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呼吸病论文 >

不同免疫状态肺隐球菌病的临床特点分析

发布时间:2020-06-04 22:47
【摘要】: [目的]归纳总结不同免疫状态人群罹患肺隐球菌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实验室检查及用药、转归等方面的特点,以提高该病的临床诊治水平。 [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统计1998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入住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和上海市胸科医院等上海地区多家教学医院的100例确诊及临床诊断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情况、基础疾病、临床症状、合并症、影像学特征、微生物学、隐球菌抗原乳胶凝集试验及其他相关实验室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治疗方案及预后等。以患者的免疫状态进行分层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平均数±标准差来描述,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构成比来描述,使用Pearson-X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 [结果] 1)100例肺隐球菌病患者年龄18-75岁,平均年龄45岁,其中31-60岁占74.00%,男女性比例为1.54:1。分组资料显示,非免疫受损患者年龄范围18-75岁(平均年龄45岁),男女比1.39:1;免疫受损患者年龄范围22-64岁(平均年龄44岁),男女比2.25:1;两组年龄及性别分布无统计学差异。 2)100例肺隐球菌病患者中无既往基础疾病史者46例,占46.00%。54例存在一种或多种疾病。 3)患者起病以咳嗽、咳痰、发热、胸痛为主要症状,发生率分别为61.00%、41.00%、34.00%、17.00%,23.00%患者无任何症状,为体检时发现影像学异常而就诊。分组资料显示,非免疫受损患者起病多隐匿,常无症状或仅表现为咳嗽咳痰,免疫受损患者多表现为咳嗽咳痰伴发热,两组症状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4)影像学资料显示,59.00%患者病灶位于胸膜下,41.00%病灶随机分布;病灶以单肺累及为主,占67.00%;病灶在肺野局部的占52.00%,其中上叶占10.00%、中叶占4.00%、下叶占38.00%。分组资料显示,非免疫受损患者病灶以胸膜下分布为主,占66.22%;而免疫受损患者病灶多肺内随机分布,占61.54%;两组病灶分布部位有统计学差异(P0.05)。就病灶在肺野分布而言,非免疫受损患者以单肺病变为主,占72.97%,而免疫受损患者单肺累及仅占50.00%,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免疫受损患者病灶多局限于单肺叶,占59.46%,免疫受损患者病灶分布大多较广泛,单叶分布仅占30.77%,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例肺隐球菌病患者中49例(49.00%)病灶形态呈结节/肿块影,22例(22.00%)呈片状浸润影,23例(23.00%)为混合病变,60例(60.00%)患者伴有空洞、淋巴结肿大、支气管充气征等征象。非免疫受损患者病灶形态以结节/肿块影为主,占55.41%,斑片状浸润影占21.61%,混合病变占22.97%;免疫受损患者病灶形态多样化,其中结节/肿块影占30.77%、片状浸润影占23.08%、混合病变占23.08%,另有两肺弥漫粟粒影4例(15.38%),间质性肺炎2例(7.69%);两组病灶形态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5)。 5)100例PC患者中白细胞计数正常89例(89.00%),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正常80例(80.00%),CRP正常76例(76.00%)。非免疫受损患者白细胞计数升高占5.41%,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占10.81%,CRP升高占16.22%;免疫受损患者白细胞计数升高占23.08%,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占30.77%,CRP升高占46.15%;两组在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以及CRP方面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6)64例患者行痰隐球菌培养,仅3例阳性,阳性率4.69%。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液隐球菌培养6例,阳性2例(33.33%)。经纤支镜吸出液隐球菌培养1例,结果阳性。9例患者行TBLB组织隐球菌培养,阳性2例(22.22%)。14例患者行经皮肺穿刺组织隐球菌培养,阳性3例(21.43%)。8例行血隐球菌培养,均为免疫受损患者,阳性4例(50.00%)。24例患者同时行脑脊液隐球菌涂片及培养,阳性7例,阳性率29.17%。其中,非免疫受损患者脑脊液涂片及培养阳性率6.25%(1/16),而免疫受损患者阳性率可达75.00%(6/8),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7)83例患者行血清隐球菌乳胶凝集试验,其中非免疫受损患者64例,阳性57例,阳性率89.06%,免疫受损患者19例均为阳性,阳性率100%。免疫受损患者血清隐球菌抗原滴度普遍较高,88.24%患者滴度≥1:640;而非免疫受损患者滴度≥1:640仅占50.00%,两者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83例患者根据病灶数量分组比较可见,26例单发病灶患者乳胶凝集试验阳性率为80.77%,而57例多发病灶患者阳性率高达96.49%,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83例患者根据病灶形态分组比较可见,36例结节/肿块影患者乳胶凝集试验阳性率为80.56%,而47例多发病灶患者阳性率高达100%,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8)19例患者行TBLB,病理结果阳性14例(73.68%)。36例患者行经皮肺穿刺活检,病理结果阳性26例(72.22%)。21例行手术切除,术后病理均阳性。病理类型以炎性肉芽肿型为主,占86.21%,结节状纤维肉芽肿型较少见,粘液胶样病变型仅1例,为免疫受损患者。非免疫受损患者与免疫受损患者病理类型无明显差异。 9)肺隐球菌病患者误诊率52.00%,其中误诊肺癌19例(19.00%),肺结核8例(8.00%),肺炎22例(22.00%),结节病2例(2.00%),机化性肺炎1例(1.00%)。 10)74例非免疫受损患者中合并隐球菌脑膜炎1例(1.35%),而26例免疫受损患者中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有6例(23.0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11)患者治疗方式以单纯药物治疗为主,占77.00%;手术切除3例,均为非免疫受损患者,占3.00%;手术联合药物治疗18例,占18.00%;未治疗2例(2.00%)。患者总体预后良好,痊愈/好转率82.14%,病死率4.76%,复发率3.57%。非免疫受损患者痊愈/好转率达89.06%,死亡率0.00%;而免疫受损患者痊愈/好转率仅60.00%,死亡率高达20.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例伊曲康唑单药治疗患者,痊愈/好转8例(100%)。 [结论] 1.肺隐球菌病多见于中青年,男性多于女性。 2.较多肺隐球菌病发生于无既往基础疾病者,无既往基础疾病不能排除肺隐球菌病可能。 3.无症状肺隐球菌病患者多见于非免疫受损者,免疫受损患者肺隐球菌病多以发热、咳嗽、咳痰起病。 4.肺隐球菌病肺内病灶多呈结节/肿块和斑片影,‘.60%可伴有空洞、纵隔淋巴结肿大或支气管充气征等征象。 5.非免疫受损肺隐球菌病患者病灶多靠近胸膜,病变累及单侧肺野较多,且多局限于单个肺叶;病灶形态以结节/肿块影为多见。 6.免疫受损肺隐球菌病影像学上病灶表现类型多样化,病变分布较广泛而随机。双肺弥漫粟粒影、间质性肺炎样改变主要见于免疫受损患者。 7.血清隐球菌抗原检测有助于肺隐球菌病诊断,且在多发病灶和非单纯结节/肿块影患者中敏感性更高,诊断价值更大。 8.免疫受损肺隐球菌病患者血清隐球菌抗原高滴度(≥1:640)相对于非免疫受损患者更为多见。 9.免疫受损肺隐球菌病患者发生隐球菌性脑膜炎几率相对高且病死率高,应注意排除中枢神经系统累及可能。 10.免疫受损患者血隐球菌培养阳性率较高,可能有重要诊断价值,且血培养阳性患者预后较差。 11. TBLB和PCNB诊断肺隐球菌病阳性率较高,且两者可互为补充。 12.伊曲康唑可作为氟康唑的替代治疗用药,应受到临床重视。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R51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傅红梅;谭毅刚;刘志辉;李嫣红;陈品儒;杨朝晖;;免疫受损状态下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临床特征[J];广东医学;2011年14期

2 董亚琼;杜娟;;不典型隐球菌病3例临床分析[J];山东医药;2011年32期

3 张意仲;陈波;刘勇进;叶帆;张士良;;原发性肺隐球菌病1例[J];武警医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4 刘旭春;蒋国华;;免疫健全者肺隐球菌病3例报告及诊疗现状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1年11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飞;韩翔;;原发性肺隐球菌病一例并文献复习[A];第十届全国化疗药理暨抗感染药理高峰论坛资料汇编[C];2010年

2 张缨;李祥周;乐美兆;姜少军;周晓军;;肺隐球菌病的超微结构观察[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日程及论文汇编[C];2010年

3 王凌伟;陈丹丹;袁亦英;邱晨;;原发性肺隐球菌病12例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1(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4 徐礼裕;柳德灵;余英豪;注铁柱;刘道明;赖国祥;;38例病理确诊肺隐球菌病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1(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5 王咏梅;王承志;杨鸿春;王潇;;肺隐球菌病误诊为结核病5例病理学分析[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日程及论文汇编[C];2010年

6 王咏梅;王承志;杨鸿春;王潇;;肺隐球菌病误诊为结核病5例病理学分析[A];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7 李闻涛;刘辉国;徐永健;;肺隐球菌病14例报道及421例荟萃分析[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1(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8 徐向阳;李莹;杨柳;黄德珍;周红梅;;老年肺隐球菌病的CT诊断[A];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0年

9 陈友三;谢丽璇;刘士远;;肺隐球菌病的CT表现[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放射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10 朱利平;石尧忠;翁心华;潘孝彰;章婉琴;;肺隐球菌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11例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感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陆鸿元 金芷君;养鸽者盗汗为哪般?[N];上海中医药报;2003年

2 李淑萍;隐球菌病[N];医药经济报;2000年

3 通讯员 王根华 本报记者 胡德荣;与真菌病较量半个世纪[N];健康报;2010年

4 解放军空军总医院呼吸内科教授 张波 本报记者 魏平 整理;移植术后肺部真菌感染:早治疗 延长疗程[N];医药经济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谢丽璇;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影像学特征的临床及动物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2 刘军;深部真菌感染的快速分子诊断及其临床应用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年

3 张辉军;NOD蛋白在烟曲霉感染小鼠肺组织中的表达及对烟曲霉孢子的识别机制[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范碧君;不同免疫状态肺隐球菌病的临床特点分析[D];复旦大学;2010年

2 赵宇;非免疫缺陷宿主肺隐球菌病临床分析及乳胶凝集试验的诊断价值[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3 骆静;1、肺隐球菌病动物实验研究 2、大气道形态改变及诊断价值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4 陈淑玲;肺隐球菌病临床特点(附4例临床分析)[D];浙江大学;2007年

5 刘莉;非血液/恶性肿瘤、HIV阴性宿主肺隐球菌病临床分析[D];复旦大学;2009年

6 徐礼裕;62例侵袭性肺真菌病的临床分析及诊治探讨[D];福建医科大学;2010年

7 王剑磊;系统性真菌病的诊断试验及流行病学调查[D];山西医科大学;2005年

8 王山山;无明显宿主因素侵袭性肺真菌病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D];山东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970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huxijib/26970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379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