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呼吸病论文 >

电刺激致家兔膈肌疲劳后呼吸中枢驱动的变化

发布时间:2019-03-07 14:42
【摘要】:第一部分:家兔膈肌肌电记录的一种方法 目的:建立一种家兔膈肌肌电(EMGdi)信号的记录方法。 背景:膈肌是主要的呼吸肌,接受呼吸中枢的调控,EMGdi是评价呼吸中枢驱动主要方法。近年的研究认为呼吸中枢驱动的变化与呼吸系统以及神经肌肉系统等许多疾病有着重要联系。准确记录EMGdi,对于研究与呼吸中枢驱动变化相关疾病有重要意义。 方法:家兔7只戊巴比妥钠麻醉后,背部行皮肤切口,分离皮下组织,将自制的细线电极穿入注射针头从背部在肋脊角处刺入膈肌脚,分别在插入电极当时及一周后采集EMGdi信号。 结果:在插入电极后有5只获得理想的EMGdi信号。饲养一周再次记录EMGdi,有4只获得满意的信号。 结论:经背部在肋脊角处植入细线电极可以记录到良好EMGdi。 第二部分:电刺激致家兔膈肌疲劳对呼吸中枢驱动的影响 目的:建立电刺激致家兔膈肌疲劳动物模型,观察家兔膈肌疲劳后中枢驱动和神经肌肉传导功能的变化情况,对中枢驱动和神经肌肉传导的变化对家兔膈肌疲劳的影响以及膈肌疲劳后膈肌中枢驱动变化和神经肌肉传导变化做进一步探讨,了解膈肌疲劳的发生机制。 背景:呼吸肌疲劳是引起急性呼吸衰竭常见的原因之一,膈肌是呼吸肌的重要组成部分。膈肌疲劳可以导致呼吸衰竭,尤其在患有呼吸系统与神经肌肉疾病基础上。对于膈肌疲劳的研究的研究不仅有理论意义,,更重要的是对于临床医学有着重要指导价值。 依据疲劳发生主要部位的不同可将膈肌疲劳分为中枢疲劳与外周疲劳。中枢疲劳是由于中枢驱动不足而导致肌肉收缩限制;外周疲劳是由于神经肌肉接头或其远端结构功能障碍所导致的肌肉收缩能力下降。颤搐阻塞技术是区别中枢与外周疲劳最有效的方法。肌肉疲劳是一种非常的生理现象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到目前为止,膈肌疲劳后中枢驱动的变化和神经肌肉传导功能障碍所起作用仍有争议。 肌肉疲劳后机体可通过神经肌肉系统来调节肌肉收缩能力以适应肌肉收缩功能的变化,即通过增加中枢驱动而增加肌肉组织的收缩力,也可通过减小中枢驱动避免肌肉过度收缩导致肌肉自我损伤。外周骨骼肌疲劳可通过制动而恢复,但呼吸肌制动将会对生命造成威胁。因而对于呼吸肌疲劳后呼吸中枢驱动变化的研究有助于对呼吸肌肌力减退相关疾病的病理生理知识的理解。膈肌疲劳在动物及人类均得到证实,在人类通过呼吸阻力负荷产生严重的膈肌疲劳几乎是不可能的。 本研究中我们应用电刺激膈神经诱导家兔膈肌疲劳模型的基础上,对家兔膈肌疲劳前后中枢驱动和神经肌肉传导功能障碍变化进行观察,了解膈肌疲劳后膈肌中枢驱动和神经肌肉传导的变化。 方法:家兔16只戊巴比妥钠麻醉,气管插管,自主呼吸,开腹后于剑突后膈肌置入细线电极记录EMGdi(EMGdi)、气管插管接流量计记录呼气流速、经口插入带有压力检测导管测定食道压(Pes)、胃内压(Pga)。分离双侧膈神经,超强电刺激双侧膈神经制造膈肌疲劳模型。以疲劳前各值作为基础值、同时在记录疲劳后0min、10min、30min、60min、120min分别记录膈肌复合动作电位(CMAP)、EMGdi、呼吸气流,最大跨膈压(Pdimax)、最大胃内压(Pgamax)、最大食道压(Pesmax)、颤搐跨膈压(TwPdi)、颤搐胃内压(TwPga)、颤搐胃内压(TwPes)。 结果:⑴持续超强电刺激膈神经后家兔TwPdi下降均超过20%,从基础的98.70%±3.68%下降到疲劳后53.48%±10.04%(P<0.05),120min后恢复到基础的77.23%±15.45%(与基础及0min相比P<0.05);0min的Pdimax、潮气呼吸Pdi分别从基础的57.33%±19.66%、19.16%±8.61%下降到33.39%±12.13%(P<0.05)、11.7%±7.19%(P<0.05),120min后恢复到43.63%±15.63%(P>0.05)、11.79%±4.94%(P>0.05)。20hz与80hz电刺激产生的Pdi在0min为基础值的59.29%±17.81%vs51.52%±10.85%(P>0.05);在120min为基础值得80.51%±27.97%(P>0.05) vs71.31%±24.6%。⑵RMSdi、RMSdi-max、 CMAP从基础的43.37%±24.25%、94.4%±12.15%、97.29%±7.67%下降到疲劳后33.6%±21.99%、57.52%±29.22%;120min后为27.82%±14.11%、50.71%±29.44%、73.75%±21.75%(P>0.05);TwPdi与CMAP相关性明显,在8只家兔中有7只相关系数达到统计学意义,最小相关系数为0.722。⑶呼吸频率(次/min)、潮气量(ml)、分钟通气量(ml)、呼气流量(L/min)无明显改变(42.41±11.51vs41.14±15.27、18.84±3.36vs19.43±5.13、771.93±154.13vs741.94±219.13、4.18±0.6vs4.01±0.72,P>0.05)。 结论:⑴持续超强电刺激家兔膈神经可以获得稳定的膈肌疲劳模型,疲劳类型以外周高频疲劳为主。⑵在麻醉胸腹无固定的家兔,以超强电刺激TwPdi作为判定膈肌收缩功能的标准,气道阻塞所获得Pdimax不能反映膈肌收缩的功能;⑶电刺激家兔膈神经致家兔膈肌疲劳后膈肌中枢驱动与膈神经传导功能明显减低,中枢驱动的减低可能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作用;⑷膈肌疲劳后CMAP与TwPdi变化明显相关,膈神经传导功能障碍可能是电刺激家兔膈肌疲劳后膈肌收缩力下降的主要原因;⑸电刺激家兔膈肌疲劳后呼吸模式的改变无特异性。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医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563.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圆圆;张万寿;陈丽;;表面肌电在体育科学研究领域中的应用进展[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08期

2 王静,刘洪涛;中枢疲劳研究进展[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5年01期

3 王宗强;张红璇;;膈肌起搏器对COPD病人的辅助治疗[J];临床肺科杂志;2010年10期

4 孙梅影;丁卫江;;肌萎缩侧索硬化夜间睡眠呼吸障碍的研究进展[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4年01期

5 朱宏毅;季福;李可为;;经自然腔道腔镜手术[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08年06期

6 袁爱国;史绍蓉;何彩艳;袁小林;龙群芳;;运动性肌肉疲劳的肌电图特征及其机制探讨[J];四川体育科学;2006年03期

7 李琦;曾炳芳;王金武;郭尚春;芮碧宇;;不同刺激参数对SD大鼠肌肉收缩的影响[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10年04期

8 张连毅;;数字信号处理在生物力学研究中的应用[J];上海电机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9 董晓月;张缨;孙小花;;补充磷脂酰丝氨酸与运动的最新研究进展[J];山西体育科技;2007年04期

10 郭蕾;沈一岚;;热应激与运动[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颜婷婷;李建华;;脑卒中患者佩戴踝足矫形器前后下肢表面肌电信号变化特征的研究[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十四次脑血管病康复学术会议暨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次养生康复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杨庆芸;经胃及阴道内镜胆囊切除术的动物实验研究与初步临床应用[D];山东大学;2011年

2 王刚;基于小波变换和多重分形分析的表面肌电信号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3 孙刚;经自然管壁内镜手术实验动物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9年

4 朱立桓;经自然腔道内镜外科技术在胸外科的实验研究及初步临床应用[D];福建医科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文明;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环节肌肉用力特点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张振名;单孔与三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对比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3 李洪涛;辽宁省女子自行车运动员递增负荷运动中体核温度及相关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的研究[D];沈阳体育学院;2011年

4 马国际;功率自行车不同踏蹬形式运动中下肢肌疲劳sEMG的变化特征[D];苏州大学;2011年

5 叶伟;静态运动负荷诱发肌肉疲劳过程中SEMG信号变化的生理机制[D];浙江大学;2002年

6 梁彦;高压电烧伤后深筋膜微循环的实验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4年

7 陈侃贞;持续最大随意运动期间脑电信号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李青青;疲劳和步行的表面肌电图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5年

9 范晓玲;不同专项运动员动力与静力性运动肌电参数变化特征及机制[D];武汉体育学院;2007年

10 胡英琪;蟾蜍腓肠肌表面肌电信号(sEMG)特征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4362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huxijib/24362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024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