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血栓栓塞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愈后生活质量的调查
发布时间:2020-07-19 03:52
【摘要】: 前言: 肺血栓栓塞症(pulmmonary thromboembolism, PTE),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肺栓塞”,是指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导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的总称。PTE是十分常见的肺血管疾病,发病急,临床症状无特异性,主要以晕厥、低血压或休克、胸痛或胸闷、呼吸急促、发热为主,漏诊、误诊率很高。若警惕性不够,巨大血栓脱落,突然阻塞肺动脉主干,病人易猝死,其中70%死于发病后2小时内。PTE在西方国家年发病率为0.5%,在美国PTE占心血管疾病第3位,仅次于冠心病和高血压,每年因PTE死亡人数达20万人,在临床常见死亡原因中居第3位,仅次于恶性肿瘤和心肌梗死。在发展中国家,每年有3千万到6千万PTE-DVT发生,因此,该病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医疗保健问题。 在我国虽无确切的PTE流行病学资料,但由于人口数量巨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静脉血栓性疾病发病率较高,而目前采取的抗凝、溶栓治疗强度不够,因此,估计PTE的绝对发病数要高于美国。国内50家医院2002-2005年完成的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肺血栓栓塞症规范诊断治疗”研究表明,我国PTE与西方国家一样,也是临床常见疾病。 自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ealth related quality of life, HRQOL)这个概念被引入国外医学界,许多生活质量测评量表被应用于对各种疾病的疗效评价。目前国内外应用这些量表对相关疾病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特点和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等已做了较多的研究,但应用在肺栓塞患者的研究,为数极少。 本研究试图通过对肺血栓栓塞患者住院期间临床表现的观察,描述肺血栓栓塞患者入院时的主要临床表现,以及经过溶栓或抗凝治疗后临床表现的变化。通过对治愈后肺栓塞患者的问卷调查,了解肺血栓栓塞患者的一般情况,并应用国际上公认的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的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36 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量表)进行评价,分析肺血栓栓塞患者的出院1~6年间的生活质量,为今后针对肺血栓栓塞患者的健康教育和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对象与方法: 回顾2003年-2008年间在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呼吸内科住院确诊的116例肺血栓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和统计学处理;根据入选标准,对58名患者进行愈后生活质量的电话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人群的一般情况以及应用生活质量调查量表(SF-16量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测评。所获资料用Excel建立数据库,用SPSS软件进行处理,对PTE的常见病因、症状和体征采用描述性分析。 对生活质量的评价,先采用正态性检验分析,对符合正态分布的资料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逐步回归方法)分析影响生活质量各个维度的主要可能因素;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的方法和偏相关分析方法分析影响生活质量各个维度的主要可能因素。 研究结果: 1.116例PTE患者中,男性患者为81例,占69.9%,女性患者为35例,占30.1%。其中,11~20岁4例,占3.4%;21~30岁10例,占8.6%;31~40岁15例,占12.9%;41~50岁17例,占14.7%;51~60岁20例,占17.3%;61~70岁26例,占22.4%;71~80岁21例,占18.1%;81岁以上3例,占2.6%。全组患者平均年龄54.96岁,其中男性患者平均年龄50.62岁,女性患者平均年龄65岁。本组PTE病例中,患者发病多集中在50~70岁。结果表明,PTE(?)者在年龄分布方面趋于高龄化,60岁以上患者所占比例明显增加。 2.在本组病例的各种危险因素中,血栓性静脉炎58例,占50%;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13例,占11.2%;冠心病、外伤和手术各10例,各占8.6%;恶性肿瘤9例占7.8%;糖尿病9例,占6.1%;吸毒5例,占4.3%;无明显诱因4例,占3.4%。在116例PTE患者中,≥1个危险因素者112例,占96.6%;≥2个危险因素者51例,占44%;≥3个危险因素者12例,占10.3%。统计表明,PTE患者分布趋于高龄化,随年龄增长,患病的危险因素数量也增长,多个危险因素相互累积效应使PTE更易发生。 3.不同的PTE病例常有不同的症状组合,缺乏特异性。本组病例中,表现为活动后气促有86.2%,为最常见的症状;其次为咳嗽、胸痛、安静时呼吸困难、心悸、咯血等。经溶栓或抗凝治疗后,多数症状可得到明显缓解,但仍存有活动后气促和咳嗽的患者较多,分别占20.7%和23.3% 5.PTE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有:①性别、婚姻状况在生活质量调查中没有统计学意义。②文化程度在躯体健康、躯体角色功能、情绪角色功能、心理健康等条目中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670,7.231,4.959,3.331;P值分别为0.019,0.001,0.005,0.028)③职业在躯体角色功能、情绪角色功能、心理健康等条目中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295,3.078,3.489,P值分别为0.010,0.037,0.023)④年龄在躯体健康、躯体角色功能、情绪角色功能条目中具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106,3.062,6.962;P值分别为0.004,0.019,0.001)。⑤治疗后呼吸音好转与躯体角色功能评分呈正相关;治疗后心率加快和惊恐好转与精力呈正相关。而晕厥和血压降低的精力评分低,血压降低的患者情绪角色评分低,生活质量差。 结论: 1.认识肺血栓栓塞的各种危险因素,早期护理观察和干预非常必要,可赢得救治的有利时机,降低病死率。 2.用生活质量量表对愈后PTE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可以全面了解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功能等方面的功能状况,是从患者的角度出发,真实反映疾病、治疗对患者的作用。 3.护理PTE患者时,应努力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水平,减少危险因素的影响,注重愈后机体康复和心理康复,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社会支持系统,使其正确对待疾病,改善不良情绪,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提高PTE患者的生活质量。
【学位授予单位】:南方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R563.5
本文编号:2761867
【学位授予单位】:南方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R563.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美华 ,张辰;肺栓塞护理新进展[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2年04期
2 张秀丽;王芳;李淑英;;急性肺栓塞18例健康教育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6年09期
3 张欣;于文成;;肺栓塞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J];山东医药;2010年03期
4 李文华;何国平;肖建强;徐波;顾君;蔡高军;;肺栓塞患者77例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9年08期
5 徐玉斓,朱顺娟,袁红娣;内科卧床病人并发肺栓塞的临床分析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年16期
6 温尚煜,于春艳,王金平,孙志奇,刘丹,黎辉;应用下腔静脉滤器预防肺栓塞再发[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4年03期
7 魏高文;黄丹丹;黄湘蓉;周生杰;彭桂阳;;糖尿病高危人群生命质量的综合评价[J];实用预防医学;2008年05期
8 刘婷婕;陈坤;;生活质量量表在生活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6年26期
9 张宝慧;心脏康复运动研究的进展[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0年01期
10 刘春萍;;肺血栓栓塞症[J];基层医学论坛;2009年01期
本文编号:27618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huxijib/276186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