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1-磷酸鞘氨醇受体在心血管系统中的作用及机制

发布时间:2017-10-20 20:36

  本文关键词:1-磷酸鞘氨醇受体在心血管系统中的作用及机制


  更多相关文章: -磷酸鞘氨醇 G蛋白偶联受体 动脉粥样硬化 心血管系统


【摘要】:1-磷酸鞘氨醇受体是1-磷酸鞘氨醇发挥细胞内作用的重要中转站,它包括5种亚型,广泛存在于包括心血管系统在内的各系统,在心血管系统发育、血管生成、血管舒张、血管屏障完整性、缺血/再灌注损伤和动脉粥样硬化等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生物学作用。文章就1-磷酸鞘氨醇受体在心血管系统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做一综述。
【作者单位】: 南华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动脉硬化学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岳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关键词】-磷酸鞘氨醇 G蛋白偶联受体 动脉粥样硬化 心血管系统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270360) 湖南省科技厅科技项目(2012FJ4295)
【分类号】:R363
【正文快照】: 1-磷酸鞘氨醇(sphingosine-1-phosphate,S1P)是目前颇受关注的脂质信号分子,是一种具有重要生物学活性的溶血磷脂,广泛存在于血液、淋巴液、红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等体液和细胞中[1],在体内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活性[2]和众多生物学作用。S1P的这些作用,或通过其本身直接产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跃艳;熊升林;;1-磷酸鞘氨醇受体途径诱导的心肌肥大及蛋白激酶C的调节作用[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1年07期

2 陈淑华;向红;阳国平;邓昊;袁洪;闾宏伟;;1-磷酸鞘氨醇2型受体调控衰老内皮细胞的功能变化[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年12期

3 郭守东;于杨;冯蕾;刘帅;李和楼;崔英杰;秦树存;;液-质联用法对生物样本中鞘氨醇1-磷酸的微量测定[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3年04期

4 于杨;秦树存;;脂质活性信号分子鞘氨醇-1-磷酸及其生物学特性[J];生理科学进展;2011年02期

5 张智超;莫中成;刘行;张大棣;易光辉;;1-磷酸鞘氨醇受体[J];生命的化学;2012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曹惠;卓海龙;王海平;王全立;;1-磷酸鞘氨醇对血小板贮存损伤的影响[J];中国输血杂志;2012年03期

2 郭守东;于杨;冯蕾;张颖;崔英杰;秦树存;;液相串联质谱法同时定量检测生物样本中鞘脂类化合物[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13年11期

3 于欢;谷翔;张普华;徐良贤;陈培良;秦仲君;赵勇;;S1P对缺氧/复氧诱导的共培养心肌细胞和成肌细胞损伤的影响[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年06期

4 曹惠;卓海龙;徐丽娟;王海平;王全立;;单采血小板保存期间部分参数的改变及其意义[J];中国医药导报;2012年13期

5 熊升林;刘行;莫中成;易光辉;;阿托伐他汀在1-磷酸鞘氨醇诱导心肌细胞肥大中的作用[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2年05期

6 景小东;佘强;;1-磷酸鞘氨醇在心血管系统中作用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3年15期

7 计玉兵;朱黎明;戴爱国;;1-磷酸鞘氨醇与支气管哮喘[J];中华哮喘杂志(电子版);2013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丰祥军;新型免疫调节剂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新型喜树碱衍生物的设计与合成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2 秦蒙;基于蛋白芯片技术研究ox-LDL损伤血管内皮的分子靶标及中药创新药物的发现和机制探讨[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3 杨晋静;溶血磷脂酸对心肌细胞肥大和抗缺氧/复氧损伤的信号调控机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4 谯雁彬;S1P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分泌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项燕飞;单糖在手性氨基醇和碳苷合成中的应用[D];南京理工大学;2013年

2 苏健;1-磷酸鞘氨醇后适应对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3 张智超;S1P通过S1PR1/3对THP-1源性巨噬细胞胆固醇流出的调控作用及机制研究[D];南华大学;2013年

4 景小东;冠脉支架内再狭窄与S1P的相关性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长勇;姜向明;俞豪;李丽英;;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生物样品中磷酸鞘氨醇的含量[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2 黄亚莉;陆彤;;衰老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7年05期

3 闾宏伟;陈淑华;阳国平;袁洪;邓昊;邢晓为;黄志军;向红;;血管内皮细胞衰老过程中S1P2受体表达和细胞功能改变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年04期

4 闾宏伟;陈淑华;阳国平;朱晒红;邓昊;邢晓为;;S1P2受体shRNA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筛选[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大主;杨克平;胡英锋;曾秋棠;;抗原特异性调节性T细胞的诱导及其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6年09期

2 李雪峰;杨骄霞;冯浩;;树突状细胞与动脉粥样硬化[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3 崔斌;黄岚;谭虎;赵刚;赵晓辉;于世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调节内皮祖细胞生物学功能[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09年03期

4 孙庆伟;;激肽与心血管病变[J];江西医学院学报;1977年04期

5 洪明理 ,傅治锋 ,崔萍 ,李淑贤 ,李云生 ,李佳 ,李美茹;SW_(82012)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理的超微结构研究 Ⅰ、实验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平滑肌细胞的电镜观察[J];基础医学与临床;1982年02期

6 许霖水;;低密度脂蛋白的新功能[J];生命的化学;1989年05期

7 李文;;高血胆固醇幼猪的牙髓血管改变[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1993年05期

8 邓仲端;瞿智玲;;平滑肌细胞源性趋化因子的研究[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1993年01期

9 娄宁;;EDRF/NO、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和动脉粥样硬化[J];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1995年03期

10 叶秀荣;;胆固醇自述[J];科学之友;1999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朝克;孙文清;冯大明;易光辉;杨峻浩;刘录山;王佐;王双;万载阳;杨保堂;杨永宗;;动脉粥样硬化小型猪ABCA1表达的改变[A];湖南省生理科学学会2004年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2 冯学兵;孙凌云;Tsao BP;Lusis AJ;;狼疮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的建立及机制研究[A];全国自身免疫性疾病专题研讨会暨第十一次全国风湿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3 耿红莲;王燕;顾鹏飞;陈军;吴萍;赵雯静;王爱华;仲人前;;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对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4表达影响的研究[A];中国免疫学会第五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6年

4 尹铁英;王亚洲;王贵学;;血小板膜糖蛋白单克隆抗体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中的应用[A];2007第一届全国介入医学工程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5 章义利;周秀云;应斌宇;张怀勤;;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建立方法[A];2007年浙江省危重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6 尚慧锋;钱民章;;MCP-1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凋亡的影响及机制初探[A];第九届西南三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7 蓝晓红;周永刚;李祥;许锐;;动脉粥样硬化大鼠实验模型的建立与评价[A];2010年江苏省药学大会暨第十届江苏省药师周大会论文集[C];2010年

8 李少兵;韩卉;汪渊;徐胜春;;动脉粥样硬化兔下丘脑弓状核NPY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的形态学变化[A];解剖学杂志——中国解剖学会2002年年会文摘汇编[C];2002年

9 田枫;张阔;康爱君;周淑佩;郑振辉;;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小鼠血脂与血清胆红素关系的探讨[A];中国实验动物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程恒辉;瞿智玲;周颖;班振英;胡晓静;阮秋蓉;;DHEA通过VCAM-1、MCP-1抑制高胆固醇喂养兔AS形成的作用研究[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迎基 译;到底真凶是谁?[N];医药经济报;2002年

2 许晴波;动脉粥样硬化病因是感染[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3 刘永铭;T淋巴细胞加重动脉粥样硬化[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4 ;重视微循环研究 为临床应用服务[N];中国医药报;2003年

5 刘庆山;低氧诱导因子细胞呼吸和NO的调节机制 Regulation of Hypoxia-inducible Factor,Cell Respiration and NO[N];中国医药报;2006年

6 王芷轩;人体内生活的细菌多达三公斤[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7 天津第三中心医院代谢科主任医师 邸阜生邋朱广苓 陈颖 整理;内脏肥胖最伤心肝[N];健康报;2008年

8 汪敏华;细胞信号转导之谜解开[N];解放日报;2004年

9 李桂春;急性子易患冠心病[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7年

10 芦勤;我国科学家发现细胞增殖抑制基因[N];中国医药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法良;1、IL-17/Th17在人动脉粥样硬化进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2、CD28拮抗性类肽对T细胞介导免疫应答的抑制效应[D];山东大学;2011年

2 徐承启;中国人群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疾病的分子遗传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邓同乐;Ox-LDL诱导早期巨噬细胞源泡沫细胞形成和损伤中相关动力学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4 杨运煌;血清中分子间相互作用的NMR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004年

5 张芸;血管紧张素Ⅱ对人外周单核细胞源树突状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6 徐芳;血管外膜激活促使动脉粥样硬化病灶形成和进展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7 李晓宇;抑制性差减杂交结合cDNA芯片筛选家兔高脂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基因[D];南京医科大学;2005年

8 马晓莉;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剂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迁移的作用及其有关机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7年

9 李汇华;人载脂蛋白AI转基因小鼠抗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子病理学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8年

10 于淼;人载脂蛋白AI抑制ox-LDL诱导转基因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及脂质沉积分子病理学机制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雅玲;Compound 48/80对apoE基因敲除小鼠颈总动脉套环诱导斑块的影响[D];南华大学;2005年

2 李永军;糖基化终产物对巨噬细胞MMP-9表达与活性的影响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

3 孙莺;oxLDL的酶联免疫诊断试剂盒的制备[D];兰州大学;2006年

4 谈伍平;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建立及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D];昆明医学院;2008年

5 朱颖;U937泡沫细胞中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的表达及变化规律的实验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6 徐峰;建立动脉粥样硬化蚀损斑块模型的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7 陈欣;PPARγ对THP-1巨噬细胞CD36表达和胆固醇流入的影响[D];南华大学;2005年

8 贾金烁;两种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的比较[D];南华大学;2011年

9 易军;腺病毒介导的SPK基因及其突变体表达调节内皮细胞迁移[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4年

10 莫中成;B类Ⅰ型清道夫受体在小型猪及HepG2、THP-1细胞中表达的变化[D];南华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0692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10692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a28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