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呼吸病论文 >

血乳酸清除率对无创机械通气治疗Ⅰ型呼吸衰竭的指导价值

发布时间:2020-07-26 21:17
【摘要】:目的观察动脉血乳酸清除率在无创机械通气(NIPPV)治疗Ⅰ型呼吸衰竭中的指导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月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收治的80例符合Ⅰ型呼吸衰竭诊断标准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24-87岁,平均年龄(72.17±12.93)岁。测定入院时和入院后6小时、24小时、48小时、72小时动脉血乳酸、Pa02、降钙素(PCT)及N-末端尿钠肽前体(NT-pro BNP)等,并计算6小时、24小时乳酸清除率。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监测实验室指标,包括性别、年龄、呼吸、血压、体温、心率、肝肾功能等。根据患者病情转归分为存活组73例和死亡组7例。比较上述数据。又选择治疗48小时后动脉血氧分压≥60mm Hg的患者共64例,按血乳酸高低分为高乳酸组(LAC≥2 Lmmol/)和低乳酸组(LAC2 Lmmol/)。比较两组死亡率。数据处理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采用线性相关分析分析两变量关联性,应用Pearson积差相关系数分析相关程度,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死亡组患者入院时动脉血乳酸水平高于存活组患者,为(8.16±3.12)Lmmol/VS(3.45±1.34)Lmmol/;死亡组患者入院后6小时动脉血乳酸水平高于存活组患者,为(6.80±1.95)Lmmol/VS(2.96±1.13)Lmmol/;死亡组患者入院后24小时动脉血乳酸水平高于存活组患者,为(7.47±5.15)Lmmol/VS(2.48±0.60)Lmmol/;死亡组6小时乳酸清除率明显低于存活组,为(0.11±0.21)%VS(0.22±0.09)%;死亡组24小时乳酸清除率低于存活组,为(0.14±0.34)%VS(0.33±0.09)%;生存组24小时乳酸清除率高于6小时乳酸清除率,为(0.33±0.09)%VS(0.22±0.09)%;死亡组24小时乳酸清除率与6小时乳酸清除率比较无差异,为(0.14±0.34)%VS(0.11±0.21)%;选取治疗48小时后动脉血氧分压≥60mm Hg的64例患者被分为高乳酸组和低乳组,两组死亡率分别为16.7%(4/24),2.5%(1/4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80,P0.05);动脉血乳酸水平与Pa02呈负相关,与PCT及NT-pro BNP水平呈正相关。结论血乳酸是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效果和预后的简单而有效的指标,而血乳酸清除率在临床中更有意义。患者经常规治疗及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后如早期血乳酸水平逐渐下降,则预后较好;如不降低或反而升高,即使动脉血氧分压恢复正常,预后也较差,故动态监测患者的血乳酸水平,有助于无创机械面罩通气治疗Ⅰ型呼吸衰竭的预后判断和治疗指导。而且血乳酸测定及血气分析,方法简单、易行,费用低廉,因此,可将其作为病情变化指标在全国医院都进行广泛推广应用。另一方面,将血乳酸水平、Pa02、NT-pro BNP、PCT联合应用,从而及时判断患者病情变化及治疗疗效,以便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防治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学位授予单位】:甘肃中医药大学(原名:甘肃中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563.8
【图文】:

乳酸,清除率,死亡率,血氧分压


图 1:死亡组与存活组入院时、入院后 6 小时、24 小时乳酸比较,入院后 6、24 小时乳率比较2.3 高乳酸组与低乳酸组死亡率比较选取治疗 48 小时后动脉血氧分压≥60mmHg 的 64 例患者被分为高乳酸组(LAC≥2 mmol / L)和低乳酸组(LAC<2 mmol / L),两组死亡率分别为 16.7%(4/24),2.5%(1/4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80,P<0.05),见表 3表 3 高乳酸组与低乳酸组死亡率比较组别 存活人数(例) 死亡人数(例) 死亡率(%)高乳酸组 20 4 16.7(4/24)低乳酸组 39 1 2.5(1/40)

血乳酸,氧分压,清除率,相关性


氧分压与血乳酸相关性

血乳酸,降钙素原,相关性,清除率


降钙素原与血乳酸的相关性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家芝;方萍;刘昀;李维;孙秀珍;;无创机械通气治疗Ⅰ型呼吸衰竭63例临床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10年05期

2 赵宏胜;王忠勇;练晓琪;张彬;;呼吸衰竭患者血氧与血乳酸浓度相关性的探讨[J];中国急救医学;2007年02期



本文编号:27713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huxijib/27713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a8c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