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电生理研究中小鼠离体脊髓切片方法的改良

发布时间:2017-11-18 23:26

  本文关键词:电生理研究中小鼠离体脊髓切片方法的改良


  更多相关文章: 运动神经元 动作电位 离体活脊髓切片 人工脑脊液 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模式


【摘要】:通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模式记录有功能的完整脊髓切片的方法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工具来研究神经网络结构。这种技术要比通过细胞培养的方法测定运动神经元的电活动有明显的优势。最近科学家用分子遗传学的方法可以鉴定神经元的群落,随后发现这些群落可以自发电活动,这对于研究神经网络结构以及机制是非常重要的[1]。如果这项技术可以发展成熟,这对于生理学以及解剖学都会带来巨大的收益。由于该技术方法难度较大,近年采用脊髓离体膜片钳技术的实验报道并不多。实验困难主要集中在脊髓片制备过程中,如脊髓为细长型,解剖时间长,不易固定在切片机上;脊髓神经纤维多且排列紧密不易快速平整切断;脊髓神经元(尤其是运动神经元)对离体损伤的耐受性差等。因此改良实验方法,找到一种快速易行且神经元存活率高的脊髓片制备技术,是深入研究脊髓神经网络电活动的基础。目的:由于制备活的脊髓切片所需时间长,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细胞体积大,切片过程中容易受损,对环境改变的耐受力差,细胞的的存活率低,为了在活的离体脊髓切片上研究运动神经元的电生理以及神经网络结构,本研究通过改良离体活脊髓切片的制备方法,从而减小对脊髓的损伤,缩短脊髓切片的时间,增加脊髓神经元细胞的存活率。方法:制备离体脊髓切片前首先需制备好人工脑脊液及2%琼脂块。将ACSF分成两份,一份放入于玻璃瓶中然后将玻璃瓶放入冰块中制备0℃的人工脑脊液,另一份置于烧杯中然后将烧杯放入水浴箱中。通入制备好的95%O_2和5%CO_2混合气30分钟,充分饱和。用刀片切下长约1cm宽约0.5cm高约0.7cm琼脂块,在长边正中开垂直半圆形凹槽,用于固定脊髓。传统制备脊髓切片的方法是取出生8~12天的C57BL/6J近交系小鼠用水合氯醛麻醉后置于冰袋上5min,使小鼠的代谢率下降,更好的保持其细胞的活力。迅速断头,用眼科剪沿脊上正中切口切开皮肤,暴露脊柱。剪断两侧肋骨及周围软组织,取出整条脊柱迅速置于预先制备好的冰的人工脑脊液中。在解剖显微镜下行椎板切除术,沿背正中线由骶髓向上至胸髓逐个椎骨切开,从切口用显微镊仔细分开椎骨暴露脊髓,之后使用显微镊夹住胸髓端,轻轻上提,用显微剪剪断脊髓双侧神经根,取出附着有蛛网膜和软膜的脊髓,在冰ACSF中撕去脊髓表面的蛛网膜和软膜,并修整为适当的大小,将制备好的腰髓放在凹槽内,将琼脂块连同脊髓粘贴于切片盒内。使用振动切片机沿脊髓水平方向做厚度为450μm切片。将标本置于95%O_2和5%CO_2混合气饱和的ACSF中水浴箱34℃孵育60分钟备用。本实验取出生8~12天的C57BL/6近交系小鼠,麻醉后迅速端头剪断两侧肋骨及周围软组织,取出整条脊柱迅速置于预先制备好的冰的ACSF中,去掉颈髓保留至胸段至L5以上组织,尽量修剪干净椎骨两旁组织,用带有200ul塑料吸液头的的5ml注射器吸入人工脑脊液,从尾侧椎孔内向上吹出脊髓,用显微手术剪剪下腰髓。将制备好的腰髓放在凹槽内,将琼脂块连同脊髓粘贴于切片盒内。使用振动切片机沿脊髓水平切面方向做厚度为450μm切片。将标本置于95%O_2和5%CO_2混合气饱和的ACSF中水浴箱34℃孵育60分钟备用。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模式,将电压钳制在-65~70mv,分别给予0p A、50p A、100p A及150p A阶梯状电流刺激持续500ms,每个刺激间隔为1s,记录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动作电位。结果:经过反复的实验我们发现经过1个月左右才能够熟练掌握椎板切开术后取出脊髓,制备脊髓切片,而经过10天左右时间就可以熟练掌握椎孔内注射人工脑脊液法取出脊髓制备脊髓切片。改良的法方可以比采用椎板切开术取出脊髓的方法更容易掌握,对脊髓的损伤小,取出的脊髓更完整。改良后制备脊髓切片所用的时间比椎板切开术制备的脊髓切片所用的时间明显缩短。传统采用椎板切开的方法制备脊髓切片所用的时间为25.60±2.51分钟,改良后采用椎孔内注射人工脑脊液的方法制备脊髓切片所用的时间为8.60±1.14分钟,两种方法制备脊髓切片所用的时间经t检验比较P0.01,有统计学意义。改良后制备的脊髓切片中前角运动神经元的数目比椎板切开术制备的脊髓切片前角运动神经元的数目明显增多。椎板切开的方法制备脊髓切片中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存活的数目为3.00±1.58个,采用椎孔内注射人工脑脊液的方法制备的脊髓切片中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存活的数目为8.20±0.84个,两种方法制备脊髓切片中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存活的数目经t检验比较P0.01,有统计学意义。经测定C57小鼠脊髓运动神经元的阈电位平均为-54.2±6.1mv,振幅平均为37.7±8.7mv,单个动作电位时间平均为2±0.3 ms,动作电位上升的速率平均为148.6±4.8mv/ms,动作电位下降的速率平均为-65.6±7.6mv/ms。结论:采用椎孔注射人工脑脊液的方法制备的脊髓切片手术时间短,取出的脊髓更完整,细胞存活的数目多。改良的方法比椎板切开的方法有明显的优点。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33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君;卢祖能;;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2010年06期

2 沈克中;张镜如;;膈运动神经元[J];生理科学进展;1987年02期

3 夏思文;陈世彩;黄益灯;李孟;郑宏良;;具有浓度梯度的运动神经元体外诱向生长模型的建立[J];实用医学杂志;2013年23期

4 秦兆冰,董明敏;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对损伤面运动神经元代谢的影响[J];解剖学报;2002年06期

5 刘佛林,周丽华,林浩添,吴荣耀,谢环,周靖;神经根撕脱后3种鼠类脊髓运动神经元的再生反应(英文)[J];中国临床康复;2004年16期

6 吴伟利;免疫抑制剂治疗运动神经元综合征[J];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1995年04期

7 姜广良,顾玉东;胚胎运动神经元种植至失神经骨骼肌内的观察[J];中华医学杂志;1998年06期

8 王菲;王春芳;李鹏飞;蔚洪恩;韩树峰;李承罡;;免疫磁珠法分离纯化胚胎大鼠脊髓源运动神经元的方法探讨[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09年04期

9 张文华;吴承远;李新钢;徐淑军;李刚;江玉泉;周茂德;刘猛;;人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小鼠模型基因治疗中的作用[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年11期

10 祝生源;李刚;王存国;张平强;张钰;薄爱华;王淑强;;供应大白鼠前肢部分肌肉运动神经元的脊髓节段分布和定位[J];张家口医学院学报;198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鹏飞;王春芳;;两种体外培养运动神经元方法的比较[A];Proceedings of the 7th Biennial Meeting and the 5th Congres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for Neuroscience[C];2007年

2 赵文静;郭瑞臣;Robert G.Berkowitzl;Paul M.Pilowsky;;大鼠喉运动神经元接受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的投射[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生物医药博士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印弘;;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的在体磁共振波谱及扩散张力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06年

4 郑梅;樊东升;;NMDA受体不同亚单位分布造成ALS中运动神经元选择性易损[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5 程龙珍;汪萌芽;;新生大鼠脊髓切片运动神经元的谷氨酸反应及全麻药的影响[A];2005年中国神经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河北医科大学附属以岭医院肌萎缩科 陈金亮;多靶点多途径培植运动神经元[N];健康报;2013年

2 冯卫东;美将患者皮肤细胞转变成运动神经元[N];科技日报;2008年

3 常丽君;触觉和运动神经元能对视觉信号起反应[N];科技日报;2013年

4 王振岭 杨叁平 李宗海;中医药联合干细胞移植可多靶点多途径保护培植运动神经元[N];健康报;2007年

5 王俊鸣;我学者用人类干细胞分化出运动神经元[N];科技日报;2005年

6 陈勇;人类干细胞成功分化出运动神经元[N];医药经济报;2005年

7 ;两种天然抗氧化剂对臂丛根性撕脱后脊髓运动神经元保护作用的比较[N];中国医药报;2003年

8 刘元江;让瘫痪小鼠站起来[N];医药经济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蔺辉前;ScAAV9-hIGF1逆轴突靶向运动神经元干预ALS小鼠模型作用及机制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6年

2 王莉;缺血再灌注致脊髓神经元损伤特点及其致瘫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6年

3 周晖晖;运动神经元间突触联系的形态学,电生理,以及模型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0年

4 赵文静;大鼠喉运动神经元的呼吸功能和非呼吸功能的中枢调控[D];山东大学;2011年

5 郭艳苏;免疫介导运动神经元损伤模型的建立及其发病机理[D];河北医科大学;2006年

6 李彬;脂多糖对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损伤作用及机制探讨[D];河北医科大学;2008年

7 卜晖;活化ARE通路对运动神经元保护作用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7年

8 蔚洪恩;神经干细胞与运动神经元的microRNA和蛋白质差异表达及相互作用[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9 刘晓云;运动神经元损伤机制及保护对策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7年

10 于继徐;铁在谷氨酸兴奋性毒性中的重要作用及运动神经元保护机制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永梅;MCM5在后脑面部运动神经元发育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的初步研究[D];成都医学院;2016年

2 刘琳琳;成年大鼠脊髓损伤前角运动神经元识别的神经形态学研究[D];中山大学;2016年

3 张瑜;Beta-methylamino-alanine(BMAA)导致大鼠运动神经元受损的机制及其自噬改变[D];天津医科大学;2016年

4 李辉;电生理研究中小鼠离体脊髓切片方法的改良[D];河北医科大学;2016年

5 辛铭;Islet1在小鼠脊髓运动神经元后期发育中的作用[D];杭州师范大学;2013年

6 孔卫国;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运动神经元分化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7 孔祥镜;脾肾同治法对肌萎缩侧索硬化运动神经元保护机制的初步探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张燕红;睾酮对脊髓腰骶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9 任爱兵;免疫介导的运动神经元损伤模型中血清和脑脊液氨基酸的测定[D];河北医科大学;2006年

10 武士兴;大鼠毛囊神经嵴干细胞向运动神经元的诱导分化[D];第二军医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2015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12015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5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