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诱因分析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英,李艳,刘恩梅,陈坤华,李芙蓉;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治疗儿童中重度哮喘的临床研究[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2 郝建,彭晓露,郑青荣,王伟,周敏;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浆内皮素含量与肺功能变化的研究[J];安徽医学;2003年02期
3 李泽庚;张杰根;彭波;张念志;韩明向;;肺气虚证患者血清IL-8、TNF的水平及临床意义[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4 赵海军,丁亚春,刘娅,史杰萍,刘华锋,张婕,成焕吉,崔燕南,侯松萍;肿瘤坏死因子启动子基因多态性与哮喘的相关性[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年03期
5 刘政,姚婉贞,陈燕,丁艳苓;白细胞介素-9在慢性阻塞性肺病发病中的作用[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年04期
6 朱凯勋;哮喘患者诱导痰中内皮素活性研究[J];中国医师杂志;2001年04期
7 欧阳若芸,向旭东;甲氨碟呤在激素依赖型哮喘中的疗效研究及安全性评价[J];中国医师杂志;2003年09期
8 侯冬青;杨辉红;李朝霞;李双娥;;气道反应性/可逆性测定诊断咳嗽变异型哮喘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师杂志;2006年01期
9 赵志强,王长征;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时动脉血气变化的探讨[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10 赵志强,王金平,王长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支气管哮喘患者气道阻塞可逆性的比较[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3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张家骝;姚为群;张静珊;;蝉地二陈汤加吸入疗法治疗轻中度哮喘42例观察[A];第七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呼吸病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二)[C];2004年
2 林江涛;何权瀛;姚婉贞;聂秀红;张杰;许文兵;;北京市城区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控制现状及对疾病认知程度的调查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哮喘学术会议暨中国哮喘联盟第一次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3 苏楠;林江涛;杨萌;陈欣;何洁;何权瀛;曹兆龙;陈宝元;肖毅;阎锡新;;妥洛特罗贴剂治疗轻中度持续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哮喘学术会议暨中国哮喘联盟第一次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4 张晓岩;林江涛;李香凝;杨萌;俞红霞;李桂琴;黄小杰;王萍;张岚;周童亮;舒峻;;PAI-1基因多态性与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塑关系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哮喘学术会议暨中国哮喘联盟第一次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5 张晓岩;林江涛;刘翠丽;苏楠;陈欣;舒峻;张岚;周童亮;李桂琴;黄小杰;王萍;;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基因多态性对支气管哮喘发病及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水平影响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哮喘学术会议暨中国哮喘联盟第一次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6 郑湘瑞;;中医药调整特应性素质症状和免疫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第12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姜丕政;周炜炜;胡雅国;崔丽笙;;泻肺定喘方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观察[A];第三届浙江省中西部科技论坛论文集(第六卷 中西医分卷)[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施毅;肺炎衣原体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和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2年
2 辛晓峰;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塑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3 张弘;变应性鼻炎与哮喘气道炎症的异同及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影响[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4 蒋雄斌;CD8~+T细胞在呼吸道合胞病毒诱导的哮喘中的作用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6年
5 刘可越;紫菀散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及新药研制[D];天津大学;2006年
6 唐以军;银杏叶制剂对哮喘T淋巴细胞及其与PKC关系影响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7 孟宪明;支气管哮喘病人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的自噬现象[D];吉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锐;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哮喘的疗效和副作用的Meta-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2 张志大;口服卡介苗对哮喘患者Th1/Th2平衡的影响[D];南昌大学;2007年
3 许锐;缺氧诱导因子-1α在支气管哮喘大鼠支气管肺组织中的表达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7年
4 孔志斌;PI3K信号转导途径对哮喘患者外周血Th1/Th2失衡影响的临床研究[D];泸州医学院;2007年
5 曲晓红;防哮颗粒防治儿童缓解期哮喘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7年
6 刘莎;支气管哮喘IL-4/IL-4R通路过度活化及其与转录因子STAT4/STAT6的关系[D];重庆医科大学;2007年
7 崔芳囡;麻红止哮合剂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7年
8 秦鑫;T淋巴细胞亚群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D];山西医科大学;2003年
9 李学明;哮喘患者外周血趋化因子RANTES、MIP-1α和IL-8变化的临床意义[D];苏州大学;2003年
10 蒋轶文;哮喘患者诱导痰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及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变化及意义[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克明;喘舒膜治疗支气管哮喘及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358例[J];山东医药;1980年02期
2 赵耕源;支气管哮喘与精神病(附7例报告)[J];新医学;1980年07期
3 ;咨询[J];新医学;1980年11期
4 张森泉;CJFD1980[J];广东医学;1980年02期
5 ;喘敌素[J];江苏医药;1980年01期
6 游一中,邓伟吾,胡曾吉,邓丽叶,姚永芳,郑志学;喘立平栓对支气管哮喘和喘息型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摘要)[J];江苏医药;1980年02期
7 张强华;粘膜纤毛功能紊乱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作用[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80年Z1期
8 杨世安;新型口服有效抗变应剂:3,4-二氢-4-氧代噻嗯并[2,3-d]嘧啶-2-羟酸酯(盐)的合成[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1980年03期
9 丁钰熊,杨伟君;支气管哮喘的中医防治[J];上海中医药杂志;1980年06期
10 陈令贵;吴友元;;远红外线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140例疗效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198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金磊;;论天人相应与支气管哮喘[A];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7年
2 张玉环;李才;翁福海;林秀珍;;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致细胞因子改变的研究[A];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7年
3 林矛;;小针刀治疗支气管哮喘156例[A];针刀医学论文精选[C];1999年
4 马脑武;;藏药并用艾灸治疗支气管哮喘10例疗效观察[A];中国民族医药学会首届研讨会论文汇编[C];1996年
5 邵长荣;;支气管哮喘辩证用药、配伍组方谈体会[A];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呼吸病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0年
6 许建中;;我国中西医结合防治支气管哮喘研究进展[A];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呼吸病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0年
7 张燕萍;苗青;安学东;;支气管哮喘中西医结合诊疗常规探讨[A];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呼吸病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0年
8 林恩尧;;老年性支气管哮喘特点观察[A];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呼吸病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0年
9 洪广祥;;蠲哮片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和药理研究[A];国际传统医药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0年
10 杨胜辉;;定哮平喘方多途径给药治疗支气管哮喘中度发作54例[A];国际传统医药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 邵萍 周新;美国支气管哮喘诊疗指南更新(二)[N];中国医学论坛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吴正友;规范治疗 80%的哮喘患者可以得到控制[N];科学时报;2008年
3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 张虹;巧用地龙疗疾患[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4 杨柏辉;红原新农合运行平稳[N];阿坝日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刘明中;“这种好事,过去想都不敢想”[N];中国财经报;2009年
6 受访专家: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 余少平 本报记者 郭静 通讯员 邓爱文 何为;久咳不愈 未必呼吸系统有病[N];广东科技报;2008年
7 王强;消心痛的新用途[N];农村医药报(汉);2008年
8 白雪;急性左心衰竭的家庭急救[N];农村医药报(汉);2008年
9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呼吸内科主任、主任医师 张惠勇;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中医治疗[N];文汇报;2009年
10 吕静;继承中医精华 不断推陈出新[N];本溪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化鹏;过敏性哮喘中Eotaxin及CCR3致气道炎症机制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1年
2 樊卫文;转化生长因子Beta在气道重建中的作用和机制及气道重建的防治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1年
3 兰智慧;益气护卫汤对哮喘小鼠免疫状态影响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2年
4 任传云;哮喘宁颗粒剂对哮喘大鼠糖皮质激素受体影响的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2年
5 杨保林;哮喘宁对心理应激哮喘大鼠肺内神经肽影响的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2年
6 刘瑞麟;干细胞因子与支气管哮喘发病的相关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2年
7 王雯;IL-4、β_2-AR基因多态性及ECP、IgE与维吾尔族支气管哮喘的关系[D];新疆医科大学;2003年
8 郝月琴;平哮合剂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
9 柳春;滨蒿内酯平喘作用机制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10 李俊;电针肺俞穴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平喘作用的疗效评价[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啸宇;安徽省枞阳县农村居民支气管哮喘的危险因素及对策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1年
2 朱永忠;中药雾化吸入防治支气管哮喘的实验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1年
3 姚彬;IL-8、IL-10和IFN-γ在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及周围血单个核细胞中表达的研究[D];青岛大学;2001年
4 郝小梅;祛风化痰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实验与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2年
5 房~D恭;火针对支气管哮喘IgE、IFN-γ和IL-4影响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2年
6 吴晓琴;IL-4受体α链基因多态性与支气管哮喘相关性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7 陶哲;支气管哮喘儿童尿白三烯E4的测定和临床意义[D];大连医科大学;2003年
8 李燕;白细胞介素(IL)-18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D];山西医科大学;2003年
9 宋旭红;支气管哮喘病人心理干预的探讨[D];山西医科大学;2005年
10 张元元;益肾活血平喘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
本文编号:27332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huxijib/2733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