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对共培养上皮细胞下的气道平滑肌细胞影响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5 07:13
【摘要】: 气道是连接咽和肺之间的呼气和吸气的通道,主要由气道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平滑肌细胞、肥大细胞等组成。气道的有节律性的收缩,可以保证呼吸作用的正常进行。当哮喘发生时,会使气道壁频繁痉挛,呼吸困难。哮喘的反复发作会引起气道壁的结构发生巨大变化:气道平滑肌增殖和变厚、细胞外基质沉淀等,导致气流阻塞以及非特异性的气道高反应性[1-2]。 哮喘病现在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世界性难题,目前我们对哮喘病的发病机理还存在着争议,还需要我们做更多的基础性研究来更深层次的了解哮喘病。在本课题研究中,我们基于哮喘病患者的气道平滑肌增厚和收缩能力下降这些症状,模拟身体内的力学环境,研究正常的气道平滑肌细胞和上皮细胞在受到外来压力刺激的时候,是否这些正常的平滑肌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会发生改变。 上皮细胞位于气道的最外层,在它的下面是平滑肌细胞。当上皮细胞受到刺激后,可以分泌一些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扩散到平滑肌细胞上面以后,会引起平滑肌细胞的某些生物学特性的改变。我们的主要工作就是设计一个细胞共培养模型,把上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培养在一起,然后对这个系统施加压力,最后检测平滑肌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是否改变。主要研究工作和结果如下: ①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SMC)、上皮细胞(RTE)的原代培养和鉴定 利用组织贴块法对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利用胰蛋白酶消化法对上皮细胞进行原代培养。经过摸索,组织贴块法能够获得纯度很高的平滑肌细胞。在无菌环境下解剖大鼠,将获得的气管剪成小块,平铺在细胞培养瓶中,用DMEM/F12培养基培养六天左右,可见有细胞爬出来,呈现平滑肌细胞特有的外观。同样,利用气管灌注法,0.05%的胰蛋白酶能够消化得到很多上皮细胞,经过一些纯化处理以后,即可以得到纯度较高的上皮细胞。等到两种细胞长满细胞培养瓶底部80%左右时,即可以用0.25%的胰蛋白酶进行消化传代。 将两种细胞进行鉴定。首先,在形态学上,两种细胞的符合各自的标准形态。然后对平滑肌细胞特异的α-肌动蛋白进行免疫荧光染色,得出结论所获得的确实是平滑肌细胞。再根据上皮细胞特征性地表达角蛋白,利用细胞免疫组化(SABC)法,可以判定成功获得上皮细胞。 ②受力情况下与上皮细胞共培养的气道平滑肌的增殖 本课题中,利用MTT法,对四种不同培养情况下的平滑肌细胞进行增殖测定,最后绘制出不同培养条件下的气道平滑肌细胞(ASMCs)的生长曲线。结果显示:与上皮细胞共培养,并且受到压力刺激的情况下,平滑肌细胞增殖速度要比其他培养条件要更快一些。并且通过对比分析,说明在压力条件下,上皮细胞会分泌一些细胞因子,这些因子与平滑肌细胞结合,促进平滑肌细胞的增殖。 ③受力情况下与上皮细胞共培养的气道平滑肌的刚度 本课题中,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四种不同培养情况下的平滑肌细胞的杨氏模量(即刚度)进行测定,通过比较,得到下面结果:和其他几种培养条件相比,与上皮细胞共培养,并且受到压力刺激的情况下,平滑肌细胞的刚度要明显变大。这可以说明,通过共培养系统模拟气道,对其施加压力,平滑肌细胞的刚度会变大,这也许和哮喘患者的气道潜在收缩能力变强。 所有本课题研究的结果表明,在施加压力条件下,平滑肌细胞和上皮细胞的共培养很好的模拟了哮喘患者的气道环境,出现了平滑肌细胞增殖、刚度变大的现象。这样,在以后的研究中,科研人员可以利用这个共培养模型,通过分析这个过程中的培养液中的细胞因子,来证明在受到压力刺激情况下,上皮细胞究竟是通过哪种细胞因子来影响平滑肌细胞的生物特性。
【图文】:
图2.1 平滑肌细胞原代培养Fig.2.1 The ASMCs in primary culture.图2.2 第二代培养的平滑肌细胞Fig.2.2 The second generation of cultured ASMCs.
10图2.1 平滑肌细胞原代培养Fig.2.1 The ASMCs in primary culture.图2.2 第二代培养的平滑肌细胞Fig.2.2 The second generation of cultured ASMCs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R562.25
本文编号:2628286
【图文】:
图2.1 平滑肌细胞原代培养Fig.2.1 The ASMCs in primary culture.图2.2 第二代培养的平滑肌细胞Fig.2.2 The second generation of cultured ASMCs.
10图2.1 平滑肌细胞原代培养Fig.2.1 The ASMCs in primary culture.图2.2 第二代培养的平滑肌细胞Fig.2.2 The second generation of cultured ASMCs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R562.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戴晓天;熊玮;杨和平;胡若兰;宋洁;段海玲;;维甲酸对大鼠气道上皮细胞增殖影响实验研究[J];重庆医学;2006年19期
2 于学军,何作云,王晓燕,高凌云,牟娇,杨生平,董琼兰;血管内皮-平滑肌细胞双层联合培养模型的改进[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3 王英,张睢扬,王希良,钱桂生;三磷酸肌醇受体各亚型在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中的表达以及在慢性哮喘中的作用[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4 薛军辉,张作明,郭群;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在微孔聚碳酸酯膜上共培养模型方法[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5 卓致远;黄茂;崔学范;殷凯生;;组织贴块法培养小鼠气道平滑肌细胞[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07年02期
6 章晓红;合成型气道平滑肌细胞与支气管哮喘[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2年04期
7 许淑云;支气管哮喘气道重构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2年05期
8 高伟良,邱晨;气道平滑肌细胞在哮喘气道重构时的增殖机制[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5年04期
9 骆仙芳;蔡宛如;王会仍;;气道平滑肌的增殖和分泌[J];国外呼吸杂志;2006年05期
10 顾剑玲;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研究现状[J];海南医学;2004年03期
,本文编号:26282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huxijib/262828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