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哮喘模型的改良与评价
发布时间:2020-06-05 07:31
【摘要】: 目的 通过对大鼠肺的病理组织学检查、肺泡灌洗液(BALF)的细胞学分析、血清IgE、卵蛋白(OVA)特异性IgE检测以及气道阻力的测定,探讨泵雾化和超声雾化两种激发方式制备大鼠哮喘模型的优劣以及不同浓度的卵蛋白激发对大鼠哮喘模型的影响。为进一步改良大鼠哮喘模型使其更适于哮喘的发病机制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将40只SD大鼠分为5组:对照组(Control8只)、超声雾化组(Ultra组8只)和泵雾化组(Pump组),其中泵雾化组按照卵蛋白激发浓度的不同分为Pump1组(激发浓度为1%8只),Pump2组(激发浓度为2%8只),Pump3组(激发浓度为4%8只)。Control组予lml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其余4组予10%OVA混合液lml(含OVA100mg、氢氧化铝100mg及灭活百日咳杆菌苗5×109个作为免疫佐剂)致敏。2周后再以OVA进行激发,Pump各组置于自制的透明密闭有机玻璃筒(3.52cm2×π×19.5 cm)内,用PARI BOY高频雾化器作为泵雾化器提供雾化动力,分别雾化吸入1%,2%,4%OVA进行激发,10 min/次,每天1次,每周3次,共6周。Ultra组用超声雾化器吸入2%OVA进行激发。30 min/次,每天1次,每周3次,共6周。Control组以生理盐水代替2% OVA泵入雾化进行激发,10 min/次,每天1次,每周3次,共6周。各组实验大鼠于末次激发24小时后(即第57天)腹腔注射10%水合氯醛5ml/kg麻醉,采用BUXCO测定气道阻力,测定后腹腔静脉采血lml,取血浆检测IgE、SIgE含量。腹主动脉放血处死,取右肺组织用于常规苏木精—伊红(HE)染色、Masson三色染色和AB-PAS染色检测,分析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情况;做左肺支气管肺泡灌洗,行BALF细胞学分析。 结果 1.各组动物的一般观察 激发过程中,Ultra组和Pump各组大鼠逐渐出现烦躁不安、抓耳挠腮、呼吸急促、呈点头状呼吸、活动进食减少或俯卧不动、出现竖毛、毛发失去光泽甚至脱毛、反应迟滞等哮喘样症状。激发过程结束时,Ultra组和Pump各组大鼠均出现呼吸急促、点头状呼吸、腹肌痉挛等表现,而Control组大鼠激发前后一般观察无明显变化,呼吸平稳,运动敏捷。 2.病理组织学检查 2.1病理切片 Control组肺组织病理学检测未见气道炎症改变,肺内支气管管壁无增厚、支气管管腔规则、粘膜上皮整齐,管腔内无炎性渗出物,气道周围未见明显炎性细胞浸润。Ultra与Pump各组支气管周围可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包括:EOS、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等;炎性细胞主要在支气管粘膜下层及粘膜外层、肺泡壁和小血管周围等处浸润,肺间质可见EOS,支气管内可见粘液栓;气道上皮有脱落、断裂和增生,杯状细胞和腺体增生,上皮下胶原和细胞外基质沉积,平滑肌肥大、平滑肌细胞聚集增多,基底膜增厚且形态不规则。 2.2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学的比较 1)支气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评分:与Control组相比较,Pump各组及Ultra组支气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评分显著增高(P0.01);Pump各组与Ultra组以及Pump各组之间支气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 2)支气管管壁周围EOS变化:与Control组比较,Pump各组及Ultra组支气管管壁周围EOS显著增高(P0.01);Pump各组与Ultra组以及Pump各组之间支气管管壁周围EOS无显著差异(P0.05)。 3)与Control组比较,Pump各组及Ultra组的气道平滑肌面积、杯状细胞占上皮细胞百分比、胶原沉积面积明显增高(P0.01);而与Ultra组比较,Pump各组的气道平滑肌面积、杯状细胞占上皮细胞百分比、胶原沉积面积增高(P0.01);而Pump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各组大鼠BALF细胞数比较 1)BALF细胞细胞总数分析:相对于Control组,Pump各组及Ultra组BALF细胞总数显著增高(P0.01);但Pump各组与Ultra组以及Pump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 2)各细胞分类比较:与Control组相比,Pump各组及Ultra组各细胞分类中EOS,淋巴细胞、显著增高,尤以EOS为主(P0.01);巨噬细胞显著降低(P0.01);但Pump各组与Ultra组以及Pump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 4各组大鼠血清总IgE、SIgE比较 Ultra组和Pump各组血清总IgE和SIgE水平明显高于Control组(P0.01); Pump各组血清总IgE和SIgE水平均高于Ultra组(P0.01);而Pump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 5各组大鼠气道阻力(Raw)的变化值比较 1)气雾吸入组胺激发能导致Ultra组及Pump各组的Raw值增加,气道阻力随着组胺用量的逐渐增加而逐渐增强。 2)Ultra组及Pump各组大鼠Raw值均大于Control组(P0.01),提示Ultra组及Pump各组大鼠的气道反应性明显增高;Pump各组大鼠Raw值较Ultra组大鼠的气道反应性均明显增高(P0.05);而Pump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 1)通过卵蛋白(OVA)与免疫佐剂氢氧化铝、灭活百日咳杆菌致敏,OVA超声雾化或泵雾化激发均能够成功复制哮喘大鼠模型。 2)使用改良后泵雾化激发的方式复制哮喘大鼠模型优于传统的超声雾化激发方式。 3)在一定范围下,卵蛋白泵雾化激发浓度对模型制作无明显影响。
【图文】:
Pulllp组气道平滑肌面积、杯状细胞占上皮细胞百分比、胶原沉积面积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PulnP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一2,图3一2,图3一3,图3一6)图3一1肺组织病理切片HE染色 x100A:Contr。l组,仅有及少量的炎性细胞,支气管壁完整;B:ultra组,可见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支气管壁破坏,C:PumPI组,可见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支气管壁破坏严重,气道上皮脱落, D:PumPZ组,可见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支气管壁破坏严重,气道上皮脱落 .E:PumP3组
Pulllp组气道平滑肌面积、杯状细胞占上皮细胞百分比、胶原沉积面积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PulnP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一2,图3一2,图3一3,图3一6)图3一1肺组织病理切片HE染色 x100A:Contr。l组,,仅有及少量的炎性细胞,支气管壁完整;B:ultra组,可见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支气管壁破坏,C:PumPI组,可见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支气管壁破坏严重,气道上皮脱落, D:PumPZ组,可见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支气管壁破坏严重,气道上皮脱落 .E:PumP3组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R562.25
本文编号:2697715
【图文】:
Pulllp组气道平滑肌面积、杯状细胞占上皮细胞百分比、胶原沉积面积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PulnP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一2,图3一2,图3一3,图3一6)图3一1肺组织病理切片HE染色 x100A:Contr。l组,仅有及少量的炎性细胞,支气管壁完整;B:ultra组,可见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支气管壁破坏,C:PumPI组,可见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支气管壁破坏严重,气道上皮脱落, D:PumPZ组,可见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支气管壁破坏严重,气道上皮脱落 .E:PumP3组
Pulllp组气道平滑肌面积、杯状细胞占上皮细胞百分比、胶原沉积面积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PulnP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一2,图3一2,图3一3,图3一6)图3一1肺组织病理切片HE染色 x100A:Contr。l组,,仅有及少量的炎性细胞,支气管壁完整;B:ultra组,可见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支气管壁破坏,C:PumPI组,可见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支气管壁破坏严重,气道上皮脱落, D:PumPZ组,可见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支气管壁破坏严重,气道上皮脱落 .E:PumP3组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R562.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艳,杨文思,黄瑾,林树青;小鼠实验性哮喘模型肺功能检测初步探讨[J];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2 迟磊,符州,戴继宏,王莉佳;过敏性哮喘大鼠模型的建立[J];重庆医学;2003年04期
3 司小兵;陈淑彦;关东升;王晶;刘世琼;;“咳喘宁”贴膏对支气管哮喘模型大鼠血清IgE影响的研究[J];甘肃中医;2007年01期
4 王妍;金先桥;;支气管哮喘实验模型的研究进展[J];国际呼吸杂志;2006年01期
5 肖梅,胡雪,吴琳娜;老年病人使用不同雾化吸入器的疗效对比[J];华西医学;2003年01期
6 王宏伟;周丹;邵玉霞;;吸入布地奈德对哮喘大鼠气道重构的影响[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7 高光凯,刘又宁;氦氧混合气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8 吉宁飞;卞涛;陈力;符晓苏;殷凯生;;支气管哮喘大鼠模型的建立与气道反应性的测定[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11期
9 吉宁飞;周玉婷;何畏;卞涛;殷凯生;;地塞米松对哮喘大鼠T-bet、GATA-3及气道炎症的作用机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11期
10 周妍;周新;王笑秋;;1,25-二羟维生素D_3对哮喘大鼠调节性T淋巴细胞和气道炎症的影响[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年07期
本文编号:26977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huxijib/269771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