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呼吸病论文 >

定量阻力呼气及缩唇呼吸对COPD稳定期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

发布时间:2017-05-25 20:04

  本文关键词:定量阻力呼气及缩唇呼吸对COPD稳定期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背景随着人类社会进入老龄化、吸烟和现在大气污染程度的不断加重及范围的扩大等因素,国内外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哮喘、肺癌、以及肺部感染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有增无减。病变轻者多咳嗽、咳痰、呼吸受影响,重者呼吸困难、缺氧,甚至呼吸衰竭而致死,在城市的死亡率占第3位,而在农村则占首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呼吸系统常见疾病之一我国最近7个地区2万余名成人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40岁以上人群的COPD患病率在8.2%。世界卫生组织预测,2020年COPD将由全球的第6位死因升至第3位,将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沉重的社会经济负担。如何降低发病率、延长生存期及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等等问题都作为严峻的课题摆在呼吸科医师面前。而对患病后的肺功能康复训练一直是临床医师关注的热点之一。迄今为止,已有阻力呼吸、膈肌起搏、缩唇呼吸等方法对COPD患者进行呼吸康复研究成功的报道,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阻力呼吸法治疗具体操作模式尚未确定;膈肌起搏为被动的膈肌运动锻炼,侵入性膈肌起搏患者接受困难,体外的膈肌起搏较难真正兴奋膈神经,并且需要主动的呼吸肌锻炼的配合;缩唇呼吸简单、易行,但对呼气时阻力不能良好控制。因此有必要探索新的呼吸康复训练方法,希望能有起到有效的呼吸康复作用同时,能改善患者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等病理生理改变,提高患者活动耐量。针对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主要为通气不足引起,结合COPD的内源性呼气末正压形成为导致通气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在工作中尝试指定COPD稳定期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进行定量阻力呼气进行呼吸康复训练,初步印象是该方法简单、易行,患者易掌握且依从性高,为讨论此方法的有效性,我们采用前瞻性对照试验研究以论证此方法的临床效果。目的探讨定量阻力呼气及缩唇呼吸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评估定量阻力呼气能否达到与缩唇呼吸相似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选择安钢职工总医院2010年10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合并II型呼吸衰竭的患者60例,对其随机分成2组,每组30人,分别应用定量阻力呼气(A组)及缩唇呼吸(B组)进行肺康复治疗6周,每次30min,每天3次。记录病人的临床资料的内容包括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及对治疗前后血气分析、6min步行试验距离、肺功能结果等进行对比和回顾性分析。结果1.对血气分析的影响:A组康复治疗前后Pa02(54.2±3.6mmHg,57.1±2.6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治疗前后PaC02(67.3±3.5mmHg, 63.8±5.2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康复治疗前后pH(7.325±0.013,7.324±0.012)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康复治疗前后Pa02(54.5±3.7mmHg,56.9±2.7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治疗前后PaC02(66.6±4.8mmHg,63.0±5.6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康复治疗前后PH(7.324±0.012,7.325±0.012)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运动耐量的影响:A组:康复治疗后6MWD(179.23±19.05m)比康复前的6MWD(159.08±17.98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康复治疗后6MWD(166.06±18.67m)比康复前的6MWD(156.46±16.55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呼吸康复后的6MWD(179.23±19.05m)与B组呼吸康复后的6MWD(166.06±18.67m)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对肺功能的影响:A组呼吸康复后MVV(18.1±2.1 L/min)比康复前MVV(16.5±1.4L/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康复前后PEF(0.69±0.09 L/s,0.72±0.08L/s)、FEV1(0.57±0.09L,0.,60±0.08L)、FEV1%(28.9±3.3,29.9 ±3.5)、FEV1/FVC(27.7±3.4,28.9±3.7)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呼吸康复治疗后MVV(18.2±2.3L/min)比康复前MVV(16.7±1.3L/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康复前后PEF(0.68±0.09 L/s,0.71±0.09L/s)、 FEV1(0.58±0.07L,0.59±0.07L).FEVl%(29.0±3.3,29.5±4.3)、FEV1/FVC(27.8±3.6,28.7±4.1)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量阻力呼气与缩唇呼吸同样可以改善COPD稳定期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程度,提高患者活动耐量。定量阻力呼气能达到缩唇呼吸的康复治疗目的,且能根据患者不同的内源性呼气末正压水平,将呼气阻力限定在固定水平,与缩唇呼吸相比,能在较准确且稳定的水平上给予患者外源性呼气末正压,防止呼气负荷过大。定量阻力呼气方法简单、易行,安全有效,患者依从性高,便于临床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定量阻力呼气 缩唇呼吸 血气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563.9;R563.8
【目录】:
  • 摘要4-7
  • Abstract7-12
  • 主要英文缩写词表12-14
  • 前言14-15
  • 1 资料与方法15-19
  • 2 结果19-22
  • 3 讨论22-29
  • 4 结论29-30
  • 参考文献30-32
  • 综述 COPD的内源性呼气末正压及呼吸康复方法临床应用32-50
  • 参考文献47-50
  • 附图50-51
  • 个人简历及发表学术论文51-52
  • 致谢5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崔冬清;王虹;;六分钟步行试验评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0年16期

2 马庭秀,王青;缩唇呼吸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缓解期中的应用[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5年05期

3 赵磊;刘荣玉;;家庭肺康复运动训练方案在慢性阻塞性肺病发展中作用的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年02期

4 孔维民,王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内源性呼气末正压问题[J];中华内科杂志;2004年09期


  本文关键词:定量阻力呼气及缩唇呼吸对COPD稳定期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48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huxijib/3948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c8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