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C活化DC中经典Wnt通路诱导调节性DC产生
本文关键词:MSC活化DC中经典Wnt通路诱导调节性DC产生
更多相关文章: 间充质干细胞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调节性树突状细胞
【摘要】:目的证实MSC活化DC中经典Wnt通路诱导mDC分化为调节性DC。方法(1)mDC的培养与鉴定:用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介素4(IL-4)诱导C57BL/6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分化为imDC,用LPS刺激imDC 48h后诱导mDC产生,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C表面标记物表达并进行功能学鉴定。(2)实验分组:mDC组:单独培养;MSC+mDC组:mDC与MSC共培养;MSC+mDC+DKK1组:mDC与MSC共培养的第1、4、7、10、13d加入DKK1抑制DC细胞内Wnt-Frizzled-LRP6三元复合物形成,从而抑制DC中经典Wnt信号通路。共培养第15d留取细胞上清液及DC待检。(3)实验指标检测:①检测表型及功能:a)流式法检测细胞表面分CD11b、CDllc、 MHCⅡ、CD40、CD86、B220分子的表达;b)荧光强度法评估DC吞噬卵白蛋白-异硫氰酸荧光素(OVA-FITC)法能力;c)Elisa法检测上清液炎症因子IL-10, IL-12及TGF-β的浓度;d)用CCK8检测DC与CD4+T淋巴细胞共培养5d后刺激CD4+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②检测Wn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DC胞浆GSK-3β及胞核内β-catenin蛋白的浓度。结果(1)成功诱导骨髓源DC:原代骨髓源单个核细胞经GM-CSF、IL-4诱导,LSP刺激成熟后,其表型及功能改变符合DC迁移成熟过程中的改变。与imDC相比,mDC细胞表明有树突状突起,且高表达CDllc、MHCⅡ、CD86、CD40,低表达髓性标志物CDl 1b、B220,吞噬能力减弱(p0.01),分泌促炎因了IL-12增多(p0.05),抑制性炎症因子TGF-β、IL-10的增多(p0.01)。提示:原代骨髓源单个核细胞经诱导成熟后,其表型及功能符合DC迁移成熟过程中表现及功能的改变。(2)MSC能够诱导mDC向DCreg分化:DCreg低表达MHCⅡ及共刺激分子,具有低免疫源性;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减低同时分泌抑制性炎症因子增多,具有免疫调节特性。与mDC相比,共培养组DC高表达CD11b及B220,低表达CD11c、MHCⅡ分子及共刺激分子CD86、CD40,同时吞噬OVA-FITC能力增强(p0.01),分泌抑制性炎症因子IL-10及TGF-β增多(p0.01),促炎因子IL-12减少(p0.05),刺激CD4+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减低(p0.01)。提示MSC能诱导mDC向具有低免疫源性及免疫调节特性的DCreg分化。(3)经典Wnt信号通路参与mOC向DCreg分化的过程:与mDC相比,共培养组DC胞浆中p-GSK/t-GSK增加(p0.01),细胞核内β-catenin亦增加(p0.05)。提示:经典Wnt信号通路参与mDC向DCreg分化的过程。(4)抑制DC经典Wnt信号通路能抑制mDC向DCreg分化:用DKK1抑制经典Wnt信号通路后,与共培养组DC相比,共培养抑制组胞浆中p-GSK/t-GSK减少(p0.05),细胞核内β-catenin亦减少(p0.05),同时低表达CD11b及B220,高表达CD11c、MHCⅡ分子及共刺激分子CD86、CD40分子,分泌抑制性炎症因子IL-10及TGF-β减少(p0.01),促炎因子IL-12分泌增多(p0.05),刺激CD4+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增强(p0.01)。进一步证实经典Wnt信号通路参与mDC向DCreg分化的过程。结论(1)MSC能够诱导mDC向DCreg分化。(2)MSC通过经典Wnt信号诱导mDC向调节性DC分化。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调节性树突状细胞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563.8
【目录】:
- 中文摘要5-7
- 英文摘要7-10
- 缩略词表10-13
- 前言13-15
- 参考文献14-15
- 文献综述15-24
- 参考文献21-24
- 主要实验仪器与试剂24-31
- 1.实验材料与方法31-45
- 2.实验结果45-59
- 3.讨论59-63
- 参考文献63-65
- 结论65-66
- 发表论文66-67
- 基金资助67-68
- 作者简介68-69
- 致谢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玉虹;张连生;柴晔;曾鹏云;宋飞雪;岳玲玲;李利娟;吴重阳;易良才;刘瑛;;香菇多糖促进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DC的成熟并增强其功能[J];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10年04期
2 王胜军,许化溪,江淑芳,柳龙图,刘恭植;雷公藤多甙与DC单抗对小鼠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作用的研究[J];免疫学杂志;1999年02期
3 刘军权,陈复兴,主鸿鹄,周忠海,王涛;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DC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细胞毒作用的影响[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2年03期
4 朱一蓓;张学光;黄勇;陈成;李文香;戴俊;夏瑜;吴明媛;;肿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源DC的体外诱导及其功能[J];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07年03期
5 何浩;宋文刚;白波;;调节性DC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发病中的作用[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0年01期
6 郭建巍,秦力维,吕同德,王燕宁,李秀萍;用一次性滤除白细胞输血器回收PBMC制备DC的实验研究[J];中国免疫学杂志;2003年10期
7 陈志宗;;DC方案试治晚期乳腺癌疗效探讨(摘要)[J];浙江肿瘤通讯;1987年S1期
8 邵启祥,许化溪,刘恭植,李良菊,严俊,,潘志超,傅翠梅;大鼠DC单抗应用于移植排斥反应的初步研究[J];免疫学杂志;1994年03期
9 郭运芬;杨波;李盛丽;张兵;;健康志愿者与肝癌患者体外诱导DC表型的检测[J];西部医学;2009年02期
10 何浩;宋文刚;;调节性DC与调节性T细胞的相互作用[J];免疫学杂志;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琳;彭军;孙建芝;侯明;;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无能T细胞诱导致耐受性DC的机制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暨血栓栓塞性疾病(血栓与止血)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学习班论文摘要汇编及学习班讲义[C];2007年
2 高雷阜;刘旭旺;;一类DC规划的全局收敛性算法研究[A];中国运筹学会第九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3 陈艳清;李世荣;;大鼠皮下注射医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后局部炎细胞浸润及颈淋巴结DC聚集情况的动态变化[A];中国美容与整形医师大会论文汇编[C];2005年
4 章娟;苏丽萍;;KIR2DS1介导同种异体NK细胞对DC杀伤效应的实验研究[A];中国肿瘤内科进展 中国肿瘤医师教育(2014)[C];2014年
5 袁丽霞;王慕华;杜欢永;凌艳艳;朱岩;;离子色谱-DC直流安培检测测定尿液中的2,4-和2,6-二异氰酸甲苯酯[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三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1年
6 程洪艳;昌晓红;成夜霞;叶雪;郭慧方;付天云;张果;张丽;崔恒;;卵巢癌抗独特型疫苗(6B11mini)负载DC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淋巴细胞(6811-OCIK)治疗卵巢癌的体内外实验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一届全球华人妇产科学术大会暨第三次全国妇产科中青年医师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7 嵇保健;陈新;;DC/DC变换器的专家PID控制方法研究[A];2006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8 刘平;郭述良;罗永艾;;DC—SIGN分子与结核病发生的关系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2008年全国结核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9 白永江;杨旭;冯维一;王兆安;;基于FPGA的DC/DC数字PWM控制器的研究[A];2006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0 王若宇;孙克伟;纪恩茹;苗建青;;薏苡仁对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外周血DC及T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六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不能被遗弃的准专业消费DC[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武晓黎;手机加速低端DC的终结[N];中国消费者报;2006年
3 ;单反DC春雷响[N];电脑报;2004年
4 卢建平;秦岭水泥推出新农村DC-Ⅰ水泥[N];中国建材报;2006年
5 Rhythm;价格大幅跳水促使入门单反全面取代高端消费DC?[N];中国计算机报;2005年
6 许金池 DigiTimes;手机照相模块恐重演DC效应[N];电子资讯时报;2006年
7 新华;DC入门单反市场再掀风暴[N];中国消费者报;2009年
8 ZOOWA;选购DC镜头的注意事项[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9 MISIA;面对700万像素DC惊喜之后是无奈[N];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
10 左延鹊;单反DC点燃价格战中端市场成厂商角逐重点[N];中国电子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自R
本文编号:8100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huxijib/810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