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呼吸病论文 >

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在纵隔淋巴结病变中的初步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8 06:48
【摘要】:目的:评价纵隔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VNC)的图像质量,探讨虚拟平扫技术对纵隔淋巴结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50例纵隔淋巴结病变患者行胸部CT常规平扫及双能量增强扫描,获得动、静脉期VNC图像及碘分布图。(1)测量常规平扫及两组VNC图像气管分叉水平胸椎椎体后方肌肉的平均CT值、信噪比(SNR)、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常规三期扫描、双能量两期扫描的总辐射剂量。(2)将经临床、病理证实160枚淋巴结分为恶性组58枚(包括转移性26枚,淋巴瘤32枚)、良性组36枚(包括结核性23枚,反应性增生13枚)、正常组66枚,测量三组纵隔淋巴结常规平扫、动、静脉期VNC平均CT值并进行方差分析,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3)分别测定三组纵隔淋巴结碘分布图能量参数指标:动脉期碘覆盖CT值(CTOA)、静脉期碘覆盖CT值(CTOV)、动脉期碘浓度(ICAP)、静脉期碘浓度(ICVP)及动脉期标准化碘浓度(NICAP)、静脉期标准化碘浓度(NICVP),并对各能量参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50例患者气管分叉水平胸椎椎体后方肌肉常规平扫、动脉期及静脉期VNC平均CT值:51.93±2.98HU,52.63±2.97HU,53.29±3.08HU,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NR分别为3.62±0.39、3.96±0.43及4.08±0.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图像的质量评分分别为4.58±0.61、4.40±0.73和4.50±0.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三期扫描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D)均高于双能量两期扫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能量两期扫描ED比常规三期扫描ED平均减少约1.74mSv。(2)恶性组、良性组、正常组淋巴结的常规平扫、动、静脉期VNC的CT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淋巴结在碘分布图上的各能量参数(CTOA、CTOV、ICAP、ICVP、NICAP、NICVP)各不相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恶性组中淋巴瘤在常规平扫、动脉期及静脉期VNC的CT值高于转移性淋巴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中反应性增生淋巴结在常规平扫、动脉期及静脉期VNC的CT值高于结核性淋巴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恶性组:淋巴瘤的能量参数值高于转移性淋巴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的CTOA、ICAP、ICVP高于结核性淋巴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的CTOV、NICAP稍高于结核性淋巴结,而NICVP稍低于结核性淋巴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纵隔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与常规平扫图像质量统计学无明显差异,均能满足临床诊断需求,并且可有效降低辐射剂量。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技术有助于恶性组(淋巴瘤、淋巴结转移)、良性组(结核性、反应性增生淋巴结)及正常组淋巴结的鉴别诊断,在纵隔内淋巴结病变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遵义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816.4;R564
【图文】:

双能量,胸部CT,淋巴结,纵隔淋巴结


图 3图 3 胸部 CT 平扫加双能量增强扫描的 CTDIvol 及 D2.2 纵隔淋巴结分组情况及各参数2.2.1 纵隔淋巴结分组经临床、病理证实 38 例共计 160 枚淋巴结三组。恶性组淋巴结(58 枚)转移枚)结核性 23 枚,反应性增生 13 枚;正2.2.2 各组淋巴结的平扫 CT 值恶性组、良性组、正常组淋巴结的 C别为:恶性组(35.82±5.44HU、36.49±±2.63HU、46.08±2.57HU、46.68±2.36H52.09±3.53HU),将恶性组、良性组、巴结的 CNC、动脉期 VNC、静脉期 VN

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在纵隔淋巴结病变中的初步研究


图5c

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在纵隔淋巴结病变中的初步研究


图5d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勇;赵充;谢传淼;卢丽霞;孙颖;韩非;吴湖炳;崔念基;曾宗渊;卢泰祥;;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的CT、MRI和PET-CT诊断的对比研究[J];癌症;2006年05期

2 王华斌;李苏建;卢光明;张龙江;周长圣;王中秋;;初步评估双源CT双能量技术在孤立性肺结节研究中的价值[J];放射学实践;2010年05期

3 范璐;郭君武;张慧;;双源双能CT在尿路结石成分分析中的应用[J];放射学实践;2012年04期

4 饶艳莺;杨文洁;刘博;曹丽秀;柴维敏;陈克敏;;双能CT对肺癌淋巴结分期的可行性研究:碘浓度与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分析[J];放射学实践;2013年07期

5 于欣;任克;徐克;陈久红;赵宇;赵丽;;双源CT虚拟平扫图像质量及去除碘油的能力评价[J];放射学实践;2014年05期

6 袁元;黄子星;李真林;宋彬;邓莉萍;;双源CT双能量碘图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影像的诊断价值[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年04期

7 蒋延文;田庆;马迎民;杨震;安杨;王慧霜;陈良安;;EBUS-TBNA明确诊断纵隔结核的CT影像学表现[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8 胡奕;郭启勇;;双源CT双能量扫描技术在腹部的应用[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1年02期

9 刘华;李龙江;代晓明;;口腔癌引流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与微转移关系的研究[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7年03期

10 孙昊;薛华丹;刘炜;陈钰;苏佰燕;隋昕;德杰;明韦迪;金征宇;;双源CT泌尿系成像双能量虚拟平扫的临床评估[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本文编号:27462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huxijib/27462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927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