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Cδ抑制剂对脂多糖诱导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干预作用
发布时间:2020-05-13 03:25
【摘要】:目的:研究蛋白激酶C的亚型PKCδ在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RPMVEC)中的表达,通过观察脂多糖(LPS)诱导的RPMVEC损伤时PKCδ表达的变化,以及PKCδ抑制剂楸毒素(Rottlerin)对单层通透性增高的干预作用。探讨PKC特异性亚型在LPS诱导的RPMVEC损伤中的作用。 方法:在体外分离、培养的RPMVEC的基础上进行PKCδ的Western印迹和免疫组化检测,以及LPS作用后PKCδ表达的变化。用针头式滤器检测LPS及LPS+Rottlerin干预后RPMVEC单层滤过系数(Kf)的变化。 结果1 体外成功分离培养RPMVEC,经形态学、Ⅷ因子相关抗原及FITC-BSI结合实验证实所获得为RPMVEC;在细胞传代时采用含有EDTA的胰蛋白酶,缩短了消化传代的时间,减少了传代过程中胰蛋白酶对细胞的损伤;成功进行了细胞的冷冻和复苏,为今后的实验打下基础。2 首先通过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明确了PKCδ在RPMVEC中有广泛的表达,其表达部位位于胞浆。Western印迹检测PKCδ出现一条蛋白印迹条带,分子质量与蛋白质分子质量Mark相比,约为77KD,进一步证实了PKCδ在RPMVEC中存在。采用10μg/ml LPS作用RPMVEC 60min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KCδ表达明显增高。3 10μg/mlLPS、5μM/L Rottlerin分别作用15、30、60、90、120min,LPS组RPMVEC单层的Kf值较对照组显著增高,Rottlerin组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Rottlerin+LPS组各时相点Kf值显著低于LPS组。 结论:1 成功进行原代培养RPMVEC,形态学、Ⅷ因子相关抗原及FITC-BSI结合实验证实所获得为RPMVEC、并在对传代方法改进后成功对细胞进行冷冻和复苏。2 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证实了PKCδ在RPMVEC中有表达,其表达部位在细胞浆;LPS可导致RPMVEC表达PKCδ增高。3 采用PKCδ特异性抑制剂Rottlerin可部分抑制LPS导致的RPMVEC单层通透性增高,LPS导致RPMVEC单层通透性增高的机制可能为激活了细胞内的PKC途径。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R563.8
本文编号:2661301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R563.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建新 ,朱佩芳 ,王正国;内毒素的跨膜信号转导及其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中的作用[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2年01期
2 钱桂生;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研究现状与展望[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3年02期
3 肖贞良,孙耕耘;血管内皮屏障功能调节的研究进展[J];生理科学进展;1998年03期
4 陈敏,唐建武;PKC亚型的生物学特性与调节功能[J];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2002年05期
5 孙耕耘,肖贞良,方传彪;山莨菪碱对内毒素致肺微血管内皮细胞骨架变化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1年02期
6 肖贞良,孙耕耘,钱桂生;肺循环灌注对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分离和培养的影响[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1999年11期
7 杨滔,黄巧冰;蛋白激酶C在调节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中的作用[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2年06期
8 丁自强,李少华;体外研究血管内皮细胞单层通透性的新方法[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1992年03期
9 吴洁,倪沛洲,凌霞;蛋白激酶C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物化学杂志;2001年03期
10 孙耕耘,钱桂生,徐剑铖;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与急性肺损伤、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7年02期
本文编号:26613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huxijib/266130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