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干预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影响及效果评价
发布时间:2020-11-20 14:06
目的 研究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支气管哮喘防治的影响。研究疾病的认知程度、心理状况、生活行为、疾病控制程度、社会支持和生活质量对哮喘患者的影响。通过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干预为哮喘患者疾病的防治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提供更有效和更具体的措施。 研究对象和方法 选取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和长沙旺旺医院门诊确诊为哮喘的患者109例,所有患者从未参加过哮喘教育等活动。将哮喘患者分为对照组57例和试验组52例,对照组给予药物进行常规治疗;试验组在药物常规治疗的同时增加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干预措施的支持。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干预方法为:药物治疗、健康教育、心理疏导和行为干预。两组患者均使用哮喘疾病知识调查表、基本资料调查、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哮喘控制测试表(ACT)和哮喘患者生活质量评估表(AQLQ)进行评估,随访3个月后再次对两组患者通过哮喘疾病知识调查表、SAS、SDS、AQLQ、SSRS和ACT进行评价。采用SPSS18.0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各组数据分别使用t检验和X2检验。 结果 1、治疗前对照组和试验组哮喘知识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疾病知识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治疗前对照组和试验组哮喘控制测试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哮喘控制测试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治疗前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焦虑自评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焦虑自评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治疗前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抑郁自评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抑郁自评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5、治疗前对照组有33位患者存在焦虑情况,占对照组总数的57.89%,治疗前试验组有40位患者存在焦虑情况,占试验组总数的76.92%;治疗后对照组存在焦虑情况的患者增加至37位,占对照组总数的64.91%,而治疗后试验组焦虑情况的患者降低到20位,占试验组总数的3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6、治疗前对照组有36位患者存在抑郁情况,占对照组总数的63.2%,治疗前试验组有33位患者存在抑郁情况,占试验组总数的63.4%;治疗后对照组存在抑郁情况的患者增加至38位,占对照组总数的66.66%,而治疗后试验组抑郁情况的患者下降到24位,占试验组总数的46.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7、治疗前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社会支持评定各因子得分及总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社会支持评定各因子及总分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8、治疗前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生活质量各因子分和总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生活质量各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采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干预的方法可以增加哮喘患者的疾病知识,减少不良行为,提高自我管理的自觉性、用药的正确性和治疗的依从性,提高临床的疗效,控制症状,减少发作,提高生活质量。 2、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干预的方式能帮助哮喘患者调整心态,减轻或消除患者的抑郁、焦虑负性情绪,维持良好的情绪体验,提高生活质量。
【学位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4
【中图分类】:R562.25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縮写词简表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和内容
2.2.1 研究分组
2.2.2 调查资料的内容和收集
2.2.3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干预的措施
2.3 统计方法
2.4 质量控制
第三章 结果
3.1 对照组和试验组治疗前基本情况比较
3.2 对照组和试验组治疗前后哮喘知识得分组内、组间比较
3.3 对照组和试验组治疗前后哮喘控制测试得分组内、组间比较
3.4 对照组和试验组治疗前后焦虑自评分组内、组间比较
3.5 对照组和试验组治疗前后抑郁自评分组内、组间比较
3.6 对照组和试验组治疗前后焦虑例数比较
3.7 对照组和试验组治疗前后抑郁例数比较
3.8 对照组和试验组治疗前后社会支持得分比较
3.9 对照组和试验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的比较
第四章 讨论
4.1 患者对哮喘病的知识、行为的改变
4.2 患者心理情绪的改变
4.3 患者社会支持的改变
4.4 患者疾病症状控制的改变
4.5 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变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1
参考文献
综述2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共引文献】
本文编号:2891526
【学位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4
【中图分类】:R562.25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縮写词简表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和内容
2.2.1 研究分组
2.2.2 调查资料的内容和收集
2.2.3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干预的措施
2.3 统计方法
2.4 质量控制
第三章 结果
3.1 对照组和试验组治疗前基本情况比较
3.2 对照组和试验组治疗前后哮喘知识得分组内、组间比较
3.3 对照组和试验组治疗前后哮喘控制测试得分组内、组间比较
3.4 对照组和试验组治疗前后焦虑自评分组内、组间比较
3.5 对照组和试验组治疗前后抑郁自评分组内、组间比较
3.6 对照组和试验组治疗前后焦虑例数比较
3.7 对照组和试验组治疗前后抑郁例数比较
3.8 对照组和试验组治疗前后社会支持得分比较
3.9 对照组和试验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的比较
第四章 讨论
4.1 患者对哮喘病的知识、行为的改变
4.2 患者心理情绪的改变
4.3 患者社会支持的改变
4.4 患者疾病症状控制的改变
4.5 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变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1
参考文献
综述2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共引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顾文;基于仲景“温化痰饮”理论探讨穴位敷贴治疗过敏性哮喘的效应机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周佳丽;Toll样受体4在儿童哮喘病理机制中的作用[D];山东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915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huxijib/289152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