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单核苷酸多态性芯片研究单亲二体型来源及致病机制
本文关键词:应用单核苷酸多态性芯片研究单亲二体型来源及致病机制
更多相关文章: 单核苷酸多态性 单亲二体型 致病机制 遗传咨询
【摘要】:目的:探讨人类全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芯片(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array,SNP array)在单亲二体型来源及致病机制研究和遗传咨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具有唐氏综合征高风险、需行羊水胎儿细胞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的124例孕妇,应用SNP array对羊水中的胎儿细胞及父母双方的外周血细胞进行遗传学分析。结果:对羊水胎儿细胞进行SNP array分析发现,2例部分型16单亲二体型,1例位点为16p12.2~13.3和16q24.1~24.3,另1例位点为16q21~24.3。对胎儿双亲外周血细胞进行遗传学连锁分析发现,2例单亲二体型均为母源性。结论:16号染色体长、短臂末端可能分别存在导致胎儿生长受限的基因。SNP array可探索单亲二体型的来源及致病机制,为产前遗传咨询提供帮助。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产科;
【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No.2009B060700107)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政府特定任务项目(No.2011B061200045)
【分类号】:R394
【正文快照】: 单亲二体型(uniparental disomy,UPD)是指一对同源染色体均来自一个亲本,在新生儿中发生率约为0.029%,至今文献已报道了约1 100例整体型UPD和120例部分型UPD[1]。据Kotzor等[2]统计,文献报道的母源性16号染色体UPD(maternal UPDof chromosome 16,mUPD 16)约为50余例,其临床表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厚勋;牛永红;李章勇;谢正祥;;汉族人群一氧化氮合酶基因三个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静息心率相关性研究[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06年06期
2 孙玲玲;褚迅;;上海地区汉族人群IL-17B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研究[J];皖南医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3 席素雅;韩雅玲;;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特点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进展[J];沈阳部队医药;2007年03期
4 赵玉琼;姚春涛;刘亚千;黄丽洁;赵亚力;赵权;陈华;;我国特有三个小型猪品系PPARα基因的多态性分析[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08年10期
5 崔晓雨;何桂珍;;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炎性反应与营养[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6 周晨慧;彭惠民;;双向等位特异PCR技术及其在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中的应用[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7 邹焰;李宏彬;陆祥;陈伟;;贵州省水族人群XRCC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组合型研究[J];贵州医药;2007年02期
8 武其文;胡丽华;蔡鹏程;;湖北汉族人群Tim-3基因启动子及编码区的分子突变[J];中国免疫学杂志;2008年08期
9 刘坤祥;孙学川;王圣巍;闫惠琴;;佛山市汉族人群HIF1A基因1790(G→A)多态性研究[J];贵州医药;2009年02期
10 张岩;杨梅;倪晓洁;郑少玲;夏鹏;杨亦荣;陈必成;潘晓东;傅晶;;建立对多药耐药基因C3435T与G2677T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快速分型方法[J];实用医学杂志;2009年2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庆辉;王金花;黄秀峰;林朝文;杨园园;吴联滔;吴玉梅;;MMP14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在广西百色地区壮族人群中的分布[A];中国解剖学会2011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C];2011年
2 克丙申;张胜兰;邢万佳;黄象艳;周仲玲;徐军;齐发莲;;中国人(山东地区)HLA-DPB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初步研究[A];山东免疫学会、山东微生物学会医学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山东省医学会微生物学和免疫学专业委员会、山东省医药生物技术学会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1年
3 韦叶生;黄秀峰;周庆辉;王金花;林朝文;杨园园;黄昌盛;吴联滔;吴玉梅;何兰凤;;脂联素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在广西百色地区壮族人群中的分布[A];中国解剖学会2011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C];2011年
4 王丽;焦立新;贺丹;王爽;张云峰;;烟曲霉致病机制的蛋白质组学研究[A];2007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医学真菌学术会议暨医学真菌实验室研究技术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7年
5 克丙申;黄象艳;周仲玲;徐军;齐发莲;张京海;;中国人HLA-A位点内含子一核酸序列的初步研究[A];山东免疫学会、山东微生物学会医学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山东省医学会微生物学和免疫学专业委员会、山东省医药生物技术学会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1年
6 朱海娟;;心理治疗中共通的心理致病机制探讨[A];2004医学心理、军事心理、康复心理、医学心理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7 彭贵青;张琪;邬开朗;朱应;朱帆;吴建国;;博尔纳病毒的致病机制探索[A];2006年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8 周钢桥;翟芸;张红星;何英;智联腾;杨灏;苑晓燕;贺福初;;环境反应相关基因SNP的发掘和环境反应相关疾病的遗传关联研究[A];海峡两岸第三届毒理学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5年
9 彭贵青;张琪;邬开朗;朱应;朱帆;吴建国;;博尔纳病毒的致病机制探索[A];第二届中国青年学者微生物遗传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周雪雪;卓阳;;人类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研究进展及应用[A];2011年浙江省整形美容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明;戴劲松;武大伤寒杆菌致病机制研究获成果[N];中国医药报;2004年
2 童灵;寻找致病基因[N];中国矿业报;2002年
3 记者 毛磊;目标:快速识别致病基因[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4 Marvin;测基因而知天命?[N];经济观察报;2009年
5 罗刚 邢远翔;基因组医学凸显未来医学蓝图[N];健康报;2004年
6 李斌;药效为何因人而异[N];人民政协报;2003年
7 孙丽萍 仇逸;日本基因学者呼吁:尽快建立亚洲人种基因组SNP数据库[N];中国医药报;2002年
8 张荔子;脓毒症研究取得新进展[N];健康报;2002年
9 邢远翔 吴志军;SARS病毒蛋白质组研究有新进展[N];健康报;2003年
10 ;Ⅱ型胶原特异性T细胞系与关节炎发病机制的研究[N];中国医药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自强;抗血小板胶原受体糖蛋白VI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功能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2 谭亚芳;鼠疫耶尔森氏菌Ⅲ型分泌系统效应蛋白YopK在致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1年
3 杜宗敏;鼠疫耶尔森氏菌与小鼠巨噬细胞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5年
4 张建林;乙肝病毒X蛋白相关细胞因子的分离、鉴定及功能性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5 焦立新;烟曲霉致病机制的蛋白质组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魏武;重要病原微生物比较基因组研究的生物信息学方法和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7年
7 郑晶;创伤弧菌溶细胞毒素及金属蛋白酶的基因克隆、蛋白表达、抗体制备及其致病性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8年
8 王国庆;基于生物信息学的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的致病机制及诊断靶标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9 董蕻;CD14基因启动子区SNP分析及其与LPS反应的关系[D];第三军医大学;2004年
10 张庆镐;基因多态性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相关性研究[D];延边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茂松;五指山小型猪SLA-DQA基因的SNPs及猪人MHC Ⅰ类区自然杀伤细胞KIRs结合区氨基酸变异的比较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2 薛丽;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C677T多肽性快速检测系统的建立[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3 康小玲;抑癌基因TSG101及其剪接变异体在正常人外周血细胞中的表达[D];暨南大学;2006年
4 商磊;SARS冠状病毒的基因组变异与进化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5 董青生;马尔尼菲青霉株间形态学、酶学差异与致病机制关系的初步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6 胡培丽;小鼠SNP遗传检测方法的建立及生化标记位点的分子生物学研究[D];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2006年
7 王翠娟;微流控芯片法检测单细胞水平SNP及苯乙烯易感性生物标志物的研究[D];山东省医学科学院;2008年
8 郭丽茹;致肾盂肾炎大肠杆菌132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9年
9 周翠兰;高保真DNA聚合酶介导的复合分子“开/关”技术平台在Y染色体识别中的应用[D];南华大学;2006年
10 余新沛;中国四个民族人群MBL基因SNP及其单倍型与基因型的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2162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1216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