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隐匿污名的心理效应及其机制
本文关键词:可隐匿污名的心理效应及其机制
【摘要】:可隐匿污名是一种可以隐藏起来不易被人发现,但会带来社会贬损效应的污名。由于与可见污名明显不同,可隐匿污名对被污名者的心理、行为有着独特的效应。近年来,有很多研究关注可隐匿污名对个体心理和行为产生独特的影响,既包括隐匿污名和揭露污名对认知负荷、负性情绪反应、行为抑制等短时的行为效应,也包括对健康状况、心理幸福感等方面产生的长期效应。此外,以往的研究还关注可隐匿污名对个体产生影响的机制,并由此发展出一系列理论模型,例如策略知觉管理理论、隐藏-痛苦模型、认知-情感-行为模型、沟通隐私管理理论、揭露过程模型等。基于以往的理论及相关研究,本文还对该领域研究的意义及未来研究方向与趋势进行了进一步分析。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关键词】: 可隐匿污名 心理效应 影响机制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1200778)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201104168)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青年基金)(12YJC190039)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GK201102032)
【分类号】:R395.2
【正文快照】: 早在1963年,Goffman首先将污名定义为一种使人丢脸的、败坏声誉的特质,它可以使被污名者从一个完整的、正常的人变成一个有污点的、被社会贴上标签的、降低身份的人[1]。经过多年发展,污名领域的研究已经在广度和深度上得到了极大拓展。基于Goffman关于污名的定义,Crocker等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生春;;患者心理对药物作用的影响[J];药物与人;1998年01期
2 杨锋;;用药灵不灵 贵在看心情——谈药物的心理效应[J];养生月刊;2008年12期
3 王宏红;;药物心理学对治疗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刊);2010年04期
4 赵启丽;;语言艺术的心理效应[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5 贾廷珍;梁莉;马力文;;放射性攻击事件与心理效应[J];中国医学装备;2007年03期
6 赵兰民;杨春;;药物的心理效应与临床应用[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7年01期
7 罗秋燕;袁青;;心理效应在针灸临床治疗中的作用[J];中医药通报;2006年04期
8 高仰山;;心理设防 病痛消亡[J];中国保健营养;2007年03期
9 费燕;王亮;;谈临床药学服务与患者用药心理调整[J];中国药房;2006年13期
10 刘承宜,唐勉;色彩间接效应: 现象学和时间现论(英文)[J];激光生物学报;199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从英姿;于士广;;IL-4对B淋巴细胞存活的影响[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五次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2年
2 何化均;;治疗音乐的分类及其心理效应[A];中国音乐治疗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刘亚莉;钟延清;迟素敏;朱运龙;;Leptin对GH3细胞胞内[Ca~(2+)]_i、cAMP和NO信号分子的影响[A];中国生理学会、中国神经科学会2005年神经内分泌免疫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4 刘亚莉;钟延清;迟素敏;朱运龙;;Leptin对GH3细胞胞内[Ca~(2+)]_i、cAMP和NO信号分子的影响[A];中国生理学会、中国神经科学会2005年神经内分泌免疫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5 朱辉;倪江;杨增明;;L-PGDS在大鼠睾丸和附睾中的表达与调节[A];中国生理学会2004年消化内分泌生殖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6 赵鹏军;潘骏;李奋;孙锟;;慢性缺氧对心肌细胞CaM、CaMK Ⅱ以及细胞内Ca~(2+)活动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7 张e,
本文编号:10953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1095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