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表型及其个体化治疗研究
本文关键词: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表型及其个体化治疗研究
【摘要】:目的:随着新的疾病管理模型—精准医学概念的提出,根据患者内在生物学信息以及临床表现,未来临床有望针对患者实施个性化精准治疗的目的。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异质性疾病,研究不同哮喘表型患者的临床表现、肺功能及血清及痰上清生物标志物等,评估不同哮喘表型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法及疗效,以进一步提高哮喘的诊治水平及降低死亡率。方法:1.研究哮喘患者的表型:(1)纳入2014年8月3日~2016年3月19日在解放军总医院门诊及住院的资料完整并且接受诱导痰细胞学检查的哮喘患者107例及正常对照组30例。(2)哮喘表型分组:1)根据哮喘患者是否存在过敏因素分为:①过敏性哮喘组;②非过敏性哮喘组;2)根据诱导痰细胞分类计数分为:①嗜酸性粒细胞(Eos)型哮喘组;②中性粒细胞(Neu)型哮喘组;③寡细胞(Pau)型哮喘组。(3)收集哮喘患者及正常对照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及综合医院焦虑抑郁(HAD)评分、肺功能及动脉血气分析、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诱导痰细胞分类及痰上清白介素(IL-5、8、13、17)检测、外周血Eos和Neu百分比(%)及血清IL-5、8、13、17检测、总IgE浓度等指标。(4)比较不同哮喘表型之间的ACT和HAD评分、肺功能、FeNO、总IgE浓度、诱导痰细胞分类及痰上清和血清IL-5、8、13、17指标的差异。(5)研究FeNO水平、外周血Eos(%)、血清总IgE浓度对Eos型哮喘的诊断价值。2.研究不同哮喘表型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法及疗效:(1)研究过敏性哮喘、中性粒细胞型哮喘及重度持续性哮喘接受不同治疗方法,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ACT和HAD评分、肺功能、FeNO、总IgE浓度、诱导痰细胞分类、血清和痰上清IL等指标的变化及疗效评估;(2)研究三种不同哮喘表型的个体化治疗方法:①过敏性哮喘:20例患者给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ICS+LABA)联合孟鲁司特钠片治疗3个月;②中性粒细胞型哮喘:5例患者给予ICS+LABA联合克拉霉素治疗3个月;③重度持续性哮喘(ICS+LABA规律治疗后效果不佳):2例患者给予支气管热成形术治疗。结果:1.过敏性哮喘及非过敏性哮喘患者的表型特点:(1)与非过敏性哮喘相比,过敏性哮喘患者首次发病年龄更早,病程更长,ACT评分更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及MMEF75/25%更低,吸药后FEV1变异率、呼气峰流速(PEF)变异率更高、Pa02更低(P0.05)。(2)与非过敏性哮喘相比,过敏性哮喘患者FeNO水平、诱导痰Eos(%)、总IgE浓度、外周血Eos(%)更高(P0.05);Eos型哮喘患者的比例更高,Neu型哮喘患者的比例更低(P0.05)。(3)过敏性哮喘组血及痰上清IL-5及IL-13浓度明显高于非过敏性哮喘组(P0.05),血及痰上清IL-8.IL-17浓度明显低于非过敏性哮喘组(P0.05)。2.不同气道炎症表型哮喘患者的特点:(1)Eos哮喘组FEV1%、FEV1/FVC%、 FEF50%、FEF75%、MMEF75/25%均明显低于Pau哮喘组(P0.05),Neu哮喘组PEF%明显低于Pau哮喘组(P0.05),Eos哮喘组与Neu哮喘组之间上述肺功能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Eos哮喘组和Neu哮喘组Pa02和ACT评分均低于Pau哮喘组(P0.05),Eos哮喘组与Neu哮喘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2)Eos哮喘组FeNO水平、总IgE浓度和血Eos(%)均明显高于Neu哮喘组和Pau哮喘组(P0.05),Pau哮喘组的FeNO水平高于Neu哮喘组(P0.05)。(3)Eos哮喘组血及痰上清IL-5及IL-13均明显高于Neu哮喘组和Pau哮喘组(P0.05),而Neu哮喘组和Pau哮喘组之间无差异(P0.05)。Neu哮喘组血及痰上清IL-8明显高于Eos哮喘组和Pau哮喘组(P0.05),而Eos哮喘组和Pau哮喘组之间无差异(P0.05),IL-17在三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4)FeNO诊断Eos型哮喘ROC AUC(ROC曲线下面积)=73.3%(P=0.002,,95%C10.607~0.860),外周血EOS(%)诊断Eos型哮喘ROC AUC=78.4%(P=0.000,95%CI 0.667~ 0.901)。3.不同哮喘表型患者的个体化治疗及疗效:(1)20例过敏性哮喘患者治疗后痰Eos(%)、血Eos(%)、血清总IgE浓度、血及痰上清IL-5、IL-13浓度、FeNO水平及HAD焦虑阳性率等指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ACT评分、FEV1%、FEV1/FVC%、PEF%明显上升(P0.05)。(2)5例中性粒细胞型哮喘患者治疗后痰Neu%、血及痰上清IL-8浓度等指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ACT评分、FEV1%、PEF%明显上升(P0.05)。(3)2例ICS+LABA规律治疗后效果不佳的重度持续性哮喘患者接受支气管热成形术后3月复查ACT评分分别由原来的13分和14分升至22分和20分,肺功能FEV1%分别由75.4%和37.3%上升至120.6%和43.2%,FEV1/FVC%分别由71.23%和43.0%上升至83.03%和45.2%,PEF%分别由76.2%和47.0%上升至116.4%和54.7%,MMEF75/25%分别由36.2%和8.8%上升至95.6%和13.8%,postFEV1/FVC%分别由74.84%和40.78%上升至84.25%和41.39%,PaO2分别由75.6mmHg和77.8mmHg上升至105.5mmHg和104.0mmHg。此外,血Eos(%)分别由原来的13.7%和5.9%降至0.0%和3.9%。结论:1.过敏性哮喘患者的发病年龄更轻、肺功能损害更明显,哮喘控制更差、诱导痰和外周血Eos、FeNO更高。过敏性哮喘以嗜酸性粒细胞型哮喘为主而非过敏性哮喘患者以中性粒细胞型及寡细胞型哮喘为主。2.嗜酸粒细胞型哮喘和中性粒细胞型哮喘患者的肺通气功能、Pa02及哮喘控制水平显著低于寡细胞型哮喘。嗜酸粒细胞型哮喘患者的FeNO水平、总IgE浓度和血Eos(%)明显高于中性粒细胞型哮喘和寡细胞型哮喘。3.嗜酸粒细胞型哮喘发病机制可能与Th2免疫通路相关。中性粒细胞型哮喘发病机制可能与Th17免疫通路相关。血及痰上清的白介素、FeNO和外周血嗜酸粒细胞等生物标志物是诊断哮喘表型的有用工具。4.哮喘具有明显异质性。根据哮喘的不同表型给予个体化治疗有利于提高哮喘疗效。吸入糖皮质激素联合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对过敏性哮喘患者疗效显著;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有利于提高中性粒细胞表型哮喘的疗效;支气管热成形术可改善反复发作的重度持续性哮喘患者的症状及肺功能,但仍需更多临床研究验证其远期疗效。
【关键词】:哮喘 表型 诊断 个体化 治疗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562.25
【目录】:
- 中文摘要5-8
- 英文摘要8-12
- 缩略词表12-14
- 前言14-16
- 第一部分 过敏性哮喘及非过敏性哮喘患者的表型研究16-30
- 一 实验对象16-17
- 二 实验方法17-21
- 三 实验结果21-26
- 四 讨论26-30
- 第二部分 不同气道炎症表型哮喘患者临床特点及生物标志物研究30-39
- 一 实验对象30
- 二 实验方法30-32
- 三 实验结果32-36
- 四 讨论36-39
- 第三部分 不同哮喘表型患者的个体化治疗研究39-48
- 一 实验对象39-40
- 二 实验方法40-41
- 三 实验结果41-46
- 四 讨论46-48
- 全文总结48-50
- 参考文献50-55
- 综述55-66
- 参考文献62-66
- 攻读硕学位期间发表论文66-67
- 致谢6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平展;;干咳也需进行诱导痰检查吗[J];求医问药;2013年06期
2 姜晓红,李超乾;诱导痰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5年06期
3 朱亚平;;影响雾化诱导痰术效果的原因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年15期
4 易阳;钱金强;李春华;郭宁;熊建新;涂国华;姚圣连;;诱导痰在急性毛细支气管炎中运用的安全性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09年01期
5 冯恩志;杨生岳;郭振援;王绍林;张瑛;刘睿年;陈宗茹;;血清和诱导痰中白介素-6在高原地区慢性肺心病发病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1年01期
6 王长征;吴刘佳;;诱导痰检查 为诊治咳喘“导航”[J];家庭医药;2012年07期
7 李萍 ,尚晓凤;诱导痰在慢性阻塞性肺疾患研究中的作用[J];山西医药杂志;2003年01期
8 姚圣连;钱金强;赵静;朱均;;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诱导痰分析的临床意义[J];临床儿科杂志;2006年01期
9 曹文利;孙永昌;盖晓燕;姚婉贞;;重度持续性哮喘诱导痰安全性评价[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06年02期
10 赵莹;孔灵菲;;诱导痰检测技术及其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年1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炜;王慧;陈如冲;陈桥丽;;不同雾化时间对诱导痰细胞学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七届全国哮喘学术会议暨中国哮喘联盟第三次大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赵明;辛晓峰;李子玲;宋勇;施毅;;支气管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吸入高渗盐水诱导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观察[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呼吸病学术会议暨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3 赵明;辛晓峰;李子玲;宋勇;施毅;;支气管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吸入高渗盐水诱导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观察[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哮喘学术会议暨中国哮喘联盟第一次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4 韩晶;胡兆秋;;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检查与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关系探讨[A];第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呼吸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鲁正荣;艾涛;王次林;罗荣华;冉丛兰;;儿童哮喘患儿诱导痰液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A];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6 许丹媛;赖克方;;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预后观察[A];中华医学会第七届全国哮喘学术会议暨中国哮喘联盟第三次大会论文汇编[C];2010年
7 赵海金;吕燕华;梁振宇;蔡绍曦;;布地耐德-福膜特罗联合治疗可显著提高诱导痰中抗菌肽LL37水平[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1(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8 盛秀梅;王镇山;赵成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住院患者诱导痰细胞计数与肺功能的相关性[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1(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9 李丽;王亚婷;蒋轶文;赵莹;孔灵菲;;长效β_2激动剂合用激素与单用激素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诱导痰白细胞介素10和嗜酸粒细胞数和肺功能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呼吸病学术会议暨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10 李丽;王亚婷;蒋轶文;赵莹;孔灵菲;;长效β_2激动剂合用激素与单用激素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诱导痰白细胞介素10和嗜酸粒细胞数导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哮喘学术会议暨中国哮喘联盟第一次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雪;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表型及其个体化治疗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6年
2 盛秀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住院患者诱导痰细胞计数与肺功能的相关性[D];大连医科大学;2011年
3 彭亦平;诱导痰中端粒酶活性的检测与肺癌的诊断[D];江西医学院;2005年
4 蒋轶文;哮喘患者诱导痰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及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变化及意义[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5 孙明祥;支气管哮喘患者诱导痰液中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白蛋白的临床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6 张玉伟;哮喘患儿不同时期支气管诱导痰液中炎细胞变化及意义[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7 刘美璇;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对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气道高反应性和诱导痰炎症介质的影响[D];复旦大学;2012年
8 崔冬清;高渗盐水诱导痰评价哮喘气道炎症的意义探讨[D];暨南大学;2000年
9 贾莉;AECOPD与中—重度哮喘诱导痰中细胞分类的临床研究[D];延安大学;2014年
10 叶丽红;支气管哮喘患儿诱导痰液中P物质及炎性细胞变化的临床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5399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huxijib/539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