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呼吸病论文 >

产KPC-2酶肺炎克雷伯菌携带tet(A)基因变异体传播的分子机制

发布时间:2021-08-24 07:15
  目的:tet(A)基因变异体能够介导替加环素低水平耐药。本研究通过对河南地区产KPC-2酶肺炎克雷伯菌携带tet(A)基因变异体的发生率、水平传播机制以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进行研究,为控制tet(A)基因变异体的进一步播散和临床有效治疗替加环素不敏感的产KPC-2酶肺炎克雷伯菌提供理论基础。方法:(1)以2013年11月-2018年11月收集郑州大学某教学医院的459株非重复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CRKP)为研究对象,根据VITEK(?)2药敏初筛结果,针对替加环素MIC≥0.5μg/mL的菌株进行碳青霉烯酶基因和tet(A)基因变异体的检测。(2)筛选tet(A)基因阳性且产KPC-2酶的CRKP,对其携带的tet(A)基因全长序列进行测序并分析氨基酸差异,通过酶切克隆验证tet(A)基因变异体介导替加环素耐药表型的功能。(3)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和琼脂稀释法测定目标菌株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MIC值;利用PCR筛查目标菌株携带的其他耐药基因。(4)利用多位点序列分型对目标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5)通过... 

【文章来源】:郑州大学河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1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产KPC-2酶肺炎克雷伯菌携带tet(A)基因变异体传播的分子机制


图1.3?AcrAB-TolC结构示意图[81】??

序列,转座子,基因


力下,介导替加环素耐??药的/ef(A)基因变异体在CRKP中的出现和流行将进一步加剧病原菌的多重耐??药性,导致广泛耐药(Extensively?drug-resistant,XDR)或全耐药(Pandrug-resistant,??PDR)菌株的产生,从而使得临床治疗陷入无药可用的困境。??基因在肠杆菌科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报道较多,转座子Tn川、??Tn/727和插入序列1S257等可移动元件携带化/(A)基因发生水平传播最??常见的纪/(A)基因位于转座子Tn7727?(如图1.4所示)。Tn/72/是一种Tn27亚??家族的转座子,其一端是/?/?及和mc/?,两侧为38bp反向重复序列,该结??构称为转座子Tn/722,可以单独转移;另一端包括四环素耐药基因如(A)和阻遏??基因如兄两者方向相反。转座子Tn/72/可能是两个位于如(A)基因区域两??侧的Tn7?722形成复合转座结构内部发生缺失进化而来。目前,完整的Tn772/??转座子结构在GenBank中是罕见的,其截短形式经常存在于革兰氏阴性菌,四??环素耐药基因区域是完整的,而编码转座功能的基因部分或完全缺失。??InH'n??Tn?1727?■??丨?tnpAA?pocM?,則A>?f树RA}?tnpR?^?mcp?1??Tn1722、?TU?)??图1.4完整转座子Tn/72/结构[100】??1.3结语??本课题针对替加环素不敏感的携带/e/(A)基因变异体产KPC-2酶CRKP展??开研究,以2013年11月-2018年11月收集郑州大学某教学医院的459株非重??9??

氨基酸序列,野生型,突变型,氨基酸


fJ?T?<*)?A??Typ?J?T??i\)??TypM?Tw?<A)?A??J4B?M0?J^O?J?〇?■?邾??XmMMM?TH?(K)?QA?MLSRQVni:rRQGQt,<JC;SLAAlT?S?I.TSIVGPM.FTAIYAAJilT?TW>C;W?AWlAfiAAI.YM-CU'ALRRGlWSC.ACQIWnR:??Tyiw?I?1H?(*>?t??Typti?TH<il>?,??T?JrtfA)????IV|W?4?lrt?<A)??图2.1突变型Tet(A)与野生型Tet(A)氨基酸差异图??注释:1、携带丁)%3型如(八)基因变异体菌株:1?>-1647;??2、携带?Type4?型?ter(A)基因变异体菌株:KP-14-39、KP-14M6、KP-14-2-86?和?1CP-15-2-53。??如图2.1所示,野生型Tet(A)与Type?1型Tet(A)氨基酸序列存在七处差异??(分别为?I5R,V55M,I75V,?T84A,?S201A,F202S?和?V203F);野生型?Tet(A)??27??

【参考文献】:
博士论文
[1]肠杆菌科细菌替加环素耐药机制研究[D]. 何方.浙江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3595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huxijib/33595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e97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