘模型组血浆中Th17的水平与BALF中嗜中性粒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呈正相关(分别为r=0.933,P=0.007:r=0.861,P=0.028)。 结论Th17细胞参与了哮喘的发病机制,在哮喘中的作用可能是在胸腺分化成熟后,通过胸腺组织释放入外周血及其它组织中,并且外周血Th17细胞与气道嗜酸性粒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呈正相关,从而参与哮喘气道炎症的发生,对哮喘发病机制进行了补充和完善。 第三部分白介素-17A在哮喘小鼠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初步探讨哮喘小鼠中血清白介素(IL)-17A的水平及在其在肺、脾及胸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方法28只BALB/c雌性SPF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14只)和哮喘模型组(B组,14只),哮喘模型的制作过程同第一部分内容。观察两组小鼠气道病理改变及BALF中各组细胞比例的变化;外周血通过摘眼球采取,肝素化处理,肺、脾及胸腺组织用眼科剪剪成小块后,筛网上研磨成匀浆,外周血及肺、脾、胸腺组织悬液分别置于5%的CO_2、37℃孵育箱培养24h后,以3000r/min离心10min,将上清液保存在—20℃冰箱用作IL-17A的测定。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两组小鼠血清IL-17A水平及肺、脾和胸腺组织匀浆预孵后的表达情况。 结果B组BALF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百分率均显著高于A组(P<0.01)。病理观察可见B组小鼠的气道炎症以中性粒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而A组无此变化。IL-17A在A组小鼠血清及肺、脾、胸腺组织匀浆中的浓度分别为10.94±5.02(×10pg/ml),13.63±4.07(×10pg/g),16.37±9.85(×10pg/g),22.45±10.89(×10pg/g),IL-17A在B组小鼠血清及肺、脾、胸腺组织匀浆中的浓度分别为52.23±19.08(×10pg/ml),52.98±10.81(×10pg/g).54.77±10.80(×10pg/g),86.68±10.29(×10pg/g)。IL-17A在B组小鼠血清及肺、脾、胸腺组织匀浆中的表达水平显著增高,与A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B组肺组织中IL-17A水平与BALF中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呈正相关(分别为r=0.832,P=0.040;r=0.856,P=0.030)。 结论IL-17A在哮喘小鼠血清及肺、脾及胸腺组织中高表达,并且肺组织IL-17A与哮喘气道中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呈正相关,IL-17A可能是参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主要细胞因子之一,在哮喘中的作用与其促进中性粒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在气道内聚集有关,从而参与哮喘气道炎症。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南方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R562.25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梁鹏;哮喘儿童外周血Th17/IL-17的变化及意义[D];郑州大学;2010年
2 李会娟;哮喘患儿外周血Th17/IL-17、IL-21表达水平分析[D];郑州大学;2011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睿;刘恩梅;杨锡强;王莉佳;;不同饲养环境、种属、佐剂及激发方法对小鼠哮喘炎症的影响[J];重庆医学;2006年01期
2 倪慧萍;胡国成;顾燕明;石筱蕾;;支气管哮喘患儿哮喘严重程度与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关系的研究(附73例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07年03期
3 梁标,龙发,彭勃,罗文熙,全彩娟,辜汉清,李文,陈建明,翟丽萍;粤西农村支气管哮喘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4 王妍;金先桥;;支气管哮喘实验模型的研究进展[J];国际呼吸杂志;2006年01期
5 袁东;沈春琳;姜智海;黄沪涛;高红梅;刘淮玉;李泓林;张胜年;;上海市少年儿童哮喘患病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环境与职业医学;2007年06期
6 陈欣;林江涛;;我国支气管哮喘防治现状[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08年05期
7 潘萌;蒋浩琴;周芸;郑捷;;弗氏佐剂与氢氧化铝佐剂对诱导小鼠获得性免疫应答作用的比较[J];现代免疫学;2006年02期
8 王宏伟;曲书强;高君;张凤侠;;哮喘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17、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免疫球蛋白E水平测定的意义[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年04期
9 张建华;;支气管哮喘的流行病学及高危因素[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8年04期
10 熊维宁;曾大雄;徐永健;方慧娟;曹勇;宋青凤;曹超;;Expression of Interleukin-17 in Lung and Peripheral Blood of Asthmatic Rats and the Influence of Dexamethasone[J];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2007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程;彭波;童佳兵;王国俊;张四春;李泽庚;;肺气虚证和肺阴虚证患者细胞因子变化的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年04期
2 赵世光;荣光生;仇煜;;支气管舒张试验的临床应用评价[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3 石秀萍;张云;屈大坤;;血清总IgE与婴幼儿喘息的关系[J];安徽医学;2009年08期
4 许海棠;余启梅;吴祖凤;李秀;;支气管舒张试验对肺通气功能正常的疑似哮喘患者应用的意义[J];安徽医学;2009年11期
5 饶会林;陈庆;方浩徽;陈文化;陈根旺;王菁;李志礼;杨建安;阚晓宏;;安徽省部分经济欠发达农村地区哮喘控制实施情况分析[J];安徽医学;2011年12期
6 张克昌;李维春;;支气管哮喘患儿体内嗜酸性粒细胞及IL-13TGF-β_1的检测[J];安徽医学;2011年12期
7 李绍修,项秀雯,安维哨,陈绍奉;基层医院咳嗽变异性哮喘常用诊断方法的比较[J];安徽医药;2004年02期
8 张秀梅;汤懿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曲尼司特治疗哮喘的效果观察及护理[J];安徽医药;2007年08期
9 金炬;;脉冲振荡法结合舒张试验在支气管哮喘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J];安徽医药;2008年08期
10 杨玲;;信必可都保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的疗效观察[J];安徽医药;2010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平;许萍;刘晓静;;哮喘患者肺功能指标与转化生长因子β_1关系的研究[A];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首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余建玮;付斌;薛汉荣;程光宇;付向春;;中医寒哮动物模型建立的研究[A];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首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赵吉平;谭程;张昶;;从肺肠论治针刺对支气管哮喘患者AQLQ的影响[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4 杨忠东;王石磊;许文婷;李冬梅;;禽流感H5N1灭活疫苗与不同纳米化佐剂联合免疫研究[A];第五次全国免疫诊断暨疫苗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5 郑劲平;;肺功能检查流调相关问题浅析[A];呼吸与危重症医学(2010-2011)[C];2011年
6 王真;杨珺超;宫晓燕;沈华浩;季聪华;曹羽;宋康;;清肺平喘补肾颗粒治疗144例哮喘轻度持续患者的疗效观察[A];庆祝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成立三十周年论文集粹2011[C];2011年
7 薛芝红;;1例COPD合并哮喘患者的用药分析与药学监护[A];2010年临床药学学术年会暨第六届临床药师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黄跃;欧阳珊;陈怡禄;;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的儿科剂型研究进展[A];《医药导报》第八届编委会成立大会暨2009年度全国医药学术交流会和临床药学与药学服务研究进展培训班论文集[C];2009年
9 张家骝;姚为群;张静珊;;蝉地二陈汤加吸入疗法治疗轻中度哮喘42例观察[A];第七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呼吸病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二)[C];2004年
10 田涛;刘颖慧;袁菲;张迎俊;李明华;;吉舒配合银杏叶制剂治疗支气管哮喘系列研究之三[A];第四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先伟;定喘穴埋针对哮喘大鼠STAT6 EOTAXIN C-FOS蛋白mRNA表达及相关因子的影响[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肖瀛;高脂膳食性氧化应激对钙代谢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D];江南大学;2010年
3 荆阳;麻杏芎葶合剂对哮喘大鼠气道神经—免疫炎症影响的实验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李建保;中药穴位敷贴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实验及临床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李开艳;Th17细胞亚群在支气管哮喘中的发病机制及TLR2对Th17细胞分化的调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陈馨馨;仙味保金方治疗过敏性支气管哮喘的代谢组学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7 张永明;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在慢性咳嗽诊治中的应用价值[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8 杨沫毅;急性哮喘小鼠中T-bet通过IL-23受体对Th17细胞增殖和致炎机能的影响[D];中南大学;2010年
9 张旃;IL-22对气道结构细胞作用的初步探讨[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10 迟翔宇;ADAM33基因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歆洁;儿童变应性鼻炎严重度与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509C/T多态性的关系[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2 梁鹏;哮喘儿童外周血Th17/IL-17的变化及意义[D];郑州大学;2010年
3 黄先杰;SDF-1及CXCR4在哮喘小鼠肺组织中的表达及布地奈德的干预作用[D];郑州大学;2010年
4 杨金玲;IL-17、ECP在5岁以下喘息儿童不同临床分型中的表达和意义[D];郑州大学;2010年
5 刘芳芳;自私葶龙汤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热哮证的临床观察[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刘慧慧;定喘穴埋针对哮喘大鼠EOTAXIN蛋白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沈小春;梅州市支气管哮喘儿童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依从性的调查[D];暨南大学;2010年
8 窦永行;热敏灸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对肺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任立中;固本防哮饮治疗儿童哮喘缓解期脾气虚证的疗效观察[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10 石刚;抗哮喘药普仑司特合成工艺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燕华,蒋宝娣,戴梅,鲁萍,王红,李飞;哮喘儿童血清总IgE、尘螨特异性IgE检测分析[J];华中医学杂志;2000年02期
2 罗征秀,肖玲,刘恩梅,陈坤华,黄英,符洲;哮喘儿童不同时期痰液细胞的变化及意义[J];临床儿科杂志;2005年09期
3 马彩霞;张建;包鹰;许银辉;尹光明;;Th1/Th2细胞功能变化在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中的意义[J];中国临床医学;2008年03期
4 张建华;;支气管哮喘的流行病学及高危因素[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8年04期
5 杨波;李恒涛;陈建萍;;哮喘儿童个性及行为特点分析[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8年16期
6 谢华,何韶衡,孙丽,陈萍;哮喘患者血浆IL-17、IL-10水平的测定及临床意义[J];实用医学杂志;2004年11期
7 熊维宁;曾大雄;徐永健;方慧娟;曹勇;宋青凤;曹超;;Expression of Interleukin-17 in Lung and Peripheral Blood of Asthmatic Rats and the Influence of Dexamethasone[J];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2007年05期
8 陈杰华;刘恩梅;陈坤华;何云;邓昱;谢晓虹;李欣;王莉佳;;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外周血Th17水平及其功能初步研究[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9年04期
9 易本谊;朱红霞;江和;;白细胞介素-21及其与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9年11期
10 刘昀;李丽;黄凤玉;吴长有;;人外周血CD4~+ IL-21~+记忆T细胞的特征[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0年1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慧;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对哮喘患者肺功能及外周血Th1/Th2分化的影响[D];广西医科大学;2009年
2 陈杰华;Th17/IL-17在儿童哮喘发病中的作用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9年
3 李建民;急性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变化及意义[D];中南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煜,陈育智,陈再历,曹玲,林良明,刘玉琳;2000年北京城区儿童哮喘患病情况调查分析[J];北京医学;2002年03期
2 李渊,孙红祥;不同类型免疫佐剂的作用比较[J];浙江畜牧兽医;2003年05期
3 迟磊,符州,戴继宏,王莉佳;过敏性哮喘大鼠模型的建立[J];重庆医学;2003年04期
4 韩连书,邱文娟,沈莉,王龙,张福军,张彩英;上海市黄浦区儿童哮喘流行病学调查[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2年11期
5 张学智,韩爱萍,顾明亮;哮喘的遗传易感性与染色体5q31-33的关系[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4年01期
6 张晶,韩守信,崔凤,吕立波;IL-8 IL-17与支气管哮喘发病关系的研究[J];黑龙江医学;2004年04期
7 王莉;王志强;;IL-17与气道重塑[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6年02期
8 闫伯强,唐学义;哮喘患者Thl/Th2变化及布地奈德对其影响的研究[J];医药论坛杂志;2005年16期
9 张建华 ,郝创利 ,盛锦云 ,刘继贤 ,张惠珍;哮喘儿童过敏原抗体调查[J];临床儿科杂志;2002年03期
10 李国豪;徐邦牢;雷秀霞;梁成结;王浩平;梁颜笑;;壁虎粉对哮喘豚鼠模型干预作用的实验研究[J];热带医学杂志;2007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晗;李孟荣;;调节性T细胞和支气管哮喘[J];国际儿科学杂志;2006年03期
2 覃冬云;黄韧;吴铁;;三氧化二砷体外对哮喘患者外周血T细胞凋亡和白细胞介素4分泌的影响(英文)[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07年06期
3 卞涛;殷凯生;金淑贤;周锦勇;马秀琴;德伟;;T-bet/GATA-3的比值在哮喘大鼠免疫失衡中的意义[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6年18期
4 黄维琳;孙亭;;中药地龙调节哮喘细胞因子失衡研究进展(综述)[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5 周玉海;赵升田;袁明振;张旭峰;陈友根;黄生亮;;Th17T淋巴细胞相关细胞因子在免疫性前列腺炎组织中的表达[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02期
6 官和立;刘晓俊;高凌云;杨恂;;支气管哮喘患者诱导痰中白介素水平及与气道炎症的关系[J];四川医学;2011年06期
7 刘传勇;肖玉梅;廖丽娟;谭世繁;古茂群;;哮喘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7年04期
8 房洁;罗麟洁;徐丽娜;张洁;王鸿程;;PI3K转录因子在哮喘患者T淋巴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J];泸州医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9 甘考;黄东晖;;喘可治注射液对哮喘患者免疫功能和临床疗效的影响[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年05期
10 辛晓峰,施毅,齐名,夏锡荣;小剂量茶碱调节哮喘患者T淋巴细胞的活性[J];心肺血管病杂志;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施宇衡;时国朝;万欢英;蒋黎华;艾香艳;朱海星;汤葳;马佳韵;金晓燕;张伯膺;;过敏性哮喘患者中的Th1/Th2和Th17/Treg失衡及其意义[A];中华医学会第七届全国哮喘学术会议暨中国哮喘联盟第三次大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苑园;;哮喘患者的辩证护理体会[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3 黄平;李一禄;杜秀芳;宋冰;陈济明;李志莹;;支气管哮喘患者CC16与气道炎症及Th1/Th2细胞因子的关系[A];中华医学会第七届全国哮喘学术会议暨中国哮喘联盟第三次大会论文汇编[C];2010年
4 陈江萍;应英华;王苹;徐海潮;沈华浩;;接种BCG对慢性哮喘小鼠模型IL-33表达影响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届全国哮喘学术会议暨中国哮喘联盟第三次大会论文汇编[C];2010年
5 郭天聪;王镇山;王晓梅;;哮喘患者气道壁厚度与其病情、肺功能及炎症指标的关系[A];中华医学会第七届全国哮喘学术会议暨中国哮喘联盟第三次大会论文汇编[C];2010年
6 谢华;;从1例哮喘患者先后5次入院探讨哮喘急性加重的防范及规范化治疗的意义[A];中华医学会第七届全国哮喘学术会议暨中国哮喘联盟第三次大会论文汇编[C];2010年
7 陈枫虹;徐睿;郭禹标;左可军;李志平;史剑波;;慢性鼻-鼻窦炎合并哮喘患者的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疗效分析[A];2010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青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8 冯国歌;姜钊鹏;;北京地区哮喘患者变应原皮试状况的观察[A];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9 鲁永保;;86例哮喘患者过敏原反应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10 母双;何权瀛;余兵;崔月莉;王悦真;孙建国;张刚;;三位一体支气管哮喘患者教育管理模式效果的评估[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哮喘学术会议暨中国哮喘联盟第一次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凌爱龙;[N];中国医药报;2003年
2 副主任医师 石太能;[N];大众卫生报;2002年
3 郑杨;[N];健康时报;2006年
4 通讯员 李珊 小河 记者 李映晖;[N];南京日报;2006年
5 张军;[N];中国医药报;2008年
6 记者 黄堃;[N];经济参考报;2010年
7 陆志城;[N];医药经济报;2003年
8 记者 郑灵巧 通讯员 杨威;[N];健康报;2010年
9 宜仁;[N];大众卫生报;2005年
10 颜秋雨;[N];健康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驰;小鼠小肠上皮细胞间淋巴细胞(iIEL)与脾T淋巴细胞间基因表达差异的分析与iIEL功能初步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2年
2 唐以军;银杏叶制剂对哮喘T淋巴细胞及其与PKC关系影响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3 钱小顺;哮喘气道炎症对PBMC中HSP90和GR表达的影响及HSP90和GR失衡在T细胞凋亡中的作用[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1年
4 白彦;从T细胞受体δ链多态性及T细胞凋亡的改变探讨支气管哮喘的慢性气道炎症机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0年
5 施举红;支气管哮喘气道炎症免疫学机制的探讨[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3年
6 程晓明;特异性免疫治疗对过敏性哮喘作用机制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3年
7 高海鹏;β_2肾上腺素能受体的变化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6年
8 辛晓峰;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塑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9 Marmori F.;针刺调神对慢性持续期支气管哮喘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10 徐亚青;哮喘患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CD46途径下诱导IL-10生成缺陷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龚雨新;Th17细胞在哮喘发病中作用机制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2 阎冰;T-bet和GATA3在儿童过敏性哮喘脱敏治疗中的变化[D];郑州大学;2007年
3 余鹏;三羟基异黄酮抑制哮喘小鼠气道黏液高分泌[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4 景淑军;儿童人格特征及父母养育方式与哮喘关系的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6年
5 郑敬阳;孟鲁司特对儿童哮喘CD4~+ CD25~+T细胞和CD23~+B细胞的影响[D];福建医科大学;2006年
6 张志大;口服卡介苗对哮喘患者Th1/Th2平衡的影响[D];南昌大学;2007年
7 范晓艳;p-ERK1/2及ERK2mRNA在哮喘大鼠气道中的表达变化[D];山西医科大学;2008年
8 梁霄;T淋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在外阴白色病变发病中作用的初步探讨[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9年
9 高俊兴;昆布多糖对哮喘小鼠治疗作用的研究[D];青岛大学;2009年
10 吴凡;一磷酸腺苷支气管激发试验的建立及临床研究[D];广州医学院;2009年
本文关键词:Th17细胞在哮喘发病中作用机制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406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huxijib/240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