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特异性肺功能分布、特点及演变初探
发布时间:2020-07-16 21:19
【摘要】:研究背景: 肺功能检查是呼吸内科重要的检查方法之一,在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严重程度分级、治疗及预后评价等方面起到关键作用。肺功能检查主要包括通气功能和换气功能检查两部分,临床上以通气功能障碍最为常见。根据FEV1/FVC和TLC,可分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三种,这一标准沿用多年,也被大家广为接受。但是临床上经常遇到一些肺功能结果,按照既往的诊断标准难以分类。2009年,Hyatt等将FEV,/FVC、TLC正常,但FEV或FVC降低,或者两者均降低的肺功能定义为非特异性肺功能(NSPF)。 2005ATS/ERS关于肺功能测试的解释中,将其归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并认为这是一种少见的现象。然而,一系列的研究提示,NSPF并不是一种少见现象且长期稳定存在,于是有学者提出,NSPF是一类独立的、稳定的肺功能类型。目前关于NSPF的临床意义尚未达成共识,对该类型肺功能患者的处理还存在盲区。本研究通过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初步探讨NSPF的分布、临床特点及演变规律,以便进一步了解NSPF的特点,指导这类肺功能患者的临床处理。 研究目的: 1.分析NSPF在我院肺功能检查结果中的比例。 2.分析NSPF患者临床、影像、肺功能特点。初步探讨其可能的形成机制。 3.初步探讨NSPF的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研究方法: 本研究回顾了北京医院同一台肺功能机连续10年的数据,并进行了病例对照研究。 1. NSPF的分布 统计2003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我院南楼同一台肺功能机器进行的全套肺功能检查的数据,分析NSPF在肺功能检查结果中的比例。 2. NSPF患者的临床特点 [1].从上述数据中选取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6月30日资料完整的病例,收集临床、影像资料,肺功能指标。分析NSPF同通气功能正常组(以下简称正常组)、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组(以下简称阻塞组)、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组(以下简称限制组)和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组(以下简称混合组)的差异。 [2].2004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我院北楼同一台肺功能机记录中符合NSPF定义的肺功能,根据诊断标准分为仅FEV1降低(NSPFl).仅FVC降低(NSPF2)和FEV1、FVC均降低(NSPF3)三组,分析三组NSPF在临床特点和肺功能指标上的差异。 3. NSPF的演变及影响因素 选取2004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我院北楼同一台肺功能机记录中符合NSPF定义,截至2013年12月31日,复查过至少一次肺功能的病例,分析NSPF的转归,并探讨NSPF转变为典型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的单因素分析,符合正态分布、方差齐性的采用方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方差不齐的采用方差不等条件下的多重比较分析(Dunnett T3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多个独立样本均值齐性非参检验(K-W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Fisher精确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随访部分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应用Cox回归。 研究结果: 1. NSPF的分布2003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10年间,我院南楼同一台肺功能机共完成全套肺功能检查14771例,其中NSPF2759例,占18.68%。NSPF中FEV1、 FVC均降低组(NSPF3)比例最高,共1901例,占总例数的12.87%、NSPF的68.9%。 2. NSPF患者的临床特点 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6月30日完成全套肺功能、资料完整的病例共341例,男女比例1.37:1,平均年龄66.23±11.87岁。正常组183例(53.67%),阻塞组83例(24.34%),限制组26例(7.62%),混合组9例(2.64%),NSPF组40例(11.73%)。NSPF组女性多见,高于正常组和阻塞组(P=0.014、0.001)。NSPF组确诊气道疾病的患者比例高于正常组(p=0.035),但低于阻塞组(p=0.017)。因呼吸道症状进行肺功能检查的患者比例(40%)高于正常组(21.3%,p=0.024). NSPF组与其他类型肺功能组在年龄、BMI、目前吸烟情况、胸部手术史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 肺功能方面,与正常组相比,NSPF组小气道指标异常、RV/TLC异常升高的比例明显升高(P0.05); FEV,%pre、FVC%pre、TLC%pre、MW%pre、 FEF25%%pre. FEF50%pre、FEF75%%pre. DLCO%pre均低于正常组(P0.05),RV%pre、 RV/TLC、DLCO/VA%pre均高于正常组(P0.05)。与阻塞组相比,NSPF组小气道指标异常比例明显降低(P0.05); FVC%pre、FEF25%-75%%pre、FEF25%%pre、FEF50%%pre、 FEF75%%pre、DLCO/VA%pre均高于阻塞组(P0.05), TLC%pre低于阻塞组,两组间MVV%pre、RV%pre、RV/TLC、DLCO%pre无统计学差异。 多因素分析提示NSPF组与阻塞组间,性别(P0.001,OR15.283,95%CI3.526-66.248)、TLC%pre (P=0.02, OR0.961,95%CI0.928-0.994)、 FEF50%pre(P0.001, OR1.189,95%CI1.103-1.281)有统计学差异(P0.05)。NSPF与正常组间,性别(p=0.068, OR3.976,95%CI0.904-17.477)、 TLC%pre (p0.001, OR0.668,95%CI0.563-0.791)、FEF25%-75%%pre (p=0.004, OR0.963,95%CI0.939-0.988). RV%pre (p0.001, OR1.144,95%CI1.075-1.217). RV/TLC (p0.001, OR1.31,95%CI1.15-1.492)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NSPF多发于女性,小气道功能障碍介于正常组与阻塞组之间,RV较正常组明显升高。 40例NSPF中已确诊呼吸系统疾病的15例(37.5%),38例患有其他系统疾病。无论肺部疾病还是其他系统疾病,涉及疾病种类繁多、轻重程度不一。40例中19例行胸片检查,21例行胸部CT,影像结果无特异性,可以正常,也可出现严重的肺结构改变。 2004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我院北楼同一台肺功能机记录中符合NSPF的肺功能共138例,男女比例6.67:1,平均年龄69.2±12.4岁。其中NSPF1共57例(41.30%),NSPF2共16例(11.59%),NSPF3共65例(47.10%)。三组NSPF肺功能指标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小气道功能上,FEF25%-75%%pre中位数分别为51、90和55,小气道受损以NSPF2组最轻。41例行可逆试验,7例阳性(17.1%),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仍有22例(53.66%)为NSPF。三组NSPF在BMI、目前吸烟状况、检查目的、气道疾病史、胸部手术史、呼吸系统症状、体格检查胸部听诊、影像学肺气肿发生率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 3. NSPF的演变及影响因素 随访NSPF患者66例,中位随访时间35月(1-110月)。根据末次肺功能检查距首次确诊NSPF时间间隔分为≤12月、12月≤24月、24月≤48月、48月≤72月和72月五组,NSPF分别占同组肺功能结果的30%、33%、33%、25%、33%。末次随访结果仍为NSPF的占32%(21/66)。 60例资料齐全的患者单因素分析中,体重指数变化(p=0.031)和首诊呼吸道症状(p=0.095)与NSPF转变为典型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相关。而年龄、基线BMI、NSPF分组、FVC%pre、FEV1%pre、RV/TLC、DLC0%pre、FEF25%-75%%pre、目前吸烟情况、基础肺病、肺部Up音、肺气肿与之无关。多因素分析中,体重指数变化[风险系数(95%可信区间)=0.398(0.167-0.946),p=0.037]是NSPF转变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 研究结论: 1. NSPF是一种常见的肺功能,检出率高。 2. NSPF是一种独立的肺功能类型,但NSPF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 3.约1/3的NSPF可以长期稳定存在,1/3转变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若NSPF患者病程中出现体重指数下降,需警惕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的发生。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协和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563
本文编号:2758519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协和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56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赵海涛;;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肺功能指标特点[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2年08期
2 刘丹;王笑歌;闻德亮;;我国9城市10386例健康成人肺功能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2年06期
本文编号:27585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huxijib/275851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