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人群支气管哮喘风险预测模型
【图文】:
柳晓涓,等.健康管理人群支气管哮喘风险预测模型59表4支气管哮喘与各指标多因素Cox分析变量βχ2HR95%CIP年龄0.0256.6861.0261.006~1.0460.010EOS0.71927.1962.0521.566~2.688<0.001LDL-C0.3325.1321.3941.046~1.8590.023鼻炎史1.0806.4552.9441.280~6.773<0.001气管/支气管炎史2.0389.6707.6722.124~27.7080.00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2.5777.17513.1571.997~86.7060.0072.4模型的预测能力及效度检验支气管哮喘风险预测模型及其十折交叉验证结果的ROC曲线如图1所示。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95%CI)为0.725(0.673~0.778),最佳切点为0.001,灵敏度为0.750,特异度为0.578。十折交叉验证的ROC曲线下面积(95%CI)为0.707(0.647~0.767),最佳切点为0.002,灵敏度为0.813,特异度为0.493,结果显示该模型对于支气管哮喘风险的判别准确性和预测稳定性尚可。图1支气管哮喘风险预测模型(A)及其十折交叉验证(B)的ROC曲线Fig.1ROCsofthepredictionmodelforbronchialasthma(A)andten-foldcrossvalidation(B)3讨论近年来,支气管哮喘的患病率逐渐增高,已成为威胁全球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1]。因此探究其危险因素,进而建立有效的人群风险预测模型,,对于预防支气管哮喘发生,改善公共健康将具有重要意义。国外已有针对儿童支气管哮喘建立的风险预测模型。其纳入的主要预测因子包括年龄、性别、喘息频率、哮喘家族史、接触过敏原等。这些模型的AUC集中在0.6到0.9之间,预测能力高低不一[20-23]。2015年一篇系统综述文章对现有的儿童支气管哮喘预测模型进行了总结,该综述指出现有预测模型仍存在局限性,主要体现在样本量不足,研究数据不全面且可靠性不足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邹霞英,张丽,翁如萍;支气管哮喘患者10年随访[J];临床荟萃;2000年10期
2 李华奎,范莉,杜兆香;支气管哮喘持续状态10例治疗体会[J];山东医药;2000年16期
3 安文,陈汝成;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51例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00年16期
4 江萍,肖持坚,钟维健,魏星华;564例支气管哮喘致病因素调查[J];华夏医学;2000年03期
5 赵兰,周梅,段炼,严锡银;利多卡因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15例疗效观察[J];华西医学;2000年04期
6 孙赛鹤;二丙酸培氯米松气雾剂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体会[J];交通医学;2000年01期
7 姜静,王继红;心理因素与支气管哮喘之间的相互关系[J];临床肺科杂志;2000年03期
8 陈良斌,余铭;支气管哮喘持续状态39例治疗体会[J];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S1期
9 赵晓玲,殷安娜;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53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0年03期
10 周淳;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60例临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冯俊涛;李晓照;胡成平;秦岭;吴秀明;;湖南省县级医院支气管哮喘防控现状分析[A];中华医学会2009年全国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2 董正惠;王丽萍;王惠妩;李萍;;支气管哮喘患者吸入治疗现状相关调查[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3 席素婷;李强;于农;周玉玲;谢辉;;支气管哮喘患者出院后电话随访对治疗依从性的影响[A];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呼吸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董玉龙;;健康教育影响支气管哮喘疗效观察[A];中华医学会第七届全国哮喘学术会议暨中国哮喘联盟第三次大会论文汇编[C];2010年
5 席素婷;李强;于农;周玉玲;谢辉;;支气管哮喘患者出院后电话随访对治疗依从性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七届全国哮喘学术会议暨中国哮喘联盟第三次大会论文汇编[C];2010年
6 袁媛;孔灵菲;;支气管哮喘患者控制现状和疾病认识程度调查[A];中华医学会第七届全国哮喘学术会议暨中国哮喘联盟第三次大会论文汇编[C];2010年
7 李海明;张华茹;王连伟;;老年人支气管哮喘诊断状况调查与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8 樊慧贤;;6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心理调查分析[A];二零零四年度全国精神病专业第八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9 金小红;李昌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支气管哮喘[A];2005年浙江省儿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10 张学顺;邹德奇;;职业相关性支气管哮喘165例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哮喘学术会议暨中国哮喘联盟第一次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金伟;支气管哮喘与相似疾病的鉴别[N];中国医药报;2006年
2 李山;支气管哮喘试试这些药[N];医药经济报;2007年
3 唐语;对支气管哮喘不利的药物[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4 黄绍荣;硫酸镁治疗支气管哮喘[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5 ;支气管哮喘常识[N];上海中医药报;2009年
6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崔红生;支气管哮喘诊治思路与方法[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7 李娜;支气管哮喘的诱发因素[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8 广东省连州市北湖医院 陈金伟;春季哮喘如何防[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9 文景;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10 陈清兰 潘频华 罗红;防止支气管哮喘的五大措施[N];大众卫生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淑芬;内蒙古地区蒙、汉民族人群支气管哮喘与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33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D];武汉大学;2016年
2 江宏;支气管哮喘动态监测和症状感知模型的建立[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3 李春燕;基于肠道菌群结构与功能分析的支气管哮喘维、西医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3年
4 吴巧珍;甘草酸对支气管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影响及其免疫学机理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5 韩军;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支气管哮喘小鼠治疗作用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苏新明;支气管哮喘小鼠模型气道血管再生与重塑的基础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7 孙培莉;酸性哺乳动物几丁质酶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D];南京医科大学;2008年
8 孙庆华;白介素-5、白介素-8在支气管哮喘和慢性支气管炎中的作用[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6年
9 程胜;白介素-23和白介素-21在支气管哮喘气道炎症中的作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10 尹小文;支气管哮喘患者症状、负面情绪及肺功能相关性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窦秀莉;青岛市城区支气管哮喘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D];泰山医学院;2009年
2 高涛;平喘汤联合ICS-LABA治疗支气管哮喘非急性发作期的临床观察[D];泰山医学院;2014年
3 罗天雯;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中IL-33及其可溶性受体sST2的表达水平和意义[D];宁夏医科大学;2015年
4 何芳;Toll样受体2介导的高迁移率族蛋白1信号分子在小鼠支气管哮喘中的作用机制[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5 迟繁繁;NKT细胞对不同严重程度支气管哮喘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6 邵美琪;骨化三醇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Th17/Treg表达的调节作用[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7 郭小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水平改变及临床意义[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8 柯志成;支气管哮喘健康管理初探[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5年
9 谌晓莉;病证结合优化方案对支气管哮喘气道炎症的影响[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10 李倩;山东沿海地区支气管哮喘患者过敏原特点及与CD14基因多态性关系研究[D];青岛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5747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huxijib/2574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