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形虫MIC6羧基端与醛缩酶相互作用的鉴定
本文关键词:弓形虫MIC6羧基端与醛缩酶相互作用的鉴定
更多相关文章: 刚地弓形虫 微线体蛋白羧基端 醛缩酶 免疫共沉淀 共定位
【摘要】:目的鉴定弓形虫MIC6羧基端和醛缩酶的相互作用及两种蛋白在虫体内的定位。方法分别用GST-MIC6C多克隆抗体和兔免疫前血清结合的sepharose与弓形虫裂解液进行免疫共沉淀实验,实验产物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弓形虫速殖子涂片,免疫荧光定位法确定两种蛋白在虫体内的定位。结果与对照相比,GST-MIC6C多克隆抗体的免疫共沉淀产物中有蛋白条带可分别被相应的抗体识别。荧光显微镜下显示,MIC6(红色荧光)和醛缩酶(绿色荧光)两种蛋白皆定位于弓形虫的顶端。结论弓形虫MIC6羧基端与醛缩酶存在相互作用并在虫体内存在共定位关系。
【作者单位】: 河南省新乡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河南省新乡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
【关键词】: 刚地弓形虫 微线体蛋白羧基端 醛缩酶 免疫共沉淀 共定位
【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No.112102310209) 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No.2012B310019) 新乡医学院博士科研启动基金(No.2010)~~
【分类号】:R382.5
【正文快照】: 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是一种专性的细胞内寄生原虫,在宿主细胞内繁殖以及破坏宿主细胞,引起致病。弓形虫的入侵机制目前尚未阐明,微线体蛋白(microneme protein,MIC)、菱形体蛋白(rhomboid,ROM)和肌动蛋白(actin)等都参与了弓形虫主动入侵宿主细胞的过程[1-3]。若能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郑斌;尹志奎;何蔼;詹希美;;弓形虫MIC6羧基端相互作用蛋白的筛选[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1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尹志奎;郑斌;詹希美;;弓形虫MIC2胞质尾段蛋白及其多克隆抗体的制备[J];生物技术;2013年01期
2 尹志奎;郑斌;姚志军;刘世国;任红斌;许兵红;张海珠;;刚地弓形虫微线体蛋白6和醛缩酶在虫体内的定位[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3 郑斌;尹志奎;詹希美;;弓形虫actin蛋白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纯化[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3年07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冯亚楠;八肋游仆虫中心蛋白与DNA作用的研究[D];山西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郑斌;何蔼;李卓雅;郑小英;张瑞琳;杨潇;詹希美;;弓形虫MIC 6羧基端蛋白片段的表达及其多克隆抗体的制备[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09年09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新;刚地弓形虫悬浮和粘附细胞培养的比较研究[J];蚌埠医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2 翁少鹏;刚地弓形虫微孔的内噬作用[J];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1995年01期
3 刘霞 ,沈大康;刚地弓形虫三毒力株的生长特性[J];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1998年03期
4 毛佐华;刚地弓形虫肌动蛋白解聚因子的克隆及特性[J];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1998年03期
5 张爱民,张亚莉,李军;VB环境下刚地弓形虫多媒体课件的开发[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1年05期
6 张晓丽;刚地弓形虫排泄-分泌抗原(ESA)的蛋白组成及免疫化学特性[J];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2002年01期
7 王琴美;;慢性刚地弓形虫感染小鼠的脑氨肽酶活力[J];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1990年01期
8 徐大为;刚地弓形虫的嘧啶补救途径[J];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1993年05期
9 刘汉钧,钱纬,韩丹,黎冠群,危群;人弓形虫淋巴结炎-例报告[J];昆明医学院学报;1994年04期
10 邓艳琴;感染刚地弓形虫猪体内抗体水平与所分离虫株致病性的关系[J];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199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峰;毛小琴;陈世知;邱宗荫;;GBLP相互作用蛋白研究[A];2008年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暨第八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8年
2 邵伟;刘成国;;幽门螺杆菌CagA蛋白干扰细胞信息通路能力独立于不同胃疾状态[A];2008年浙江省内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3 龙鼎新;伍一军;;神经病靶酯酶的泛素化降解及ARA54的调节[A];湖南省生理科学会2008年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4 文洁;白慕群;卢戌;;应用单克隆抗体测定人弓形虫IgM抗体的研究[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5 彭旭;谭江琳;袁顺宗;马兵;贺伟峰;黄正根;程文广;贾雄飞;王晓娟;胡婕;甘成军;陈希炜;胡晓红;张小容;罗高兴;吴军;;免疫共沉淀技术验证HT036与P311间的相互作用[A];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6 刘丽丽;;概述弓形虫病及其研究进展[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成立30周年庆典大会资料汇编[C];2009年
7 张照环;徐晓辉;张勇;周建峰;俞仲望;何成;;LINGO-1与WNK1结合并调节Nogo诱导的轴突延长抑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8 张理航;刘茂军;吕芳;李贺侠;吴叙苏;冯志新;邵国青;;刚地弓形虫NT株P30基因的克隆与表达[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第三届猪病防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梁淑芳;于延豹;许雪娇;宋培明;薛燕;杨們原;陈先;;基于氨基酸同位素代谢标记的免疫共沉淀分析蛋白质相互作用[A];中国蛋白质组学第三届学术大会论文摘要[C];2005年
10 王震;孟宪敏;郭莲军;;人类新基因Nelin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A];湖北省暨武汉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和第十五次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梅琳达·温纳 韩彦文 译;谁是精神病的罪魁祸首[N];卫生与生活报;2010年
2 袁成;怀疑心梗要做的化验[N];农村医药报(汉);2006年
3 丁玉华(北京德宝群兴科贸有限公司) 赖长华 孔路军(重庆市养猪科学研究院);猪的苏氨酸营养研究进展[N];中国畜牧报;2004年
4 魏帆 白毅;推动我国药理学事业走向世界[N];中国医药报;2006年
5 张中桥;猴病毒40——脑肿瘤发生的“罪魁”[N];中国医药报;2001年
6 张中桥;猴病毒40与脑肿瘤发生有相关性[N];医药经济报;2001年
7 湘雅二医院教授 戴若玲;老人切莫忽视皮肌炎[N];大众卫生报;2002年
8 记者 陆叶清;发现抑制胃癌细胞的重要基因[N];上海科技报;2010年
9 记者 孙国根;人类分娩启动机制研究获进展[N];健康报;2011年
10 张艳敏 唐发发 孙雨;扎根国土 引领国际甲胎蛋白研究[N];科技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子杰;利用磷酸二羟基丙酮依赖型醛缩酶在体外和体内进行稀有单糖的合成[D];山东大学;2012年
2 龚先琼;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与烯酰辅酶A水合酶相互作用及对细胞凋亡的影响[D];福建医科大学;2012年
3 高剑;刚地弓形虫诱导小鼠结肠癌ct26细胞周期阻滞及相关的抗癌作用[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4 兰世杰;BCCIP相互作用蛋白的鉴定与功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5 周伟强;DOC-1R基因对细胞增殖周期影响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3年
6 孙涛;肿瘤细胞成血管塑形在血管生成拟态形成中的作用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0年
7 束峰珏;人类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ik与细胞周期调控的关系探讨[D];复旦大学;2002年
8 胡子有;阿片受体真核表达系统的构建与表达及μ和δ受体的相互作用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9 吕晶玉;WNK基因表达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3年
10 李中秋;Neuroglobin在视网膜中的表达及其保护视网膜缺血缺氧损伤分子机制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尚尚;两株猪源刚地弓形虫的分离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D];扬州大学;2012年
2 陈卿;免疫共沉淀蛋白芯片分析方法及其应用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0年
3 陈丽伟;脱氧核糖醛缩酶同源基因的克隆、过表达与分子模拟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4 孙婷婷;免疫共沉淀联合质谱筛选肝核因子HNF3β相互作用蛋白质及初步功能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5 张静;自然临产前后与NF-κB相互作用蛋白质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6 王芬;刚地弓形虫磷酸甘油酸变位酶2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克隆表达及免疫保护性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7 孔t,
本文编号:11357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1135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