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纳米粒子-siRNA复合物抑制脐血树突状细胞SOCS1基因表达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7 10:16

  本文关键词:纳米粒子-siRNA复合物抑制脐血树突状细胞SOCS1基因表达的实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树突状细胞 纳米粒子 SOCS RNA干扰


【摘要】:目的:构建复合纳米粒子载体,传递siRNA序列,抑制脐血树突状细胞SOCS1基因表达。方法:构建PEI包覆的以SiO2和Fe3O4为主要成分的复合纳米粒子载体,以LipofectamineTM2000为对照,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纳米粒子-siRNA的结合效率;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纳米粒子-SOCS1-siRNA序列被细胞摄入的效率;Western blot检测纳米粒子-siRNA复合物转染脐血树突状细胞后对SOCS1基因表达的抑制。MTT法检测纳米粒子-SOCS1-siRNA处理的脐血DCs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纳米粒子可以高效结合siRNA序列,纳米粒子-SOCS1-siRNA序列可被脐血树突状细胞摄取,但是单独的纳米粒子抑制SOCS1基因表达效率比较低,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基因沉默作用显著增强,抗肿瘤作用也相应提高。结论:纳米粒子载体传递siRNA安全性好,效率高,可以高效沉默脐血树突状细胞SOCS1基因表达,能为设计更有效的以树突状细胞为基础的抗肿瘤疫苗提供新思路和实验依据。
【作者单位】: 吉林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 纳米粒子 SOCS RNA干扰
【基金】:吉林省卫生厅课题(2010Z036)
【分类号】:R392.9
【正文快照】: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的特点是捕获和提呈抗原的能力高,可迁移到淋巴器官,并表达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活化所需的各种共刺激分子。近年来随着对树突状细胞及其抗肿瘤作用的深入研究,新的功能靶分子和新技术手段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更广阔的前景。已经证明细胞因子信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于鸿;张健;刘玉侠;;RNA干扰抑制SOCS1表达增强树突状细胞抗肿瘤作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9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涂微;阮健;罗荣城;吕成伟;;人树突状细胞SOCS1基因RNA干扰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鉴定[J];热带医学杂志;2012年03期

2 于鸿;陈阳;张健;徐广伟;;SOCS1-siRNA沉默SOCS1基因表达对脐血树突状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2年10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春刚;中华鳖源性维生素B-17的分离纯化及其抗肿瘤效果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潘秋卫;蔡荣;刘新垣;钱程;;肿瘤基因治疗新策略——RNA干扰[J];科学通报;2006年09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鸿;张健;刘玉侠;;RNA干扰抑制SOCS1表达增强树突状细胞抗肿瘤作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9年05期

2 徐资力;;廉价高效纳米疫苗[J];技术与市场;2008年03期

3 于益芝;王建莉;曹雪涛;;树突状细胞分化发育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1998年06期

4 常凌爱,路士华,杨莉;树突状细胞在免疫学中的作用[J];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1期

5 刘恩梅,罗嘉慧,涂文伟,刘宇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诱导脐血CD14~+单核细胞转化树突状细胞分化成熟的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01年11期

6 吴军,王捷,杨太成,赖晃文,郑文岭,王晓怀;钙离子载体对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的影响[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3年01期

7 杨吉伟;;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体外培养与扩增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2003年02期

8 练诗梅,王晓波,薛祖光,张旗,孙健,荒木弘一;脐血来源树突状细胞的体外诱导及扩增[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04年05期

9 黎阳,包蓉,黄绍良,吴燕峰,魏菁,周敦华;诱导脐血单个核细胞分化为树突状细胞的实验研究[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4年05期

10 张中伟;秦环龙;;肠道树突状细胞的特性及功能研究[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6年2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修恒;;小鼠骨髓源性不同成熟度树突状细胞培养鉴定[A];第十七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张庆红;胡玉珍;吕顺艳;钟延清;;雌激素影响大鼠树突状细胞的分化、成熟和功能[A];中国生理学会第六届全国青年生理学工作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3年

3 于益芝;刘书逊;王文雅;张明徽;郭振红;徐红梅;齐润姿;安华章;曹雪涛;;TRAIL在树突状细胞杀伤活化T细胞中的作用[A];中国免疫学会第四届学术大会会议议程及论文摘要集[C];2002年

4 葛长勇;李鸿钧;孙茂盛;冯婷婷;靳昌忠;姚航平;吴南屏;;灭活SV40致敏的猴树突状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研究[A];2008年浙江省感染病、肝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5 葛长勇;李鸿钧;谢天宏;张光明;易山;孙茂盛;吴南屏;;恒河猴树突状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艾滋病、病毒性丙型肝炎暨全国热带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6 张尧;靳风烁;兰卫华;李彦峰;张克勤;吴刚;叶锦;;联合应用塞莱西布和CpG-ODN对树突状细胞功能的影响[A];第十五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刘茜;陆江阳;王宏伟;曲冰杰;李韶然;康佳蕊;;PD-L1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小鼠脾脏树突状细胞激活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日程及论文汇编[C];2010年

8 李么明;叶静;杨晓红;陈龙;陈焕春;曹胜波;;乙型脑炎病毒疫苗株与树突状细胞相互作用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畜牧兽医生物技术学分会暨中国免疫学会兽医免疫分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黎衍敏;;Survivin在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中的表达研究[A];第十七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10 王淼淼;张彩萍;季江;李晶冰;周武庆;崔盘根;;组胺诱导人外周血衍生的树突状细胞高表达CD86和分泌IL-8[A];中华医学会第14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雪飞;树突状细胞“面目”更清晰[N];健康报;2004年

2 记者 白毅;间充质干细胞可促进成熟树突状细胞增殖分化[N];中国医药报;2009年

3 方彤;树突状细胞瘤苗新进展[N];健康报;2006年

4 记者 毛黎;美发现一种“超级”形态酶[N];科技日报;2006年

5 钱铮;日利用胚胎干细胞培育出免疫细胞[N];医药经济报;2006年

6 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郭宁 施明;我国免疫学研究再攀新高峰[N];健康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柴永忠 本报特约记者 唐向东 本报特约通讯员 肖鑫;发现免疫学“新大陆”[N];解放军报;2005年

8 冯卫东;美研制Ⅰ型糖尿病防治新疫苗[N];科技日报;2008年

9 记者 张亮;治疗性艾滋新疫苗初试成功[N];科技日报;2006年

10 吴军 杨太成;主动特异性免疫疗法治疗肿瘤[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向阳;新型热休克蛋白HSP-DC激活树突状细胞及其佐剂效应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3年

2 王宏伟;肺间质树突状细胞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中的免疫激活与免疫耐受作用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0年

3 刘海波;Fas信号激活树突状细胞炎性复合体形成的生物学意义与分子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4 赵娟;受者来源的PIR-B转染的树突状细胞对小鼠异基因骨髓移植GVHD的保护作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王全兴;非成熟型树突状细胞诱导移植免疫耐受的作用及其机理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1年

6 徐述雄;IL-15和树突状细胞诱导CD4~+CD25~+调节性T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0年

7 邹丽云;树突状细胞抗原交叉递呈相关Rab分子的筛选及Rab3b,3c,32参与抗原交叉递呈的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8年

8 张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机制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9 韩澍;吲哚胺2,3-过氧化酶基因修饰的骨髓树突状细胞诱导移植免疫耐受的作用及其机理[D];第二军医大学;2003年

10 韩从辉;霉酚酸酯处理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诱导同种移植耐受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丽燕;MyD88在OK-432诱导树突状细胞成熟中的作用[D];福建医科大学;2010年

2 郭佳;TLR配体诱导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获得产生全反式维甲酸的能力[D];浙江大学;2011年

3 李静;癌—睾丸抗原OY-TES-1致敏树突状细胞的体外抗肝癌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4 成芳;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和表型鉴定[D];新疆医科大学;2004年

5 沈娟;α-黑素细胞刺激素在实验性心脏移植中的作用及其机制[D];第二军医大学;2003年

6 刘铮;RNAi抑制Smad6并在TGF-β1作用下对小鼠骨髓源树突状细胞生物学特性变化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0年

7 胡志德;miR-203通过TLR4调控白念珠菌刺激的树突状细胞合成IL-6和TNF-α[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8 卢琳;人IL-24的重组表达、纯化及其对人树突状细胞的功能调控[D];第二军医大学;2004年

9 蒋莉莉;树突状细胞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作用下内皮样化现象的初步探讨[D];郑州大学;2007年

10 白易;整合素CD11b抑制树突状细胞抗原交叉提呈的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1030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11030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ca8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