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介素-16在胸腔积液中细胞的表达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5 07:27
【摘要】: 目的探讨白介素-16(Interleukin16,IL-16)在胸腔积液中细胞的表达及IL-16的含量与胸腔积液中细胞计数、胸腔积液的性质的关系。 方法收集各种性质的胸腔积液30例,其中良性16例,恶性14例,用瑞氏染色法对胸腔积液进行细胞分类;并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 ,FCM)检测胸腔积液中T淋巴细胞的水平;原位杂交法(In Situ Hybridization ISH)及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胸腔积液各细胞IL-16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细胞涂片法与石蜡包埋切片法进行免疫荧光双染,比较两种不同的标本制备方法下阳性细胞表达情况,同时检测胸腔积液中CD4+、CD8+细胞、CD19+B细胞、CD14+细胞的IL-16表达情况。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别并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结果分别用百分率或x±s表示,使用SPSS 13.0进行分析。 结果1.胸腔积液中IL-16mRNA在良性组总阳性表达水平(27.69±5.09)%高于恶性组(20.64±4.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㩳0.05)。在良性组淋巴细胞表达水平(22.25±4.30)%高于恶性组(15.00±3.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㩳0.05)。与恶性胸腔积液相比,单核/巨噬细胞、间皮细胞表达水平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㧐0.05);2. IL-16mRNA表达水平与淋巴细胞数呈正相关(n=30, r=0.513, P=0.004),与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间皮细胞及癌细胞无相关性。IL-16mRNA表达水平与CD3~+T淋巴细胞(n=30, r=0.384, P=0.036)、CD4~+T淋巴细胞(n=30, r=0.363, P=0.049)呈正相关,与CD8~+T淋巴细胞无相关性;3.胸腔积液中IL-16蛋白在良性组总阳性表达水平(20.69±5.72)%高于恶性组(15.36±3.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㩳0.05)。在良性组淋巴细胞表达水平(17.44±5.74)%高于恶性组(11.86±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㩳0.05)。并且与恶性胸腔积液相比,单核/巨噬细胞、间皮细胞表达水平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㧐0.05);4. IL-16蛋白表达水平与淋巴细胞呈正相关(n=30, r=0.832, P=0.000),与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间皮细胞及癌细胞无相关性。IL-16蛋白表达水平与CD3~+T、CD4~+T淋巴细胞呈正相关(r=0.396, 0.385;P=0.030,0.036);与CD8~+T淋巴细胞无相关性;5.细胞涂片法免疫荧光双染结果未见IL-16双阳性细胞,而细胞石蜡包埋切片法可见IL-16双阳性细胞;6.胸腔积液中CD4~+细胞、CD8~+细胞、CD19~+B淋巴细胞、CD14~+细胞(单核细胞)均可表达IL-16。 结论1.胸腔积液中淋巴细胞是胸腔积液IL-16的主要来源,单核/巨噬细胞是次要来源,间皮细胞极少量表达IL-16,CD4~+细胞、CD8~+细胞、CD19~+B淋巴细胞、CD14~+细胞(单核细胞)均可表达IL-16;2.胸腔积液中IL-16的表达可能与其细胞的种类以及细胞数量有关。
【图文】:
图 2 阴性对照,,免去核酸探针杂交 图 3 阴性对照,经 RNA 酶消化后杂交未见阳性(×400) 未见阳性(×400)图 4 阴性对照,与不相关探针杂交(×400) 图 5 原位杂交阳性对照(×400)
图 2 阴性对照,免去核酸探针杂交 图 3 阴性对照,经 RNA 酶消化后杂交未见阳性(×400) 未见阳性(×400)图 4 阴性对照,与不相关探针杂交(×400) 图 5 原位杂交阳性对照(×400)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R561.3
本文编号:2628296
【图文】:
图 2 阴性对照,,免去核酸探针杂交 图 3 阴性对照,经 RNA 酶消化后杂交未见阳性(×400) 未见阳性(×400)图 4 阴性对照,与不相关探针杂交(×400) 图 5 原位杂交阳性对照(×400)
图 2 阴性对照,免去核酸探针杂交 图 3 阴性对照,经 RNA 酶消化后杂交未见阳性(×400) 未见阳性(×400)图 4 阴性对照,与不相关探针杂交(×400) 图 5 原位杂交阳性对照(×400)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R56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云;张连国;张辉;周翠玲;刘颖;;固定时间对原位杂交的影响[J];滨州医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2 马云,张燕,孙长华,李冰,刘同慎;固定液对原位杂交的影响[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02年03期
3 郑晖,颜亚晖;介绍一种简单适用的胸腹水脱落细胞石蜡包埋法[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03年04期
4 刘京衢;白细胞介素-18——一种新的致炎性细胞因子[J];国外医学(创伤与外科基本问题分册);2000年02期
5 曹秀华;崔秀明;鲁玲;于瑞清;;1IL-16的合成分泌及生物学活性[J];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1998年03期
6 刘勇;杨海玉;;原位杂交的技术关键及其应用[J];江西医学检验;2006年06期
7 邵燕丽;吕世静;黄罗佳;;结核病人胸腔积液中的TNF-α和IL-10临床意义[J];临床肺科杂志;2007年03期
8 郭智俊,彭桂香,潘乃梁;胸腹水沉淀物琼脂石蜡双包埋切片法与常规涂片法的对比[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2年04期
9 谢佩蓉;白细胞介素16的研究进展[J];免疫学杂志;1997年02期
10 杨文君,任晓冰,沈宝珠,俞友娟,陈维;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在良恶性胸腹水鉴别诊断中的意义[J];实用医学杂志;2004年04期
本文编号:26282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huxijib/262829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