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33在免疫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本文关键词:IL-33在免疫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摘要】:IL-33,IL-1家族新成员,在前炎性因子刺激下表达在多种细胞而且被认为在细胞裂解时释放出来。IL-33的受体ST2和IL-1RAP也广泛表达在多种细胞特别是Th2和肥大细胞表面。IL-33能保护宿主抗蠕虫感染;能促进Th2反应而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相反,IL-33同样能加重由肥大细胞介导的哮喘、关节炎、遗传性过敏皮炎及过敏反应等。IL-33可能作为这些疾病的新的治疗靶点。
【作者单位】: 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肾病内科;
【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2FFB03708) 宜昌市科技攻关项目(A13301-02)
【分类号】:R392.9
【正文快照】: IL-33最近被鉴定为是孤儿受体ST2(IL-1RLI)的配体[1]。ST2被最先鉴定在癌基因或者血清刺激的成纤维细胞中,而且至少编码被不同剪切形成的3种亚型—膜结合受体(ST2),可溶性的具有胞外功能的剪切体(sST2)以及1个变异体[2]。ST2属于IL-1R/TLR超家族成员。1998年,ST2被最早报道选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Schweitzer N ,Anderson R ,吴开琛;蠕虫,免疫学与方程式[J];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1992年02期
2 McCarthy JS ,胡旭初;展望:抗人体蠕虫感染疫苗的发展前景[J];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1998年03期
3 渡道直熙 ,赵德容;感染症与IgE抗体[J];国际免疫学杂志;1985年05期
4 袁柏君,潘伟芬,许以平;哮喘孕妇脐血嗜碱细胞释放能力的观察[J];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1994年03期
5 陈锡慰;蠕虫感染IgE的产生机制与其抗感染作用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1995年03期
6 李强,姜斌,刘忠令,张世明,孙德明,张殿尧,刘燕燕,肖现文,李平升;T淋巴细胞激活及其释放的白细胞介素-4与哮喘发病的关系[J];中华内科杂志;1997年02期
7 谈杰;心理因素对哮喘的影响(附58例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1998年S1期
8 赵砚池,张晓洁;哮喘 血嗜酸细胞增高 肾功能受损[J];医师进修杂志;2000年03期
9 陈湘琦,林挺岩;选择卵蛋白致敏豚鼠建立哮喘模型实验研究[J];福建医药杂志;2005年01期
10 赵景俊,栾斌,张艳丽;脱氢表雄酮的生物学作用[J];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长征;林科雄;;雷公藤抑制哮喘Th2细胞因子产生[A];第一届全国变态反应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年
2 张方;施毅;李子玲;胡波;宋勇;;mTSLPR-Ig调节树突细胞诱导哮喘小鼠免疫耐受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届全国哮喘学术会议暨中国哮喘联盟第三次大会论文汇编[C];2010年
3 孙秀珍;刘昀;张洁;周玎;;诱发哮喘的致敏昆虫变应原疫苗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4 许湘南;;环磷酸腺苷(cAMP)在疾病过程中的变化和作用[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会议论文集[C];2003年
5 桂亚丽;李小强;温定文;唐富天;王丽京;耿建国;;P110δ缺失对血管弹性膜结构的影响[A];“细胞活动 生命活力”——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全体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二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李开艳;熊盛道;;Th17和Tc17细胞亚群及其细胞因子白介素17在哮喘小鼠动物模型中的表达研究[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1(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7 张方;施毅;李子玲;胡波;宋勇;;融合蛋白mTSLPR-Ig体外抑制TSLP对树突细胞的活化[A];中华医学会第七届全国哮喘学术会议暨中国哮喘联盟第三次大会论文汇编[C];2010年
8 温廷桓;;过敏与变应分型新概念[A];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9 宫兆华;董竞成;倪健;;豚鼠支气管哮喘模型建立[A];第七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呼吸病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二)[C];2004年
10 王桂兰;鲁继荣;成焕吉;马青山;张云峰;;高滴度含有目的基因IL-4RA的逆转录病毒的包装和浓缩[A];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编译 张子川;心理疾病可能导致哮喘[N];医药经济报;2009年
2 张丁丁;芬发现哮喘新致病基因[N];中国医药报;2004年
3 张永兴;新加坡开发出预防哮喘基因疫苗[N];医药经济报;2004年
4 王小衡;何谓儿童心因性咳嗽[N];家庭医生报;2007年
5 余志平;抗RSV感染研究聚焦免疫应答[N];中国医药报;2005年
6 张国喜;夏季须防“情绪中暑”[N];家庭医生报;2007年
7 贾源隆;炎症≠感染[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8 马克·雷纳 比利·戈德堡;左撇子更聪明吗[N];卫生与生活报;2007年
9 项雨;消极情绪与老人疾病[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7年
10 青岛市第五人民医院;警惕身边的过敏原[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向志光;IL-33转基因小鼠的建立和IL-33对肺部炎症的增强作用[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2 李睿;小鼠卡介苗新生期接种和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对免疫状态和实验性哮喘的影响[D];重庆医科大学;2005年
3 张严峻;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在小鼠脑和肺组织生理及病理过程的表达[D];浙江大学;2006年
4 李盼;NK细胞对颗粒酶B的继发性胞吞及其生物学意义[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李盼;NK细胞对颗粒酶B的继发性胞吞及其生物学意义IL-33与EAE发病的相关性及其机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郭潮波;人肥大细胞和嗜碱细胞的临床、细胞及分子水平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4年
7 陈莉延;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小鼠模型的建立及其蛋白组学研究[D];广州医学院;2010年
8 孙大庆;肠道菌群失调致肺部过敏反应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0年
9 贺蕾;IL-10增强血吸虫感染对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诱导同时削弱其免疫抑制功能[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10 叶新民;豚鼠病毒感染性咳嗽模型的建立及其神经源性炎症机制探讨[D];广州医学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慧;肺表面活性物质对哮喘时ET-1、ANP和ICAM-1的影响[D];第二军医大学;2001年
2 陈谱;白细胞介素水平在儿童炎症性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临床意义探讨[D];汕头大学;2004年
3 满立新;肺表面活性物质对哮喘时肺血管通透性的影响[D];第二军医大学;2001年
4 刘萌;音乐治疗对应激哮喘大鼠中枢和外周免疫功能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0年
5 柳晓金;小鼠IL-33的原核表达、纯化及其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与应用研究[D];汕头大学;2010年
6 徐礼;脱氢表雄酮对支气管上皮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作用及机制[D];中南大学;2012年
7 孙雨;肺泡衬里层表面活性膜超微结构的研究及意义[D];第二军医大学;2001年
8 蒋建烨;NLRP3炎症复合体信号通路分子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小鼠模型中表达的研究[D];南华大学;2012年
9 曾艺;中国汉族人群中高亲和度lgE受体β链(FcεRI-β)基因突变研究[D];暨南大学;2000年
10 于琨瑛;以纳米粒子为佐剂的屋尘螨疫苗免疫治疗的实验研究[D];南昌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1754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1175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