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辅助酶切法用于溶液内蛋白质样品酶切特点分析
本文关键词:超声辅助酶切法用于溶液内蛋白质样品酶切特点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超声辅助酶切法对溶液内蛋白质样品酶切的特点。方法分别应用超声辅助酶切法与传统酶切法对牛血清白蛋白进行溶液内酶切,通过飞行时间质谱进行分析,对数据库检索后得到的多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超声辅助酶切法的酶切时间可缩短到10 min,酶切后多肽的回收率比传统酶切法低8%,但飞行时间质谱鉴定评分(MASCOT评分)比传统方法高约1倍,肽段的覆盖率高10%,匹配的多肽数多40%以上。对超声辅助酶切法鉴定出的多肽进一步分析表明,这些多肽的误切率较传统方法高22%,比传统方法多鉴定出的多肽分子质量主要在2~3 ku之间,且大部分为含有误切位点的多肽。结论超声辅助酶切可明显缩短蛋白质酶切时间,得到更好的多肽鉴定,但部分多肽酶切不完全,样品损失会更多。
【作者单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学院中心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70650)
【分类号】:R341
【正文快照】: 目前应用质谱进行蛋白质组研究需要将蛋白质酶切成多肽片段,再进行质谱分析,通过数据库检索实现蛋白质组的大规模鉴定[1]。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传统酶切法耗时长,往往需要16 h以上,极大的限制了蛋白质组分析的通量。超声辅助酶切法利用超声波辅助进行酶切,可以在几分钟内实现蛋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志远,万晶宏,王利红,钱小红,贺福初;蛋白质组研究中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图谱的计算机分析[J];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1998年04期
2 程志祥,熊俊,倪雪峰,顾冬民,德伟;大鼠胰腺蛋白质组研究中双向电泳技术的初步建立[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3 刘建军,庄志雄,邓平建,房师松,赵锦;质谱技术在蛋白质组研究中的应用[J];卫生研究;2003年03期
4 ;名词解释[J];预防医学文献信息;2003年03期
5 祁维平,刘师莲;蛋白质组学及其在疾病研究中的应用[J];山东生物医学工程;2002年02期
6 王文静,陆晔,张云英,朱佩云;蛋白质组学及其在公共卫生学领域中的应用[J];环境与职业医学;2003年05期
7 司英健;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内容、方法及意义[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3年03期
8 张军,王友群;蛋白质组学及其在生殖医药学中的应用[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4年03期
9 邵志广;21世纪生命科学的焦点——人类蛋白质组计划简介[J];中学生物教学;2004年11期
10 吴春太,于姝睿;蛋白质组学用于疾病特殊蛋白质的鉴定[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庄玉辉;何秀云;张小刚;李国利;丁勤学;阙海萍;;结核分枝杆菌不同组份蛋白质组双向电泳研究[A];中国防痨协会全国学术会议大会学术报告[C];2001年
2 钟伯雄;张金卫;;蛋白质组研究[A];中国蚕学会第三届青年学术研讨会暨浙江省第二届青年学术论坛——蚕桑分论坛论文集(上册)[C];2001年
3 卓肇文;;干细胞蛋白质组应是蛋白质组学研究的一个重点[A];中国蛋白质组学第二届学术大会论文摘要论文集[C];2004年
4 高峰;路浩;崔新征;郭亮;杜英;张清勇;;胸腺组织重症肌无力相关蛋白的鉴定[A];中国免疫学会第五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6年
5 吴忠道;;蛋白质组与寄生虫学研究[A];中国动物学会第七届全国青年寄生虫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6 罗琪;蒋磊;陈广文;肖献忠;;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中HSP70相互作用蛋白质组的研究[A];第七届海峡两岸心血管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梁淑芳;于延豹;许雪娇;宋培明;薛燕;杨們原;陈先;;基于氨基酸同位素代谢标记的免疫共沉淀分析蛋白质相互作用[A];中国蛋白质组学第三届学术大会论文摘要[C];2005年
8 黄懿;梁淑芳;刘宝红;于延豹;陆豪杰;陈先;杨們原;;芯片酶解微反应器用于甲肝病毒蛋白质组的快速酶解鉴定[A];中国蛋白质组学第三届学术大会论文摘要[C];2005年
9 许雅君;张国庆;李勇;;宫内乙醇暴露对胎鼠大脑线粒体蛋白质组的影响[A];中国毒理学会第四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林夏鸿;林玲;;催乳素免疫调节效应的研究及其信号传导途径的蛋白质组分析[A];全国自身免疫性疾病专题研讨会暨第十一次全国风湿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杨蕾;后基因组时代蛋白质组闪亮登场[N];中国质量报;2010年
2 王雪飞;蛋白质组潜在新药的“富矿”[N];健康报;2004年
3 吴华国;“蛋白质组计划”,有望破解肝病病因[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4 本报记者 张荔子;蛋白质组学:人类下一个目标[N];健康报;2001年
5 冯卫东;美科学家首次完成细胞主要成分构图[N];科技日报;2008年
6 刘晓燕 吕志平;蛋白质组研究为中医药发展带来新曙光[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7 ;大小公司“通吃”竞争日趋激烈[N];医药经济报;2001年
8 吴志军 记者 张锋;我国人类重大疾病蛋白质组学研究启动[N];解放军报;2002年
9 黎明;科学新宠——蛋白质组学[N];医药经济报;2001年
10 本报特约记者 洛频;利用蛋白质组学加速癌症研究[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国安;生物质谱新技术及其在疾病蛋白质组研究中的应用[D];复旦大学;2003年
2 应万涛;基于凝胶电泳的蛋白质组研究策略及应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4年
3 王京兰;磷酸化蛋白质分析方法研究及其在人胎肝磷酸化蛋白质组研究中的应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4年
4 于雁灵;比较蛋白质组定量分析及其在疾病研究中的应用[D];复旦大学;2004年
5 李海龙;长角血蜱雌蜱唾液腺蛋白质及激素调控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郭立海;人胎肝细胞质膜和人红细胞膜蛋白质组分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5年
7 何琼琼;HCV NS3基因转化人肝细胞及其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8 姜虹;端粒功能缺陷细胞分泌的蛋白质即人类衰老和疾病的预报因子[D];浙江大学;2008年
9 李晶;幽门螺杆菌动物模型菌株SS1定植因素分析[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9年
10 章波;电离辐射致肠上皮损伤与修复相关蛋白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洁;双向电泳法测定大鼠辐照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蛋白质组的差异表达[D];苏州大学;2004年
2 马翔;卵细胞成熟过程蛋白质表达差异性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3年
3 王蓉;大剂量化疗动物模型的构建[D];山西医科大学;2007年
4 王东根;关于我国人类肝脏蛋白质组研究策略探讨[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3年
5 沈静;Hcy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相关蛋白质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4年
6 郝运伟;16-24周孕龄人胎肝细胞核蛋白质表达谱的构建[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4年
7 段小军;高血压肝阳上亢证大鼠模型的复制及天麻钩藤饮的干预作用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8 阎澜;白念珠菌耐药株的蛋白质组与基因表达谱分析及差异蛋白质与差异基因的识别鉴定[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9 朱叶飞;小鼠精子发生相关蛋白质的初步分析[D];南京医科大学;2003年
10 翁瑜;射频电磁场对细胞蛋白质表达谱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1401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1140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