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日本血吸虫小鼠树突状细胞对哮喘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学位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9
【中图分类】:R562.25;R532.21
【部分图文】:
过继转移日本血吸虫感染鼠DC合并过敏性哮喘组小鼠肺泡灌洗液低于过继转移正常鼠DC合并哮喘组及单纯过敏性哮喘组。表3A组、B组、C组IL一5检测值样本数组别(n)浓度(pg/ml)x士sA组B组C组D组16.20士4.11*41.41士7.1464.75士16.960.34士0.16与B、C组比较,*p<0.05。BALF中IL一5水平
大津医科人学硕十学位论文表SA组、B组、C组IL一10检测值样本数别(n)浓度(pg/ml)组组组组281.05士38.120.16士37.93.99土29.110.48士22.C组比较,p<0,05*BALF中儿一10水平
显示过继转移日本血吸虫感染鼠DC合并过敏性哮喘组小鼠脾细中IL一5水平低于过继转移正常鼠DC合并哮喘组及单纯过敏性哮表7A组、B组、C组IL一5检测值样本数组别(n)浓度(pg/ml)x士sA组B组C组D组170.33士21.32*1021.94士70.713882.16士493.422.51士1.34B、C组L匕较,*p<o刃5SPC中工L一5水平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定文;罗金萍;李雍龙;刘文琪;龙小纯;;Sj26基因转染的树突状细胞对日本血吸虫感染的免疫保护机制研究[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7年01期
2 沈跃云;杨秀珍;李健;王世中;吴增强;刘金霞;钟岗;张伟然;刘佩梅;;日本血吸虫感染鼠树突状细胞对哮喘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08年11期
3 朱家勇;单性和双性日本血吸虫感染兔特异性抗体的动态研究[J];广东医学院学报;1993年Z1期
4 ;血吸虫感染与实验性大肠癌发病关系的探讨(摘要)[J];肿瘤学杂志;1980年04期
5 于益芝;王建莉;曹雪涛;;树突状细胞分化发育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1998年06期
6 常凌爱,路士华,杨莉;树突状细胞在免疫学中的作用[J];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1期
7 刘恩梅,罗嘉慧,涂文伟,刘宇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诱导脐血CD14~+单核细胞转化树突状细胞分化成熟的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01年11期
8 刘福生,王忠诚,历俊华,林松,任铭,肖庆,张亚卓;肿瘤抗原致敏树突状细胞瘤苗治疗颅内胶质瘤的实验研究[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2年02期
9 刘美娜;树突状细胞与妇科肿瘤生物治疗[J];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2002年06期
10 吴军,王捷,杨太成,赖晃文,郑文岭,王晓怀;钙离子载体对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的影响[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3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建平;γ-干扰素对树突状细胞分化和功能成熟的调控及其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抗肿瘤免疫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2 朱伟国;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抑制血管紧张素Ⅱ诱导树突状细胞免疫激活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王正昕;肿瘤微环境中浸润性树突状细胞的表型和免疫学功能的研究及其临床意义[D];第二军医大学;2000年
4 周向阳;新型热休克蛋白HSP-DC激活树突状细胞及其佐剂效应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3年
5 赵鸿;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联合骨髓移植诱导大鼠异体肾移植免疫耐受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6 陈玉丙;树突状细胞抗原负载及MAGE-3 DNA瘤苗研制[D];吉林大学;2004年
7 王宏伟;肺间质树突状细胞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中的免疫激活与免疫耐受作用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0年
8 赵毅;青藤碱对RA患者树突状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7年
9 刘海波;Fas信号激活树突状细胞炎性复合体形成的生物学意义与分子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10 赵娟;受者来源的PIR-B转染的树突状细胞对小鼠异基因骨髓移植GVHD的保护作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鸣宇;黑色素瘤基因(MAGE-1)相关肽负载树突状细胞对肝癌细胞杀伤作用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03年
2 孟冬梅;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的诱导及功能研究[D];青岛大学;2003年
3 梁军利;IFN-β1a对多发性硬化树突状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影响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0年
4 黄祺琦;耐受性树突状细胞来源的exosome治疗小鼠免疫介导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实验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5 初晓霞;淋巴瘤树突状细胞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恶性度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D];青岛大学;2002年
6 刘丽燕;MyD88在OK-432诱导树突状细胞成熟中的作用[D];福建医科大学;2010年
7 郭佳;TLR配体诱导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获得产生全反式维甲酸的能力[D];浙江大学;2011年
8 才志刚;冻融抗原冲击致敏的树突状细胞诱导产生肺癌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4年
9 李静;癌—睾丸抗原OY-TES-1致敏树突状细胞的体外抗肝癌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10 吴军;树突状细胞(DC)的培养及CEA-重组痘苗病毒转染DC诱导的特异性T细胞免疫[D];第一军医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8666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huxijib/2866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