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洛酮对大鼠油酸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影响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5 16:39
【摘要】:目的:观察纳洛酮早期应用对油酸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Wistar大鼠的肺湿干重比值、肺组织病理学变化的影响,并通过观察血液中TNF-α、IL-1β、ET-1的浓度以及肺组织MDA含量、肺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进一步探讨纳洛酮对ARDS治疗作用的可能机制。 方法:将30只健康的Wistar大鼠,体重200~250g,随机分为对照组、油酸组、纳洛酮组,每组10只。 1.对照组:用乌拉坦(1.0g/kg)麻醉后分离一侧股静脉,由股静脉注入NS4.1ml/kg。 2.油酸组:麻醉后同样方法股静脉注射油酸0.1ml/kg,立即由股静脉注射NS4.0ml/kg。 3.纳洛酮组:同样手术方法股静脉注入油酸0.1ml/kg,立即由股静脉注射纳洛酮1.0mg/kg(溶于NS2.0ml/kg)。 在静脉注入纳洛酮后3h处死动物,腹主动脉完全取血,分别放入试管中,分离血清和血浆,待测TNF-α、IL-1β、ET-1。取出肺组织,观察外形变化,并剪下肺叶,用滤纸吸干,电子天平准确读取左肺湿重,左肺干重,待测肺组织MDA,并固定制片光镜、电镜观察右肺组织改变。 结果: 1.油酸组、纳洛酮组的左肺湿干重比值,血液中TNF-α、IL-1β、ET-1的含量及肺组织MDA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纳洛酮组与油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0.05)。血液中TNF-α、IL-1β、肺组织MDA的含量与相应的左肺湿干重比值存在相关性(p<0.01或0.05),肺组织MDA的含量与血清中TNF-α、IL-1β含量存在相关性(p<0.01)。 2.光镜下油酸组可见肺间质和肺泡内水肿,微血管淤血,灶性或大片的肺泡萎缩,部分可见透明膜形成,并有坏死出现;纳洛酮组上述表现较轻;对照组无上述改变。
【学位授予单位】:延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R563.8
本文编号:2714703
【学位授予单位】:延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R563.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惠明,石玉枝,刘凤玉;维生素E和二甲亚砜对油酸型ARDS防治作用的研究[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2 陆月明;油酸致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析评[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5年01期
3 许国根 ,陈雯 ,陈颖 ,缪群 ,张万光,汪志伟;急性肺损伤患者血浆颗粒膜蛋白-140改变的临床意义[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01年04期
4 张银清,陈汉民,尹家和,黄国河,余锦刚;纳洛酮对重型脑损伤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4年08期
5 崔乃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的新进展[J];当代医学;2001年09期
6 李琦,钱桂生,张青,高正今,赵青,李海斌;递增剂量脂多糖致伤对大鼠SIRS肺损伤的影响[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1年11期
7 曹相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策略与病死率[J];宁夏医学杂志;2003年02期
8 刘和亮,赵金垣;活性氧自由基在ARDS发病机制中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03年02期
9 蔡小芳,孙继民,徐俊,麦根荣;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气道吸出物内皮素-1、白细胞介素-8检测的意义[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5年06期
10 崔东哲,陈立波,熊少伟,宋惠民,宋光民;先天性心脏病并肺动脉高压患儿血清一氧化氮和血浆内皮素变化的意义[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4年03期
本文编号:27147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huxijib/271470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