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气道感染模型的建立及四维成像技术在巨噬细胞跨膜迁移和吞噬研究中的应用
本文关键词:体外气道感染模型的建立及四维成像技术在巨噬细胞跨膜迁移和吞噬研究中的应用
更多相关文章: 气道感染模型 四维成像技术 巨噬细胞 跨膜迁移 吞噬 金葡菌
【摘要】:研究背景 肺部感染是呼吸系统最常见的疾病。病原菌除了直接损伤机体引起疾病外,还可能引起其他疾病的发生,如有研究就认为支气管哮喘的发生发展可能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关。粘附于气道表面粘液层的病原菌大部分通过咳嗽咳痰予以清除。气道及肺泡巨噬细胞是肺部主要的吞噬细胞,他们能清除定植于肺泡和气道表面的少量细菌及外源性灰尘颗粒。当大量的病原菌感染气道时,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转化而来的巨噬细胞便被招募到感染部位以清除病原菌。招募的单核巨噬细胞通过气道粘膜屏障(上皮细胞基底膜和上皮细胞层)而到达气道表面,目前这一过程还缺少动态形态学资料的支持。获取这种细胞活动的动态学资料的最佳方法是在活体动物上直接动态观察细胞的活动。然而,立体动态的细胞活动在活体动物身上获取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模拟组织的体外细胞培养模型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单一的细胞层及多细胞层的静态研究无法用于巨噬细胞跨膜迁移的研究。因此我们将多细胞层的三维培养技术和激光共聚焦活细胞动态成像结合起来,用来研究气道感染模型中巨噬细胞的跨膜迁移及对金葡菌的清除。 研究目的 1.建立模拟气道感染的体外多细胞层三维培养模型,在体外模拟肺内部环境,更直观精确的观察细胞和细胞间相互作用以及信号通路的关系。 2.将多细胞层三维培养技术和激光共聚焦活细胞动态成像结合起来形成四维成像技术,并用四维成像技术研究气道感染模型中巨噬细胞的跨膜迁移及对金葡菌的清除。 研究方法: 1.巨噬细胞的分离及纯化; 1%淀粉溶液1ml连续腹腔注射小鼠3天,第五天对小鼠进行腹腔灌洗并对灌洗液进行离心洗涤后,并用贴壁法对巨噬细胞进行纯化。 2.体外气道感染模型的建立; 将LLC细胞种植于插入式培养皿PET膜的上层,五天后待其形成完整细胞层后,将巨噬细胞种植于PET膜的下层,最后将金葡菌种植于LLC细胞层上。 3.跨膜电阻的测量; 将LLC细胞种植于插入式培养皿PET膜的上层,并分别于第五天、第六天及加入金葡菌后第1、2、3、4、5、6小时用电压电阻仪测量LLC细胞层两侧的电阻。 4.巨噬细胞跨膜迁移运动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实时成像; 气道感染模型建立后并用红色荧光染料标记LLC细胞,将培养体系转移至玻璃底细胞皿,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上进行在Z轴(三维)及T轴(时间序列)成像。 5.金葡菌或MCP-1对巨噬细胞跨膜迁移的影响评估; 建立加金葡菌或MCP-1的实验组气道模型和无金葡菌的对照组气道模型,并在加入金葡菌/MCP-16小时后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上三维成像并计算穿膜率。 6. ELISA检测MCP-1水平; 将LLC细胞种植于插入式培养皿PET膜的上层,第五天实验组加入108级金葡菌于插入式培养皿的上室。3小时后收集实验组和对照组(无金葡菌)的上室及下室的培养基。ELISA检测实培养基中MCP-1的水平。 7.逆向跨膜迁移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实时成像; 将LLC细胞种植于插入式培养皿PET膜的上层,第五天加入巨噬细胞于插入式培养皿的上室,并在插入式培养皿的下室加入小鼠重组MCP-1。将培养体系转移至玻璃底细胞皿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上进行在Z轴(三维)及T轴(时间序列)成像。 8.巨噬细胞在气道感染模型中吞噬金葡菌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实时成像; 气道感染模型建立后并用蓝色荧光染料标记LLC细胞及红色荧光染料标记金葡菌,将培养体系转移至玻璃底细胞皿,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上进行在Z轴(三维)及T轴(时间序列)成像。 9.统计学方法 统计使用SPSS13.0软件;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巨噬细胞的高度用单侧t’检验,其他用两组间的独立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 研究结果 1.LLC细胞形成完整细胞层;将0.5x106个LLC细胞种植于插入式培养皿PET膜的上层,胞数从24时的1061±97个/mm2逐步增加到120小时的4954±256个/mm2。细胞覆盖的表面积从24小时的27.3±6.0%,逐步增加到120小时的99.8±0.3%。LLC细胞基本能形成完整的单细胞层的时间大约为5天。 2.金葡菌对LLC细胞层的完整性无明显影响; 我们检测了加入金葡菌前后插入式培养皿PET膜两侧的跨上皮电阻抗的变化。我们发现加入金葡菌后6小时内,无论107级和108级的金葡菌对跨上皮电阻均无明显影响。 3.动态观察气道感染模型中巨噬细胞的跨膜迁移; 气道感染模型建立后通过激光共聚焦四维成像及IMARIS软件三维重建,其结果显示巨噬细胞通过PET膜上的小孔迁移至培养体系的上室。 4.培养体系中加入金葡菌增加了巨噬细胞的跨膜迁移; 通过激光共聚焦四维成像及IMARIS7.0三维重建,发现一些巨噬细胞可以通过PET膜上的小孔迁移到插入式培养皿的上层;感染模型组中巨噬细胞的穿膜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5.培养体系中加入金葡菌增加了MCP-1趋化因子的表达; 我们检测了加入金葡菌的实验组和无金葡菌的对照组中MCP-1的水平差异。在实验组加入金葡菌3小时后,实验组的MCP-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6.培养体系中加入小鼠重组MCP-1增加了巨噬细胞的跨膜迁移; 将重组的小鼠MCP-120ng/ml加入实验组的插入式培养皿的上室。六小时过后,实验组的巨噬细胞穿膜率远远高于对照组。 7.培养体系中加入金葡菌影响巨噬细胞在上皮细胞层中的运动方式;通过激光共聚焦四维成像及IMARIS7.0.三维重建和巨噬细胞示踪,我们发现巨噬细胞在插入式培养皿上层主要有三种运动方式。与不加金葡菌的对照组相比,培养体系中加入金葡菌对巨噬细胞的运动方式有影响。另外,在未加入金葡菌的对照组,没有发现巨噬细胞穿过LLC单层细胞层并到达LLC单层细胞层的表面。 8.巨噬细胞从上向下跨膜迁移的动态观察; 气道感染模型的四维成像显示有巨噬细胞从上层通过PET膜迁移到培养体系的下层。将巨噬细胞种植在LLC单细胞层的表面,并且加入20ng/ml的小鼠重组MCP-1于培养体系的下层,有更多的巨噬细胞从培养体系上层迁移到下层。 9.巨噬细胞在气道感染模型中对金葡菌的吞噬具有时间依赖性; 气道感染模型的四维成像显示,定植于LLC单细胞层表面的金葡菌粘附于露出于LLC单细胞层的巨噬细胞,随后巨噬细胞被吞噬。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巨噬细胞吞噬了金葡菌,平均每个巨噬细胞也吞噬了越来越多的金葡菌。 研究结论: 1.依据气道感染时的病理结构,我们成功建立一个可以用于研究巨噬细胞空间活动的体外三维气道感染模型。 2.体外三维细胞培养模型与激光共聚焦实时成像结合而成的四维成像技术,可以应用于气道感染模型中巨噬细胞的跨膜迁移及对金葡菌的清除等细胞行为的实时动态成像。
【关键词】:气道感染模型 四维成像技术 巨噬细胞 跨膜迁移 吞噬 金葡菌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563.1
【目录】:
- 中英文对照词表5-6
- 摘要6-10
- Abstract10-15
- 第一章 模拟气道感染的三维细胞培养模型的建立15-40
- 1. 引言15-16
- 2. 材料和方法16-24
- 3. 结果24-33
- 4. 讨论33-36
- 参考文献36-40
- 第二章 体外气道感染模型中巨噬细胞跨膜迁移及吞噬金葡菌的四维成像40-74
- 1. 引言40-41
- 2. 材料和方法41-49
- 3. 结果49-67
- 4. 讨论67-70
- 参考文献70-74
- 下一步工作计划74-75
- 附录75-77
- 致谢77-78
- 综述 气道道体外细胞培养模型的建立及成像的进展78-102
- 参考文献91-10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天星,曹雪涛;巨噬细胞作用的新概念:正反两面性[J];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1990年02期
2 彭则;呼吸道细菌感染及在巨噬细胞上的信息传递途径[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1999年01期
3 付平,许国章;巨噬细胞与肾损伤[J];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2000年06期
4 夏飞,刘胜武,魏雅稚,肖凌;结核分枝杆菌诱导宿主巨噬细胞凋亡机制初探[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5年06期
5 葛晶;成蓓;;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和肝X受体对巨噬细胞作用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2006年01期
6 张凤;熊思东;;巨噬细胞的极化及其意义[J];细胞生物学杂志;2007年01期
7 韩君勇;李艳波;;不同压力对巨噬细胞ATP结合盒转运子A_1表达的影响[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08年05期
8 熊思东;;疾病发病中的巨噬细胞极化:机制与作用[J];现代免疫学;2010年05期
9 吴虢东;张才军;王玲;吴磊;寸新华;曹霞;;抗结核天然药物筛选的巨噬细胞模型研究[J];昆明医学院学报;2010年11期
10 李丹;任亚娜;范华骅;;巨噬细胞的分类及其调节性功能的差异[J];生命科学;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盛;周非凡;邢达;;PDT诱导的凋亡细胞对巨噬细胞NO合成的影响[A];第七届全国光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张磊;朱建华;黄元伟;姚航平;;血管紧张素Ⅱ对巨噬细胞(THP-1重细胞)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表达的影响[A];浙江省免疫学会第五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3 宋盛;邢达;周非凡;;PDT诱导的凋亡细胞对巨噬细胞NO合成的影响[A];第十一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暨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摘要集[C];2009年
4 赵莉;姚树桐;田华;杨娜娜;桑慧;焦鹏;王义围;秦树存;;氧化高密度脂蛋白通过内质网应激凋亡途径诱导巨噬细胞凋亡[A];第十二届全国脂质与脂蛋白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4年
5 洪敏;余黎;华永庆;朱荃;;雌二醇激活巨噬细胞及内异症药物效应靶点的研究[A];中国药理学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暨全国药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6 唐澜;王丽;付度关;赵勇;曾和松;;瘦素对巨噬细胞白介素-1表达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6年
7 郭紫芬;袁皓瑜;郭琰;庹勤慧;廖端芳;;依泽替米贝通过调控基因表达抑制巨噬细胞内脂质蓄积[A];第七届海峡两岸心血管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王少霞;李杨;杨蕾蕾;左红艳;刘肖;徐新萍;王德文;;极低频电磁场暴露对大鼠肺组织中巨噬细胞的影响[A];第十三届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9 丁晨光;田普训;薛武军;郑瑾;段万里;赵艳龙;席敏;李杨;;Treg诱导巨噬细胞向M2型转化的作用研究[A];2013中国器官移植大会论文汇编[C];2013年
10 吕建新;金丽琴;袁谦;金晶;彭颖;李东;;巨噬细胞激活的标志物研究[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李静 记者 胡德荣;恶性肿瘤巨噬细胞未必皆“恶人”[N];健康报;2014年
2 兰克;以尝试用巨噬细胞治瘫痪[N];科技日报;2000年
3 薛佳;免疫系统——人体的“卫士”[N];保健时报;2009年
4 记者 胡德荣;铁泵蛋白“维稳”铁代谢作用首次阐明[N];健康报;2011年
5 侯嘉 何新乡;硒的神奇功能[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3年
6 唐颖 倪兵 陈代杰;巨噬细胞泡沫化抑制剂研究快步进行[N];中国医药报;2006年
7 刘元江;新发现解释肿瘤为何易成“漏网之鱼”[N];医药经济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侯嘉 通讯员 何新乡;今天你补硒了吗[N];医药经济报;2003年
9 左志刚;升血小板药使用注意[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7年
10 记者 许琦敏;“铁泵”蛋白帮助回收铁元素[N];文汇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菱菱;巨噬细胞的替代激活抑制脂毒性引起的巨噬细胞死亡[D];中南大学;2013年
2 马翠卿;GAS下调巨噬细胞炎症因子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3 黄亚东;兔不同亚型单核/巨噬细胞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病关系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1年
4 刘灏;巨噬细胞再极化[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5 高飞;年龄相关性巨噬细胞极化对骨修复再生作用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6 刘芳;ABCG1基因表达对巨噬细胞功能影响及在动脉粥样硬化中作用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7 周江睿;神经肽Y对巨噬细胞炎性因子和小分子炎症介质的调节及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2年
8 赵鲁杭;黄芪多糖的制备及其对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1年
9 潘宇飞;信号调节蛋白α调节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功能的作用与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3年
10 陆宁;巨噬细胞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激活对细胞因子及实验性结肠炎的调节作用[D];天津医科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璐;运动对大鼠巨噬细胞游离铁代谢的影响及机制探讨[D];江苏大学;2007年
2 朵瑞雪;免疫突触的形成对类风湿关节炎中巨噬细胞凋亡率影响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1年
3 刘丹霞;结核杆菌对感染宿主巨噬细胞应激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3年
4 陈南鹏;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5 谢燕霞;芦笋多糖对巨噬细胞的免疫调节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刘译聪;巴西天然蜂胶对牙龈卟啉单胞菌激活的巨噬细胞极化的调控及机制探讨[D];吉林大学;2014年
7 文明智;红霉素对香烟刺激的人巨噬细胞炎症介质的影响[D];广西医科大学;2010年
8 叶金善;环氧化酶-2/前列腺素E_2在血管紧张素Ⅱ刺激巨噬细胞表达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中的作用[D];第三军医大学;2010年
9 闫坤;前列腺素E1对小鼠子宫巨噬细胞表型和功能活性的影响[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汪韶君;扇贝裙边糖胺聚糖对巨噬细胞脂蛋白代谢及脂蛋白受体表达的影响研究[D];青岛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9323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huxijib/932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