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ficolins基因多态性与临床疾病易感性的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17-12-05 22:25

  本文关键词:ficolins基因多态性与临床疾病易感性的研究进展


  更多相关文章: ficolins 基因多态性 疾病易感性


【摘要】:ficolins是天然免疫中的一种模式识别分子,最早被作为转化生长因子β1结合蛋白从猪子宫内膜中分离而来。ficolins与甘露聚糖结合植物凝集素功能相似,能结合病原微生物的糖类配基,通过补体途径和调理吞噬作用消灭病原体,在天然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迄今为止,已发现M-ficolin,L-ficolin和H-ficolin 3种人类ficolin蛋白,分别由FCN1,FCN 2和FCN 3基因编码。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FCN基因多态性与疾病易感性之间的关系。大量研究发现,FCN基因多态性与疾病的易感性、严重性及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就FCN基因多态性与相关疾病易感性间的关系进行简述。
【作者单位】: 重庆医科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中南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02511)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cstc2011jjA10004)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1M500669) 重庆市博士后科研项目特别资助项目(渝xm201102007)~~
【分类号】:R392
【正文快照】: 人体抵抗外来微生物入侵依靠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来完成。补体激活的植物凝集素途径是天然免疫的一种重要的防御机制,在机体免疫防御和免疫调节中起重要作用。迄今为止,发现能激活植物凝集素途径的有2种蛋白:甘露聚糖结合植物凝集素和ficolins[1]。ficolins是天然免疫中一类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亮;金士正;王大明;高素青;邓志辉;;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基因多样性与中国南方汉族人群鼻咽癌相关性的研究[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1年03期

2 马智超;;自杀未遂与血清胆固醇浓度及相关基因多态性关系的研究进展[J];疾病预防控制通报;2011年04期

3 陈云霞;武延隽;程红兵;张雄鹰;;胱硫醚β合酶基因多态性在长治人群中的分布[J];现代预防医学;2011年15期

4 马玲;刘衍春;吴敏慧;刘毅;郑凌;薛敏;许剑锋;;南京地区RhD阴性个体RHD基因多态性及与RhC抗原表达关系的研究[J];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版);2011年04期

5 蒋旭;史冬泉;蒋青;;人身高差异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1年16期

6 张楠楠;元小冬;徐建辉;李宏芬;邓红亮;;血浆纤维蛋白原Bβ链基因多态性与血浆Fg功能表达的相关性研究[J];免疫学杂志;2011年07期

7 徐仁爱;戴大鹏;胡利明;杨莉萍;胡国新;蔡剑平;;中国汉族人群CYP2C9常见多态性位点的检测及其与国外其他人群的比较研究[J];医学研究杂志;2011年06期

8 徐建辉;元小冬;张楠楠;李宏芬;邓红亮;;FgBβ1689T/G、I6I/D、345C/T和HinfIA/C基因多态性与血浆Fg功能表达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1年07期

9 孙昂;;岳阳市汉族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HLA-DRB1高分辨基因多态性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11年06期

10 刘晓林;田小春;马厚勋;;Klotho及其基因多态性与衰老相关性疾病关系研究进展[J];国际老年医学杂志;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墨;李秋;王莉佳;王晓刚;杨锡强;;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基因多态性与血清蛋白表达水平的关系[A];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2 崔凡;吕桂霞;沈永年;刘维达;;马拉色菌属种内基因多态性机制的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14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3 陈兴栋;杨亚军;金力;王笑峰;;KCNQ1基因多态性同中国人群血清脂类指标相关[A];2012年中国青年遗传学家论坛会议文集[C];2012年

4 汪宇春;刘霆;李英碧;吴谨;;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与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关系[A];第10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5 贺斌;张树成;程捷;王介东;;CYP19基因多态性对男性促性腺激素水平的影响[A];21世纪男科学——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男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韩媛;黄松明;张爱华;张维真;吴红梅;鲍华英;;肿瘤坏死因子-α和热休克蛋白70-2基因多态性与儿童过敏性紫癜的相关性研究[A];第六届江浙沪儿科学术会议暨儿科学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学术班论文汇编[C];2009年

7 潘尚霞;杨杏芬;林忠宁;魏青;杨颖;黄俊明;凌文华;;广东省客家人群hGSTs基因多态性研究[A];中国毒理学会第四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许颖;张波;孙丽娜;卓淑雨;黄莉莉;周晓星;苏宜香;;C反应蛋白1444C/T基因多态性与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相关性分析[A];中国营养学会第十次全国营养学术会议暨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9 潘尚霞;杨杏芬;林忠宁;魏青;;广东省客家人群hGSTs基因多态性研究[A];第五届广东省环境诱变剂学会暨第三届广东省预防医学会卫生毒理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邱海波;代静泓;杨毅;周韶霞;许红阳;刘少华;郑瑞强;黄英姿;;肿瘤坏死因子和白介素-1基因多态性与严重感染易感性和预后关系的研究[A];2004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荔子;脓毒症研究取得新进展[N];健康报;2002年

2 张 昱;中医药研究思路新探[N];中国中医药报;2002年

3 张学全;世界最大的人类基因功能数据库问世[N];医药经济报;2004年

4 刘伯宁;人类基因组研究迈入新阶段[N];中国医药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俞水亮;中国人群PRNP基因多态性分析及朊病毒新突变分子致病机制的初步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2 都特;一、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结局的遗传易感性研究 二、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药物基因组学研究 三、发作性运动源性舞蹈徐动症致病基因的初步定位和突变筛查[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3 何蓉;人类巨细胞病毒UL144、UL146和UL147基因多态性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

4 马艳萍;人巨细胞病毒UL141基因多态性和转录子结构分析以及人巨细胞病毒全长cDNA文库构建[D];中国医科大学;2008年

5 董蕻;CD14基因启动子区SNP分析及其与LPS反应的关系[D];第三军医大学;2004年

6 王群;转录因子MEF2A基因多态性及其突变型体外活性的研究[D];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2006年

7 齐莹;人巨细胞病毒UL139、UL140、UL138基因多态性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8 郭欣;H.pylori感染因素及宿主相关基因多态性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贺斌;一、芳香化酶基因多态性和十一酸睾酮药物避孕差异相关性的研究 二、利用米非司酮药物建立小鼠子宫出血模型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10 玛依拉·吾甫尔;ApoE、HLA-DRB及ACE基因多态性与新疆和田地区维吾尔族自然长寿的相关性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德梅;山西地区汉族人群HLA等位基因多态性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4年

2 冯辉;我国分离株间日疟原虫传播阻断疫苗候选抗原Pvs25和Pvs28基因多态性分析[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3 胡东军;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基因启动子区CATT微卫星多态性与脓毒症发生发展的相关性[D];浙江大学;2005年

4 步天栩;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临床意义[D];天津医科大学;2004年

5 徐张巍;N-乙酰基转移酶1表型与基因多态性的关系及底物调控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5年

6 史文元;汉族人群ABCA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D];南华大学;2005年

7 于丹;恶性疟原虫海南株氯喹抗性相关基因多态性及msp3等位基因分型研究[D];广东药学院;2007年

8 罗宏;广西马尔尼菲青霉菌微卫星多态性[D];广西医科大学;2007年

9 刘杨;我国间日疟原虫分离株Duffy抗原结合蛋白基因多态性分析[D];中国医科大学;2009年

10 吴智宁;汉族人群VKORC1启动子基因多态性与华法林剂量相关性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2564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12564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5e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