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肺炎患者血嗜酸性粒细胞变化及其意义的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1 08:43
【摘要】:研究背景: 重症肺炎根据获得环境不同分为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和重症医院获得性肺炎(SHAP),SCAP及SHAP均有很高的患病率和病死率,因此,寻找简单有效的临床监测指标成为重症肺炎研究的内容之一。嗜酸性粒细胞起源于骨髓内多能造血干细胞(CFU-S),经过单向嗜酸性祖细胞(CFU-EOS)阶段,在有关生成素诱导下逐步分化、成熟为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的动态变化在变态反应性疾病哮喘及术后和大面积烧伤病人已有了较多报道,并且临床病情评估中具有很好的价值,近年来在SARS患者中,也发现绝大多数重型SARS患者嗜酸性粒细胞显著降低,研究显示病毒性肺炎感染时可能通过免疫调节来影响嗜酸粒细胞的表达,但是,是否仅仅表现在病毒性肺炎中,对于不同病原体(细菌、真菌,甚至混合感染)所致的重症肺炎中嗜酸性粒细胞表达情况又如何,是否对于治疗效应具有一定的动态评估效应尚需明确。 目的: 了解重症肺炎患者血嗜酸性粒细胞动态变化的规律,分析其与病情严重程度以及肺炎有关指标的关系,探讨重症肺炎血嗜酸性粒细胞变化的影响因素及临床意义。 方法: 为前瞻性观察研究,研究对象为2010年1月~2010年7月收住本院综合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 ICU)的重症肺炎患者30例。检测入科后第1、3、7、14天的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inophil count)、白细胞计数(Leucocyte count, 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rophil pet, NE%)、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皮质醇;同时记录患者第Ⅰ、3、7、14天的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linical pulmonary infection score, CPIS)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 APACHEⅡ)。 使用SPSS16.0统计软件,分析患者入科后的血EOS计数的动态变化,比较不同预后患者EOS计数的动态变化及组间差异。分析EOS计数和相应时相点的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及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变化的相关性;分析EOS计数与相应时相点WBC、NE%、CRP、皮质醇等炎症指标的相关性;进一步分析EOS计数、WBC、NE%、CRP、皮质醇等与预后和病情严重度的相关性;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EOS计数和上述WBC、NE%、CRP、皮质醇等对于判断重症肺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患者EOS计数、WBC、NE%、CRP、皮质醇判断预后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并采用Z检验分别与相应时相点的血EOS计数对预后的ROC曲线进行曲线下面积比较。 结果: 重症肺炎患者入科后第1、3、7、14天血EOS计数分别为(0.03±0.05)×109/L (0.08±0.12)×109/L、(0.07±0.11)×109/L、(0.11±0.16)×109/L,随时间推移呈上升趋势。EOS计数在死亡组变化不明显,而存活组呈持续上升趋势,后者在入科后第3、7、14天血EOS计数分别为(0.16±0.12)×109/L、(0.17±0.10)×109/L、(0.31±0.13)×109/L,均显著高于前者相应时相点的(0.05±0.08)×109/L、(0.02±0.07)×109/L、(0.01±0.03)×109/L 患者血EOS计数相应时点与APACHEⅡ在入科后第7、14天呈负相关,与CPIS在第7、14天呈负相关。患者EOS计数相应时点与NE%在第7天呈负相关,与CRP在第7、14天呈负相关,与皮质醇在第14天呈负相关。 患者CRP与相应时相点APACHEⅡ在入科后第14天呈显著正相关,与CPIS在入科后第7、14天呈显著正相关;皮质醇与相应时相点APACHEⅡ在入科后第1、3、7、14天均呈显著正相关,与CPIS在入科后第1、3、7、14天均呈显著正相关。 患者WBC在入科后第1、3、7、14天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NE%在入科后第1、3、7、14天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RP入科后第7、14天死亡组分别为(132.76+99.32)mg/L、(153.92±109.15)mg/L均显著高于存活组相应时相点的(63.77±39.18)mg/L(39.12±29.47)mg/L,两组比较(均P0.05),而在第1、3天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皮质醇入科后第7、14天死亡组分别为(31.33±5.68)μg/dL、(40.42±5.87)μg/dL均显著高于存活组相应时相点的(23.40±7.30)μg/dL、(20.49±6.18)μg/dL,两组比较(均P0.05),而在第1、3天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自变量中仅EOS和皮质醇是判断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入科后各时相点EOS、WBC、NE%、CRP、皮质醇判断预后的ROC曲线中,仅EOS第7、14天ROC曲线下面积显著大于0.5,皮质醇第7、14天、CRP第14天ROC曲线下面积显著小于0.5(均P0.05);与EOS判断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比较,WBC曲线下面积在第7、14天、NE%曲线下面积在第3、7、14天、CRP曲线下面积在第7、14天、皮质醇曲线下面积在第3、7、14天均显著小于相应时相点EOS曲线下面积(均P0.05),而它们在其余时点与EOS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重症肺炎患者血EOS计数与全身炎症反应等因素有关,其动态变化可以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可作为重症肺炎救治中病情监测的有效指标。
【图文】:
同一时间点两组间血EOS计数在第3天、第7天和第14天存活组明显高于死亡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其中第3、7天t分别为一2.56,一4.43均P<0.05第14天t为一9.35,,P<0.01),而第1天的组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详见表3.1,图3.2)o表3.1存活组和死亡组血EOS计数动态变化(厉士S)第1天
本文编号:2691234
【图文】:
同一时间点两组间血EOS计数在第3天、第7天和第14天存活组明显高于死亡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其中第3、7天t分别为一2.56,一4.43均P<0.05第14天t为一9.35,,P<0.01),而第1天的组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详见表3.1,图3.2)o表3.1存活组和死亡组血EOS计数动态变化(厉士S)第1天
本文编号:26912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huxijib/269123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