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呼吸病论文 >

肺炎支原体对抗菌药物敏感性及对大环内酯类的耐药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9-01-23 16:19
【摘要】:目的了解成人及青少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中肺炎支原体(MP)感染状况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明确MP对大环内酯类的耐药机制。方法 2010年10月-2012年3月129例CAP患者取急性期咽拭子标本进行肺炎支原体分离培养,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临床分离株进行分子鉴定;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及四环素类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对大环内酯类耐药株进行23S rRNA基因测序,并与标准菌株MPFH(ATCC 15531)基因序列对比分析。结果 129例CAP患者咽拭子标本中共分离肺炎支原体20株,分离率15.50%;对四环素类及氟喹诺酮类敏感性较好,对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均耐药,耐药机制均为23SrRNA基因2063位点由A突变为G。结论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耐药形式严峻,23SrRNA基因位点突变是耐药性产生的主要机制。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fection status of mycoplasma pneumoniae (MP) in adult and adolescent 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 (CAP) and its sensitivity to common 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to clarify the mechanism of MP resistance to macrolides. Methods from October 2010 to March 2012, 129 patients with CAP were collected for mycoplasma pneumoniae isolation and culture. The clinical isolates were identified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Determination of 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 of mycoplasma pneumoniae against macrolides, quinolones and tetracyclines by microdilution method The 23s rRNA gene of macrolide resistant strain was sequenced and compared with that of standard strain MPFH (ATCC 15531. Results A total of 20 strains of Mycoplasma pneumoniae were isolated from the throat swabs of 129 patients with CAP, and the isolation rate was 15.50%. They were sensitive to tetracyclines and fluoroquinolones, and were resistant to macrolides. The mechanism of drug resistance was that the 23SrRNA gene 2063 was mutated from A to G. Conclusion Mycoplasma pneumoniae has severe resistance to macrolides, and mutation of 23SrRNA gene is the main mechanism of drug resistance.
【作者单位】: 烟台毓璜顶医院感染科;
【基金】:烟台市科技发展基金资助项目(2012072)
【分类号】:R563.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雪梅;唐正宇;谢良依;;套式PCR与血清学方法用于检测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对比研究[J];当代医学;2011年18期

2 徐红;;甲强龙冲击疗法治疗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临床研究[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4年S2期

3 冯光大;;舒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神经外科手术麻醉的效果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年20期

4 李静宜;孙岚;秦选光;董艳青;姜越;李丹;田秀君;辛德莉;;实时定量PCR检测肺炎支原体2063位点点突变的方法学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年38期

5 侯齐霞;;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慢性阻塞性肺病发病的相关性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4年03期

6 张燕;吕菊红;毛琼;赵力芳;;阿奇霉素和红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对比研究[J];西部医学;2011年05期

7 易海峰;;成人肺炎支原体感染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1年07期

8 饶春梅;张中和;王勇;;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学调查及检测方法的进展[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2年01期

9 孙东海;洪佳璇;张希;李俊华;;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小儿哮喘的相关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年24期

10 赵丽燕;;婴幼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急性期与恢复期免疫功能及炎症因子变化[J];中国妇幼保健;201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曹彬;谷丽;王辰;;病毒性肺炎:理解和困惑[A];呼吸与危重症医学(2010-2011)[C];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立;儿童呼吸道标本肺炎支原体基因型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林雪兰;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痰中草绿色链球菌对肺炎链球菌影响的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2年

3 徐巧;肺炎患儿肺炎支原体的分子检测和基因分型及耐药机制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4 李双玉;IRS-PCR诊断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应用与评价[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5 谢英;左氧氟沙星和阿奇霉素治疗成人支原体肺炎疗效对比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亮;;通过聚酮合酶虚拟组合库筛选大环内酯[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07年06期

2 李梅华;钟小宁;;大环内酯类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年03期

3 于在红;;大环内酯类新秀——美欧卡毒素[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1996年02期

4 顾觉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分析概论[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1997年02期

5 邹国利;大环内酯类的免疫调节作用[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05年04期

6 王以炳,张天民;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进展[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5年06期

7 ;治疗动脉硬化的大环内酯化合物[J];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1992年02期

8 常琦;;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初探[J];中国医学创新;2009年33期

9 向虹宇;;对大环内酯类和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用的几点思考[J];中外医疗;2010年32期

10 吴绍熙,郭宁如;大环内酯类免疫抑制剂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0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袁干军;李沛波;潘微薇;;大环内酯产生菌的筛选及目标产物的分离鉴定、立体构型与结构优化[A];2011年全国药物化学学术会议——药物的源头创新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邓立盛;马志雄;赵刚;;生理活性的大环内酯Amphidinolide T and H的全合成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有机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3 陈红燕;程刚英;区加怡;陈秀琴;姜凤超;;作用于多靶标的大环内酯衍生物的设计与活性研究[A];2008年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暨第八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8年

4 冷鑫;成昭;白银娟;杨秉勤;;含氮大环内酯化合物合成及性质研究[A];全国第十六届大环化学暨第八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5 陈肖卓;许蓬;雷平生;;含硫醚侧链大环内酯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菌活性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6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6 徐良雄;林丽静;薛t熁,

本文编号:24139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huxijib/24139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a5a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